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林盘CSA社区发展探索
2012-08-22赵陈晨
赵陈晨,何 杰
(成都理工大学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成都 610059)
川西林盘CSA社区发展探索
赵陈晨,何 杰
(成都理工大学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成都 610059)
川西林盘作为川西平原特有的复合型农村聚落形态,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正逐步走向衰落,本文引入CSA模式,带动林盘本土经济发展,促进三效的统一发展,探求林盘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自我繁衍的道路,为成都周边川西林盘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林盘式聚落;CSA模式;乐活;成都周边
林盘聚落是指川西一带的农民为了方便耕种在农田周边建造农家住宅,以大约十几户或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为单元,住宅周围为竹林、树木所围绕,随田散居,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为一体的复合型农村聚落形态。它既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川西平原自然地理环境与水利农耕文明协调共生的结果,具有十分强烈的地域特征[1]83-87。众多学者对林盘聚落的意义进行探讨认为,林盘聚落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并扮演着维护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具有极高的文化、科学和生态价值[2]235-237,[3]151-153,[4]166-167。
然而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带来了文化的趋同和传统文化的日渐消失,川西林盘也日渐衰败,尤其是成都周边的林盘形势更为严峻,如郫县在几年前,县域内共有大小林盘11000多个,现有8000多个,而居住10户以上的林盘不足900个[5]。成都市建委于2007年组织召开了《成都市川西农居风貌(林盘)保护性建设规划》审查会,提出了成都市川西农居风貌(林盘)保护性建设规划的规划核心:保护特色,维持林盘原有形态[6]8-9。众多学者对林盘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7]2979-2981,[8]297-308。
目前新农村建设,强调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场镇集中的三集中原则,单纯将集中原则和中心村的建设,势必会破坏林盘本有的形态布局,使本土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在发展中衰落。直接依靠开展农家乐等旅游产业,首先,难免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市民逐渐缺乏兴趣,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旅游业发展中,当地农民商业气息逐渐严重,难以保存完整的文化价值。关于林盘发展,较为主流的研究是以可持续生态旅游发展论为基础,结合生态系统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而进行川西林盘特色生态旅游模式的探索,但是林盘的存在源于农耕生产和自然生活的有机结合,因此加强林盘形成理念的传承是林盘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自发动力。笔者选择亟待保护的成都周边林盘聚落作为研究对象,引入CSA模式,从保护当地特色农耕文明入手,利用区位优势增强城市和农村的产业联动效应,提高林盘与生产生活的功能适应性,使人们自发的对其保护,传承川西特有的农耕文明和林盘文化价值及生态景观。
一、林盘保护的理念与有效开发方式结合分析
(一)寻求合理开发方式,实现林盘有生命力的保护
自然地理环境与水利农耕文明协调共生是林盘形成的机理,是林盘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川西林盘聚落体系的规模与分布是传统农耕经济的产物,很好地适应了彼时川西农村以农为本,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状况[1]83-87。但随着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变化,林盘传统民居的形态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原有形态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性逐渐降低,单一的农耕产业和落后的林盘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村民对居住条件改善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由于村落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部分村民对古聚落的保护意识薄弱,宅基地建设无序蔓延,多数新建改建的房屋与传统建筑风貌格格不入,影响了古村落整体的传统风貌,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必须寻求适宜方式发展本土经济,改善原有产业结构,挖掘当地资源综合效益,由原来的单一农耕产业调整为突出本土特色经济和为城市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提高林盘生产生活的功能适应性,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加强林盘建设的管理,使当地居民自发的保护林盘形态,延续当地生活文化理念。
