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

2012-08-21戴凤珠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4期
关键词:负性颅脑心理

戴凤珠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 变,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受到人们的关注。医院中的老年患者由于本身生理、心理、社会都处在一个特殊阶段,更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而老年颅脑损伤由于病情突变、多变、并发症多、对医学知识缺乏,更易导致一些心理障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本研究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负性心理(焦虑、抑郁)的影响,为今后护理该类患者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住的患者。CT或MRI检查确定颅内无固定器质性损伤,Glasgow评分8分以上。排除既往精神异常、智力低下、癫痫、其他病史。其中车祸29例,坠落伤17例,其他伤14例。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0~78岁,平均65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61~78岁,平均65.0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受试者均按SAS、SDS量表操作规范的要求,一次性完成。在研究过程中,由笔者亲自进行。严格按各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结合患者的亲属或其他照料者所提供的情况,进行量表评定。

1.3 心理干预措施 干预组患者外伤后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测量SAS及SDS量表后,开始干预,首先准确、全面地评估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语言等行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地收集能反应患者心理状况的外在信息。如自我照顾能力、手势、体位、面部表情、眼神接触、语调音量等,了解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情感及态度,针对其具体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

1.3.1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护士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指导患者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如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病情复杂、恢复缓慢、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同时心理过于敏感和猜疑,依赖家人的照顾,故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新的观念和认识,增强患者自身价值感,从患者细微的情绪变化中,发现积极和消极因素,采取说服、解释、启发、鼓励和对比等方法,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 生活护理 由于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卧床休息时间长,情绪低落,抵抗力低下,易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及并发症,因此,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说明营养对身体康复的重要性。颅脑损伤应激反应可产生严重的分解代谢紊乱,使血糖增高、乳酸堆积,后者可加重脑水肿,因此,及时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减少机体的消耗;另一方面,老年心理障碍患者易出现精力减退,睡眠紊乱,所以,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利于疾病康复和情绪好转。

1.3.3 医护人员的心理支持干预 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感受,态度诚恳,用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心。护士在与其交流时,应合理应用支持性语言,并掌握好支持的时机,这样才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理解关心患者,耐心听取患者困惑,解答患者疑问,修正患者不合实际或不正确的观念,提供患者所需的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治疗护理措施及预后等,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对外来应激事件的适应力,缓解心理压力。护理人员还要注意面部表情、姿态、眼神接触等无声语言的流露,如面对患者时,发出真诚的微笑,诚恳的握住患者的手,让患者充分体验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觉,使患者心中充满安全感和归属感。熟练的操作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交流,是维系护患关系及沟通效果的纽带。

1.3.4 给予家庭及社会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可缓解应激事件对患者情绪的影响,社会支持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等组织所给予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因此,除了医护人员给予患者的各方面支持外,更应该告知患者的家属、朋友、同事等,社会支持对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除了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外,应更多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关心和照顾,多探视患者,与患者沟通交流,使其能正确面对现实,增强自尊心和对生活的信心,分散负性情绪,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收集资料输入计算机,在SPSS 17.0软件包上完成,采用随机化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对象有26.7%存在轻度焦虑或抑郁,71.7%存在中度焦虑或抑郁,1.6%存在重度焦虑或抑郁。比较两组干预组前后SAS、SDS观察指标,治疗后干预组2项观察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虽然有好转,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心理测评得分的比较分(±s,分)

表1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心理测评得分的比较分(±s,分)

分组 对照组干预组焦虑 抑郁 焦虑 抑郁干预前 58.87±4.41 57.93±4.70 55.83±5.42 56.97±4.90干预后 55.67±3.78 53.87±2.50 40.33±10.67 39.97±11.00 t值 3.307 4.873 12.771 12.753 P值 >0.05 >0.05 <0.001 <0.00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组在经过心理干预护理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01)。本文对6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与多种因素有关。在心理因素方面,人均收入少、家庭负担重、基础疾病多、社会支持差以及颅脑外伤这一外界刺激,使老年人往往用片面的方式解释这一意外事件的发生,存在“宿命心理”,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且程度较重,因个体差异,在认知上容易出现偏差,在治疗上也因人格特质差异而影响治疗,从而也导致或加剧焦虑和抑郁,急性期神经功能损害重,生活自理能力差者焦虑、抑郁重,其焦虑抑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对疾病了解的不够。所以医务人员应提供病人所需的疾病相关的知识及治疗措施等,帮助建立良好的治疗心态。研究还发现,颅脑损伤在临床中男性多于女性,这主要由于男性在社会各方面活动比女性多,但女性在颅脑损伤后出现焦虑抑郁负性情绪障碍比男性更高。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12(194-195,235-237).

[2]陈晓萍.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及体会[J].现代护理,2008,11(5):20.

[3]黄博婷,郑少吟.护患沟通在神经外科中的重要性[J].现代护理,2008,24:131.

猜你喜欢

负性颅脑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