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仔猪腹泻病病原学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2012-08-22何启盖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何启盖 (华中农业大学 教授)
1 腹泻病常见的发病原因
1.1 环境温度原因
我国2011年至2012年冬季平均气温创27年最低,这正是我国仔猪腹泻出现新问题的阶段。可见,极端的气候是引发此次腹泻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细菌学和寄生虫学原因
细菌性因素主要考虑以下几种细菌:一是大肠杆菌,其致病特点是产房中不同日龄的猪都发生腹泻,粪便为黄白色或清亮的白色;二是魏氏梭菌,其引起仔猪红痢,粪便的颜色是棕红色;三是胞内劳森氏菌,由其引发的增生性回肠炎常发生于80~90日龄的生长育肥猪,患病猪出现腹泻,粪便为酱红色。寄生虫因素主要考虑球虫,一般7日龄之后出现临床症状,2~3日龄出现的腹泻一般不考虑球虫的原因。2010年冬季 (11~12月)以来发生的仔猪腹泻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仔猪出生2天以后即出现腹泻。因此,此次腹泻病的发生可排除细菌和寄生虫因素。
1.3 病毒性原因
传统的腹泻病毒主要有3个,即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轮状病毒 (RV)。 猪圆环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并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
2 当前腹泻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2.1 仔猪发病情况
从2010年冬季 (11~12月)开始,我国开始发生非常严重的仔猪腹泻,发病高峰持续到2011年5月,2012年仍有发生的案例。新生1~2天内的仔猪表现正常,3~10日龄以内相继发生呕吐、水样腹泻,死亡率高达50%~85%。10日龄以上仔猪若补液及时可以耐过,但易成为僵猪。仔猪脱水非常严重,一些猪场的仔猪甚至边吃奶边腹泻,用抗生素、干扰素、细胞因子治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干扰素的治病机理是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物质、抑制病毒生长而不是直接杀死病毒。因此,其作用效果与体况有关,感染早期体况良好时使用效果较好。产房中的仔猪一起吃奶,发生水样腹泻时,互相沾染,使得猪身上很脏、很潮湿。接近康复的时候猪身上会出现很多污染的粪便变干后留下的黑斑。
2.2 母猪发病情况
母猪发生腹泻后4~5天可自愈。有的母猪还表现发热、泌乳量下降,常导致仔猪消瘦。初胎母猪发病率高于经产母猪,因此,要对初胎母猪多加关注。母猪返饲病死仔猪粪便或肠道内容物好转后,又会反复。
图1 不同日龄仔猪粪便中用RT-PCR定量所得的PEDV数量
3 病原学调查
3.1 腹泻发生后24小时以内采样
猪场将死于腹泻的仔猪送往实验室检测,剖检后发现死猪的肠黏膜脱落很严重,基本上检测不到病毒,容易出现假阴性的情况。有研究表明,将PEDV口服接种仔猪后,仔猪粪便中PEDV的量在第二天达到高峰 (图1)。因此,采集样品检测病毒应在腹泻发生后24小时以内进行。
3.2 传染性腹泻病并非冬季专属
传统性腹泻病主要发生在冬季,而此次腹泻在夏季也有发生。对某猪场冬季和夏季的生产仔猪因腹泻导致的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该猪场2012年2月1日~6月16日期间,生产仔猪2 952头,死亡1 551头,平均死亡率52.5%;6月29日~7月7日,生产17窝仔猪共146头,到7月22日,只存活39头,死亡率为73.3%。可见,传染性腹泻病并非冬季专属。
3.3 PEDV是主要致病原因
2011年1~8月,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疾病检测室共收集了来自12个省57家规模化猪场的855份仔猪腹泻样品 (粪便或小肠)。检测发现,PEDV在33个猪场 (占58%)中检出;TGEV在8个场 (占14%)中检出;PEDV和TGEV阳性猪场累计为41个,占送检猪场71.9%;TGEV均为单独感染;RV与PEDV为混合感染;三种传统的腹泻病毒检出率累计为27.2%。可见检测的猪场中,PEDV阳性的猪场最多,样品中PEDV的检出率也是最高。中国农业大学兽医疫病检测中心和哈尔滨兽药研究所的同期检测数据也显示,其调查的猪场腹泻发生的主要病原也是PEDV,具体数据见表1。
3.4 国际之间疫病的传播在加剧