图1 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林盘的衰落态势
(二)保护林盘形态,突出林盘特色,构建生态价值的现代田园环境
保护特色,维持林盘原有形态[6]8-9,避免“千村一面”“千景一色”等雷同现象。传统川西林盘是依附于川西耕种方式而形成的居住形态,住宅与外圈层的农田、水系、竹林相互依赖,和谐共生。保持林盘形态的完整性,必须保护林盘所处的地形地貌和生活环境的真实信息,即重视构成传统林盘格局与现代农业技术、农田生产方式、灌溉水系等地理要素的有机结合、保护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达到“现代田园形态与现代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有机结合。
林盘聚落的有机分散和随居而耕的土地利用方式构成生态聚居体系和富有层次的独特景观,体现出林盘聚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林盘生态环境中的小型林地,具有重要的林盘湿地生态价值,是保持成都平原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如果将其建设为城市绿化带,不仅增加维护成本,同时破坏了林盘的湿地保护功能和城市周边的景观多样性;传统的林盘聚落区,农民利用农业系统内部生物体之间的互生共养关系,使自然资源相互利用,相互依存,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体现了可持续生产的生态价值。这些生态价值均是构建宜居型田园环境的重要保障,因此,林盘保护必须重视这些有意义的生态价值。
二、CSA模式
(一)CSA概念
CSA(Community SupportedAgriculture)是“社区支持农业”的简称,是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的经营模式。该模式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现在,CSA理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其概念也从最初的共同生产、合作经济延伸出更多的内涵如生产安全,注重环保,提倡健康、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已成为农场(或农场群)及其所支持的社区之间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效合作形式和“城市反哺农村”的具体可操作途径。
(二)CSA理念
目前CSA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但其理念是一致的,即建立起本地的食品经济体系并创造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农民和消费者一起工作来实现食品保障和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9]。CSA对生产者的要求是推行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方式,如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及除草剂、催熟剂等影响庄稼正常生长的化学药物,农活大都是人工操作等,以保证向消费者提供有机种植的健康农产品。对于消费者,CSA要求其为生产者预先提供资金保障以分担农业种植过程中可能的生产风险,支持生产者使用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方式。而消费者同时获得了生态有机种植的健康农产品。产需直接联系,降低了产品滞销的风险,农民利润增加。消费者和农户间高度的责任感和信任度是模式操作成功的保障。
(三)当前CSA在中国的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各种问题食品的不断报道和人们安全的农产品的迫切需求,一些地方逐渐引入CSA概念并建设CSA社区,如北京“小毛驴”市民农业园、辽宁乐上市民农场、广东乐圈圈CSA体验农庄等,并在建设中体现出一定的共性。
1.选取城市周边地区的生态基地
由于社区消费者需要首先向农民提供全部或部分生产资金,产品生产过程无污染,品种随季节不断变化,因此经营成本较高,大城市居民收入相对较高,成为了社区消费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所选林盘只有靠近城市周边,才能有更多的城市消费者;社区消费者到田间劳动时间具有不定期性,离城市较短的路程便可以让更多市民用较少的闲暇随时体验农业的乐趣,这样便能很好地支持CSA模式的发展。成都周边林盘聚落具有靠近大都市的区位优势,同时其天然的生态环境更是CSA模式开展的有利条件。
2.生态农业为CSA模式建设基础,休闲服务业为其后续动力
我国土地资源较少,人地关系紧张,提供足够粮食仍然主要依靠集约化生产方式,CSA模式暂时还不能被主流接受,[10]有机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且是一种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有紧密联系的生产,而人们对有机食品认识的普及程度和有机种植技术水平有限,还不能满足较大范围的粮食需求,所以该模式目前适合小规模的经营,满足本地社区的自给自足。根据消费者的集中度和产品输送成本,选择合适的林盘聚落作为CSA社区。CSA模式追求的是安全、经济与环境可持续的多重效益,所以农民不大可能通过CSA的支持体系致富,但CSA社区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农耕生活的平台,同时真正实现现代人“乐活”的生活方式[10]。因此在社区中,大力推进体验、观光等服务业的发展,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传统林盘聚落文化得以传承,同时又体现林盘生态价值与现代人生活理念有机结合。
