完整·简明·主次·条理
2012-08-22周红阳
周红阳
或许我们并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编拟作文“提纲”(俗称“列提纲”)已经是中学写作教学中难得一见的“风景”了。这些年来,“话题作文”模式的兴起和风靡,逐渐打破了议论文一统天下的高考写作格局。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写作的自主性和多样性,于是开启了高考写作乃至整个中学写作教学的转型期。不过,凡事有得必有失,“列提纲”这种写作传统也在“转型”过程中,被慢慢“淡化”甚至完全“淡出”了。时至今日,甭说我们的初、高中学生,就是一些步入教坛不久的青年教师,对“提纲”也已经非常陌生了。而正是“提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新材料作文”“标题作文”等写作的实践中,频频出现结构残缺、思路紊乱、主次颠倒、条理不清等令人纠结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重拾“提纲”之话题,似乎还是颇有必要的。
关于写作提纲,老舍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写文章时“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不少人曾将“提纲”比喻为建筑设计图纸,应该说既通俗也形象,但不够确切。因为一般的写作提纲(尤其是考场作文提纲)远远没有“建筑图纸”那么精细、准确。其实“提纲”是瞬间思维的理性滴定、快速凝固和“提要式”外化,构成的只是文章的大致轮廓和基本框架(结构),类似于艺术“剪影”。从写作流程看,“提纲”既是审题立意结果的简明“定格”,又是写作行为的正式开始,更是写作目标意识的粗略体现。就此而言,提纲之优劣往往影响着文章的质量。
常见的写作提纲一般分为“标题式”和“要点式”两种形式,前者简单,主要反映文章的“主旨…‘层面…‘条块”等;后者实用,着重体现“取向”“要素”“重点”等。但“标题式”失之过简,实用性不强;“要点式”则相对耗时费力,在考场运用不太现实。就考场写作实际而言,将两者融合起来比较可取,即在“标题式”中适当充实“要点式”的若干内容,暂且可以称之为“提要式”。这种提纲简明、快捷,便于操作,利于展开实际写作。为具体起见,拟以201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我的时间”为例(完整题目附后),分别将3种提纲形式演示如下——
▲标题式提纲
【开篇】提出观点——我的时间我做主。
【主体】论证观点——从三方面论述“我的时间我做主”。
【结尾】得出结论——“我的时间我做主”能展示人生价值。
▲要点式提纲
【开篇】引述钱学森、袁隆平等人的事例,進行简要分析,揭示他们之所以的成功的重要原因,然后亮出“我的时间我做主”的观点。
【主体】从“时间”就是“人生”的角度论述,引用鲁迅“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富兰克林“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等名言,并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体验,阐明只有很好地把握住“时间”,才能取得理想的收获和成绩。
从“人生”需要“行动”的角度论述,结合钱学森、袁隆平等人的典型事例,以及“人好像一只表,以行动来定其价值”“做你所应做的事情,能有什么结果则在其次”等格言警句,进一步阐述人生的价值需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才能得以体现,没有“行动”就没有价值,强调“行动”之于人生的重要性。
从“行动”必须“踏实”的角度论述,联系马化腾、刘翔等成功者的经历,以及“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等名言,深入揭示只有“踏实”的行动才能成就事业、点亮人生的道理。
【结尾】“我的时间”就是“我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要靠自己把握,并用“行动”来达成,而“踏实”则是“行动”成就人生的重要保障。
▲提要式提纲
【开篇】由材料主旨(“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提出“我的时间我做主”的观点。
【主体】从“时间”就是“人生”的角度论述,阐明只有很好地把握住“时间”,才能取得理想的收获和成绩。(结合鲁迅名言、学习进步的事例等)
从“人生”需要“行动”的角度论述,进一步阐述人生的价值需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才能得以体现。(结合钱学森等事例、欧洲格言等)
从“行动”必须“踏实”的角度论述,深入揭示只有“踏实”的行动才能成就事业、点亮人生的道理。(结合刘翔等事例、李大钊名言等)
【结尾】“时间”即人生,有价值的人生要靠自己把握,并用踏实的“行动”来达成。
笔者以为,假如以考场写作为重点探讨对象,那么编拟提纲重在体现实用性和操作性。根据以上“提要式”提纲的示例,可以发现列提纲需要注意和掌握完整、简明、主次、条理等若干要领。下面拟稍作展开,分点简述。
1完整