2002年至2005年期间,韩国首尔大学动物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采集了本国8个省472个牧场737份发生水样腹泻、脱水和高死亡率小猪的粪便和肠道样品,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期间,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和泰国农业大学兽医诊断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采集了本国8个省24个猪场发生腹泻的小猪粪便和肠道样品,分析了其中PEDV的部分S糖蛋白基因序列,均发现部分毒株的序列与中国毒株的序列类似。2011年1~10月,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来自中国9个猪场仔猪的严重腹泻样品中S糖蛋白基因全序列进行了分析,发现部分毒株序列与来自韩国的毒株序列类似。可见国际之间疫病的传播在加剧。
4 其他与腹泻相关的病原
4.1 轮状病毒
库旭钢等 (2012)从来自湖北天门某猪场的A群轮状病毒病原阳性粪样中分离得到了3株猪轮状病毒,经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与人源轮状病毒具有高度相似性,推测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基因重组。该病毒可能在人畜间交叉传播,提示猪场产房中的女员工应注意生物安全,防止将轮状病毒传染给小孩。
4.2 圆环病毒
从以下四个案例可以确证圆环病毒可引起新生仔猪腹泻。一是2011年2月28日至4月9日,对我国28个猪场的546份7~8日龄的仔猪腹泻样品进行PCR检测,可检测到圆环病毒2型感染;二是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经口鼻途径将圆环病毒毒株接种给健康仔猪,接种仔猪从感染后14天开始出现间断腹泻;三是仔猪免疫圆环病毒疫苗可以得到保护,母猪免疫圆环病毒疫苗,仔猪也可以通过母源抗体得到保护;四是在母猪血清中检测圆环病毒的抗体,血清做1:40稀释,若OD值大于1.0,将稀释的血清于仔猪腹泻早期注射2~3 mL,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发现PCV2在腹泻仔猪的脑和小肠中均有分布,病毒见于神经元的胞核和胞质内,细胞核呈阳性,少量的小胶质细胞呈阳性,小肠黏膜固有层内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胞浆呈阳性。
4.3 博卡病毒
博卡病毒是一种新型的细小病毒,网上曾传言从腹泻猪粪便中分离到此病毒,是此次腹泻的主要致病病毒。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测定了博卡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同时利用分离到的博卡病毒毒株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发现仔猪并没有出现水样腹泻症状。在腹泻和非腹泻样品中博卡病毒的检出率也没有显著差异。可见,博卡病毒与当前流行的腹泻病没有多大关系。
5 当前腹泻病的防控建议
5.1 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粪便传播是此次腹泻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要杜绝传染源的引入,一旦发现病猪,迅速隔离。车辆用戊二醛消毒,产房空栏彻底消毒后再引入新的母猪。建议使用干粉消毒剂消毒,既可进行表面消毒,又能保持产房干燥。猪场内人员不准串栏,用具要严格分开。
表1 我国不同研究机构对仔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
5.2 返饲仅能作为应急措施
返饲就是将含腹泻仔猪粪便的肠道再感染母猪,应在仔猪出现症状后18小时内进行,1头仔猪的肠道可感染15头母猪。但要确保腹泻样品中没有其他病毒感染,如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等。返饲易使传染源在猪舍中循环传播,不宜在猪场反复使用,仅能作为应急措施。只能在母猪进入产房前感染,接种母猪出现腹泻症状,说明感染成功。
5.3 对症治疗
及时或尽早补充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防止酸中毒。卵黄抗体制品可以用来治疗,但不宜作为常规免疫制剂,微生态制剂如乳酸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可改善紊乱的肠道微生物区系,进而有益于仔猪的肠道健康,利于康复。
5.4 加强免疫
每年11~12月,接种TGE-PED二联灭活苗,初产母猪一定要完成两次免疫,谨慎使用三联活疫苗,活疫苗要注意剂量足够及免疫保护期。目前研发的新型腹泻病疫苗以提高黏膜免疫为指导原则,在使用此类疫苗时,应注意在母猪产前拌料使用,仔猪出生后口服1~2次。同时,仔猪滴鼻免疫伪狂犬病 (HB-98株)基因缺失疫苗,可以诱导产生干扰素,提升免疫力。疫苗使用前后3天,饲料中不能使用抗生素或抗菌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