三、成都周边林盘式聚落实施CSA模式
(一)川西林盘的选择性保护原则
川西平原内,现有各种规模的林盘约9万个,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个集中”的原则和相当数量的林盘面貌遭到一定程度破坏的现实条件下,要保留相当数量的林盘不仅成本过大,而且难以达到明显的效果,必须有选择的对其保护。《成都市农居风貌保护建设规划编制办法》中,对拟保留的林盘制定了一个指标评分标准,通过对指标的综合评判,可确定林盘保护与保留原则。由于林盘数量的巨大和林盘分布的复杂性,调研主要借助镇、乡、村基层力量获取具体指标信息,并向当地居民直接发问卷调查表。首先要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的可操作性,侧重选取规模较大的林盘,有效保护其历史价值;其次,强调土地节约用地和集约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重视对相对集中的林盘聚落群的保护;再次,强调土地的统筹兼顾,保护对象既要具有传统风貌,同时还应具备现代文明的生活条件,重点依靠基础设施配置的完善性,因此,在指标评定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林盘群靠近公路或集镇,因地制宜,达到基础设施共享的目的。
(二)提高林盘组成要素的资源综合利用
林盘的组成要素主要是住宅、林木、田地和水系,林盘发展中要想突出本土特色,必须在天人合一的形成理念下赋予各种要素现代文明价值,将林盘组成要素的原生态和现代人们追求的“乐活”生活方式完美结合。首先,林盘的特色风貌正是源于各组成要素的协调组和,多数住宅建筑因建筑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原因本身并不具备保护价值,保护修复中,必须在现有高技术的利用下,强调建筑材料的本土天然性,保持林盘聚落的整体风貌;其次,林木和田地是CSA社区的生产基地,重视对其原生态的保护,不仅实现有机生产,同时也是人们健康生活理念的实践平台;再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天然地形与水系条件,开展立体农业,构建更多的水系游憩系统,不但保护了当地水源,而且扩展了消费者的自然活动场所,赋予水系生态、休闲娱乐的复合功能。
(三)带动产业升级
CSA模式的建设,并不是对林盘原貌的大拆大建,而是依托这种川西特有的农耕聚居形态搭建农民和消费者经济合作的平台,更好地对农田水系竹林等环境要素优化组合,以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方式取代落后粗放的农耕方式,以产需对接高效的经营模式取代分散无序的自重方式,开展本地食品经济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发展生态农业,当地农耕文明与时代发展相协调。
随着城市居民对自然环境的渐行渐远,增强了对美好田园风光的向往,创休闲度假模式转变新型的乡村旅游成为四川生态的新趋势,因此,林盘地区可利用特有的景观风貌要素开展观光游憩、滨水农耕体验、体验式消费、会所休闲功能、短居长居功能的人文度假社区,而在建设CSA社区中,依托生态农业,吸引了市民参与,这恰好为人文度假社区的建设提供更为持久的客源市场,更好地带动林盘地区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改变林盘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同时,原有的生态景观得到保护,最终实现当地产业升级,并由功能单一的乡村转型为具有综合功能性的“城中有田、田中有城”的现代田园城市空间形态。(见图2,图3)
图2 CSA模式促使林盘功能转型
(四)CSA模式使农民和市民取得双赢效果
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对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要求非常高。林盘地区大部分为家庭分散经营,小规模的经营不仅重复购置农资、农具.增加农户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同时农民个体对市场反映不灵敏,生产经营存在盲目性和滞后性,缺乏市场竞争力[11]44,[12]41-43。CSA模式中,通过对林盘聚落耕地的集体组织经营,集中加强现代有机农业的知识普及和生产设备配置,农民和消费者共同参与,按需生产,保证了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一致性,同时有效地降低农民有机种植的成本;产品由产需双方共同定价,不再被动接受市场价格,减少了中途销售陈本,产品价格透明化;CSA理念引入林盘,将该地生态价值直接注入产品,增加了产品的附加价值,与此同时,消费者通过参与社区生产,随时参与整个农耕过程,不仅亲近了自然,得到了劳动和收获的快乐,还可以随时吃到完全按照自己意愿生产出来的粮食和蔬菜,解决了安全食品问题。因此,对于消费者和农民都获得双赢的效果。(见图4)
图3 CSA模式下林盘聚落产业结构发展
图4 CSA模式中农民与消费者实现双赢
(五)林盘聚落形态和文化得到保护,农耕文明焕发现代生机