写作常识告诉我们,结构完整是作文的基本要求,考场写作自然也不例外。因而作为文章基本框架的写作提纲,务必注重并体现其完整性。在通常情况下,只有切实注意提纲的完整性,才能保证写成的文章不跳脱、不残缺。或许列提纲并无“古今同一,四海皆然”的固定模式,但基本框架和大致格局还得遵循写作规律,体现写作特性,不能随意突破,否则,很可能影响到完整性的落实。文章写作学和文章结构学的研究均表明,一篇文章往往由“开篇”“主体”“结尾”三大部分构成,由此至少也可以将提纲内容相应地切分为三大板块。笔者以为,假如暂且不考虑是否切题、恰当等其他写作要素的话,仅就“形(格)式”而言,一个写作提纲只要具备了“开篇”“主体”“结尾”等要点,那么就应该符合“完整”的要求了。即使像以上演示的“标题式”提纲那样,尽管内容(要点)简单,但“形式”却也是“完整”的。不难发现,上述“提要式”提纲的完整性就更加明显了,除了基本布局,还有内容要点,紧扣此类提纲写作文章,也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然而文章的结构肯定是“完整”的,因为提纲本身是完整的,并没有什么缺憾。
2简明
无论怎么详细的提纲,毕竟还不能算是文章,尤其是考场上匆匆编拟的提纲,更不可能也无必要如以上演示的“要点式”提纲那么充分。简明,应当是提纲的重要特质之一。简明,就是既简要又明确,言辞简洁,要点明确,一目了然。在笔者看来,往往“简”易而“明”难,列提纲要真正做到“简明”,首先应当正确认识和妥善把握“简明”二字的辩证关系,“简明”的重心必须落实在“明”字上,唯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写作提纲“简”而不“明”、模糊空泛的通病。依据提纲的功能,“简”还是形式和手段,“明”才是内容和目的,“简”应当服从于“明”的需要。以上面演示的“提要式”提纲为例,“开篇”板块中“由材料主旨”后面括号里的内容就在于使“材料主旨”得以“明确”;而“主体”部分的三个条块(未必就是3个自然段),不但每个条块都有一个明确的论述角度(从“时间”就是“人生”的角度、从“人生”需要“行动”的角度、从“行动”必须“踏实”的角度),而且每个条块都既明确又突出了论述重点,同时也注明了事例、名言等论据材料,尤其是在“名言”“事例”等前面,添加了“鲁迅”“钱学森”等限制,显然比笼统的“名人名言”“名人事例”等要明确许多,增强了提纲的实用性和写作的操作性。类似这样的提纲,较好地体现了形式之“简”和要点(内容)之“明”。
3主次
没有主次(包括轻重、详略、显隐等)的文章肯定不能算为佳作,特别是在客观上都属于与其他考生竞争的考场作文,缺少主次难免逊人一筹。提纲尽管不是文章的全部,却是既定框架结构,因而提纲应当反映出主次,不然据此写作的文章要较好地体现“主次”的可能性更小。“提要式”提纲呈现出来的均为写作要点,只要恰当设置这些要点的“主次”,提纲的主次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但必须注意的是,作文提纲大多侧重于“内容”而非“形式”,故“主次”既不等于语言表述(文字符号)的多寡,也不同于次序排列的前后,“主次”取決于有关“内容”。假如不了解这些重要因素,提纲就难以体现“主次”,从而导致文章主次、轻重、详略等的失当。如上述提纲将文章结构分为“开篇”“主体”“结尾”三大板块,孰“主”孰“次”已经一清二楚。提纲在“主体”部分采用“递进式”(也可以采用“并列式”),几个分论点之间由浅入深、从虚变实地构成“顶真”的结构——“‘时间就是‘人生”既是对“时间”与“人生”关系的解说,又突出了“人生”这个论述重点;“‘人生需要‘行动”,则使怎么“做主”行为化,强调了“行动”之于“人生”的重要性;而‘“行动必须‘踏实”,点明并揭示了“行动”对成就“人生”的深刻意义,成为文章论述的重中之重,以此紧扣中心,凸显主旨。
4条理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是一篇好文章最基本也是很重要的特征之一,而写作实践表明,外显性写作行为始于“列提纲”。笔者以为,提纲的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条理、层次(级)等,考场作文更是如此,因为在任何考场都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让写作者重新“梳理”写作思路。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里的“条理”不同于单一的“次序”,也涉及层次、取向等,即不仅需要明晰“显性”的先后次序,也应当确定“隐性”的内容层级和价值取向等。一般来说,明晰整体“次序”相对比较容易,但确定层级、取向就有一定难度了,因而提纲的“条理”就更应当致力于内容层级、价值取向等的体现。如以上演示提纲的“开篇”“主体”“结尾”只是一种先后“次序”的明晰,而在“主体”板块中根据中心论点“我的时间我做主”分解出来的3个分论点(作为考场作文,3个分论点已经足够,不宜过多)——“时间”就是“人生”、“人生”需要“行动”和“行动”必须“踏实”——不但准确把握了命题材料中“时间”与“人生”的深刻内涵,而且使得“我做主”行为化、具体化,在价值取向的多元选择上进行了明确定向。很显然,由于3个分论点(分段是大可以随便的)之间环环紧扣、层层推进,提纲的“条理”也就不只是“次序”,还标明了内容层级和价值取向等重要信息。
【附】2011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