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9年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2012-08-21聂亚平王红霞
聂亚平 王红霞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状况和妇幼卫生工作质量的主要指标,为了解笔者所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以有效降低笔者所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对本市2005~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巴彦淖尔市(共1区、6县)2005~2009年出生的活产婴儿、常驻户口中全部0~4岁儿童死亡资料为本文的分析对象。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依据《内蒙古自治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9)。
1.2.2 方法 利用三级网络,村(居委会)-乡(镇、办事处)-县(旗、区),按照逐级上报制度每季度将报表及死亡报告卡上报市妇幼保健所,年底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案》进行查漏、补漏,即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死亡儿童年龄构成 2005~2009年共监测活产54776例,0~5岁以下儿童死亡655例,其中新生儿死亡475例(占72.52%),婴儿死亡575例(占87.79%),1~4岁儿童死亡70例(占10.69%)。
2.2 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5年为13.80‰,2006年为 12.31‰,2007年为 11.59‰,2008年为 11.20‰,2009年为10.86‰。5年来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1~4岁儿童死亡构成比见表1。
表1 巴彦淖尔市2005~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构成比
2.3 死亡原因顺位及构成
2.3.1 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 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异常、先心病、颅内出血、诊断不明、意外窒息、肺炎构成比分别为17.86%、15.57%、12.98%、12.37%、7.79%、6.26%、5.04%、3.28%;各年度死因顺位均有变化,其中2005年、2006年第一位死因为出生窒息,2007年~2009早产低体重升为第一位,见表2。
2.3.2 医疗保健服务情况 655例5岁以下儿童死前就诊情况:住院、门诊、未治疗分别占76.34%、5.34%、18.32%;死亡地点构成比情况:医院、途中、家中分别为76.49%、6.26%、17.25%;死前诊断级别情况:盟市级、县区级、乡(街道)、村、未就医比例分别为 15.57%、69.16%、6.72%、0.61%、7.94%,见表 3。
表2 5岁以下儿童死因构成(n)
表3 5岁以下死亡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情况
3 讨论
3.1 巴彦淖尔市2005~2009年监测资料显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笔者所在市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7.80‰、9.67‰、10.86‰,与2008年全国监测数据10.2‰、14.9‰和18.5‰相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较2000年下降1/5目标要求。笔者所在市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7.79%,而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82.61%,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2.52%。提示减少婴儿死亡率,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儿童保健的重点是围产儿和新生儿[1]。
3.2 死亡率与死因结构的关系 儿童死亡率与死因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监测资料显示,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这两个围产期因素是笔者所在市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2007年之后早产低出生体重升位第一位死因。这就要求要进一步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及时筛查高危孕产妇,建立专案管理,预防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孕期营养指导,对早产儿加强出生后的监护,提高生存质量;出生窒息2005年、2006年为第一位死因,2007年之后降为第二位,2009年降至第四位,但仍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主要因素。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出生窒息的发生,就要提高产前检查的质量,提高产时监护技术,严密观察产程,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时处理产科中的异常情况,而且产、儿科医生要必须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加强新法复苏技能培训,特别是在旗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要积极推广新法复苏技术,熟练掌握新法复苏技能,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成功率。实践说明,近几年新法复苏技术在基层的推广为降低新生儿出生窒息死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先天异常及先心病的比例占25.35%,分析孕早期是胎儿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该期若受环境、致畸源的影响则可导致先心病的发生,所以要普及全民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接触,禁吸烟饮酒,加强锻炼,预防病毒感染,加强婚前保健检查,继续推广孕早期妇女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和遗传病的筛查,及早发现胎儿先天异常及早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先天畸形儿出生;颅内出血占有一定比例,仍提示要加强产、儿科人员的业务技能学习,提高对产前、产程中及产后观察处理能力,减少新生儿的缺氧、缺血情况的发生;诊断不明占6.26%,提示今后应加强病史资料的收集,详细询问病史,及时填写儿童死亡报告卡,为明确诊断提供参考依据[2]。
3.3 死亡与保健的关系 本文资料显示,笔者所在市5岁以下儿童死前治疗情况以住院治疗为主,未治疗占18.32%,死亡地点以在医院死亡为主,死在途中及家中的比例占23.51%,死亡诊断级别以县区级以上为主,占84.42%,乡、村及未就医比例占14.25%。5岁以下儿童得到的医疗保健服务可以从儿童死前治疗情况、死亡地点及死前诊断级别得以反映,虽然群众利用医疗服务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仍有近1/5的儿童死前未得到及时治疗,儿童死前未就诊或仅在村级就诊的也为数不少。因此,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一方面要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及时就医;另一方面,提高村医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能力,以及必要的抢救技术至关重要。应进一步健全农村三级保健网络,规范儿童疾病监测管理与逐级转诊制度,加强基层卫生人员业务培训,掌握适宜技术,从而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3]。
[1]苏云.肇庆市1998~2002年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结果与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04,5(19):174.
[2]郑江池.1993-2002年佛山市高明区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8):499.
[3]傅小艺,敖美兰,肖茵.渝水区农村0-5岁儿童死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