川西林盘天然的生产基地成为开展有机农业的最佳选择,其浓厚的地域性、艺术性与城市民居形成强烈对比,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与现代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对城市居民形成了独特的吸引力。CSA社区下林盘的保护和开发,既维护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又通过挖掘林盘资源的综合价值,开展一系列体验式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川西林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建设CSA社区共同融合成了林盘的经济价值。使林盘聚落的生态价值得以保留;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直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农耕文明得到延续,并且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享受现代田园生活。
四、结语
研究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发展不仅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使天人合一的理念得以延续,农耕文明通过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其价值,同时丰富了城市空间形态。CSA理念下的林盘保护发展基于生态农业的市场需求,使本土经济得到发展,但随着市场的扩大和人们对“乐活”理念的追求,还应分析消费者的构成类型,开展更多的参与性游憩活动,提高林盘保护的可操作性,使更多的人能真正亲近自然,享受有机生态生活,成为现代田园城市的践行地。
[1]方志戎,周建华.人口、耕地与传统农村聚落自组织——以川西平原林盘聚落体系(1644—1911)为例[J].中国园林,2011,(06):83-87.
[2]陈雨露,周波.与环境共生共融——从空间特质看川西林盘的生态意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04):235-237.
[3]蔡小于.农村传统民居价值探析——以川西林盘为例[J].理论与改革,2009,(04):151-153.
[4]杨晓艺.川西林盘的衰败原因与保护建议[J].人民论坛,2011,(06):166-167.
[5]新浪旅游网.朴实飘逸的的川西民居[EB/OL].(2008-10-27)[2012-02-27].http://travel.sina.com.cn/china/2008-10-27/143332718.shtml.
[6]成建.成都编制规划保护川西林盘风貌[J].城市规划通讯,2007,(17):8-9.
[7]蔡军.西林盘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途径——以郫县花园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05):2979-2981.
[8]樊砚之,陈其兵.川西林盘特色生态旅游模式研究[J].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7(4):297-308.
[9]庆文.社区支持农业—从理论走向实践[N].农民日报,2009-02-27(4).
[10]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中国新富人群“乐活”的生活方式[EB/OL].(2008-02-22)[2012-02-11].http://wenku.baidu.com/view/73b2c12f2af90242a895e5ba.html.
[11]温铁军.CSA模式是建设生态型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J].中国合作经济,2009,(10):44.
[12]石静.建一个CSA农场,让城市支持农业[J].旅伴,2009,(6):41-43.
[13]朱晓娟,李斌.基于CSA模式下成长型城中村的田园式改造——以兰州市崔家崖乡崔家崖村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1,(07):93-96.
Exploration of Linpan in Chengdu Plain under CSA Model
ZHAO Chen-chen,HE Jie
(College of Tourism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i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Sichuan 610059,China)
Linpan as the particular combined settlement pattern of Chengdu plain,is going to deline against the of background of rapidly developing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step by step.The paper uses the CSA model to promote the local community economy,and ecological environ ment,expl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de of linpan,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linpan development.
Linpan-Style settlement;CSA Model;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surrounding area of Chengdu
book=2,ebook=12
F590.31
A
1672-0539(2012)05-0095-05
责任编辑:韩冬苗
2012-03-12
赵陈晨(1988-),女,山西长治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自然地理学;何杰(1964-),男,安徽怀宁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