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洼里的生趣
2012-08-20李元胜邹永进
李元胜/文 邹永进/评
原野里的小水洼,是最不起眼的。
即使你从它们旁边走过,也不一定能注意到,因为它们太小了,连一朵云的影子也装不下;即使你是诗人,也不能把它们称为镜子,因为很多青草窜出了水面,把你想象的镜面遮得严严实实。
但是,这些不起眼的水洼却有着无限的生趣,它们是许多昆虫的生命摇篮,也是它们重要的生活舞台。
原野里的水洼,很少有死水一潭,它们都由或明或暗的水脉联系在一起,源源不断的活水,使蜉蝣、色聪、石蝇等对水质挑剔的昆虫也能生存。
清晨,天上仍有着稀落的星子,水洼里,精彩的演出已经开始了。此时的主角是蜻蜓的稚虫,在成功地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水下生活后,它们处于一生中最微妙的时刻。浑身泥泞的稚虫听到了蓝天的呼唤,兴奋地从石块下从水草根旁爬出来,爬出水面,爬到草叶上灌木枝上。来不及滴干身上的泥水,它们的身体就开始了迅速的变化:一架全新的微型飞机渐渐与包裹着它的外壳脱落。原稚虫的壳在背部裂出道口子,蜻蜓拖着折叠着的翅膀,从那里挣脱而出。它们爬到合适的位置,就静静停下来,耐心等着翅膀张开并晾干。接下来,它们将进入永不疲倦的飞行游戏中。
我不止一次在微弱的晨光中来到水洼边,观赏蜻蜓羽化的过程。有时,我仅仅是个迟到者,蜻蜓们早已离去,在草叶上留下一些空壳。
有时,露出水面的石头,简直成了各种幼虫或稚虫遗留空壳的展板,除了蜻蜓,还有蜉蝣、石蝇幼虫留下的精致纪念品。它们也间接说明:野草下面的浅水,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些是一片沉寂。
我对水里的昆虫活动,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拍摄水下昆虫是极为困难的。
一般来说,凡是有流水经过的水洼,都很容易发现蜉蝣的幼虫。冬天里,我常常在水下的石块中,发现蜉蝣的幼虫。我觉得蜉蝣幼虫的造型极有观赏价值,眼睛夸张,尾须飘逸,有一种很特别的美。
蜉蝣幼虫靠吞食藻类成长,它们依赖水质,又依靠自己的生命活动,控制着藻类的密度,让水质保持清洁。繁殖能力超强的蜉蝣,在水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已引起科学家们浓厚的兴趣。人们可以向它们学习很多东西。
水洼里还可观察到许多有趣的东西。石蛾的幼虫,在保护自己方面,是很有想象力的,也很有设计、建造方面的天赋。它收集碎石、细枝,为自己建造房子,然后很舒服地住在里面。有的,则像寄居蟹一样,拖着房子四处游荡。
石蛾成虫,喜欢在水边的草丛或灌木丛中活动。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昆虫,可惜,多数时候,因为其成虫的外貌,人们把它误认为是司空见惯的蛾子。
我教你一个区别石蛾和蛾子的办法:石蛾的翅上长的是毛,而不是蛾子那些小鳞片。有机会的话可以试着观察一下,区别其实挺大的。
鱼蛉的幼虫,因为比较凶悍,捕食蜉蝣幼虫、小鱼等,它才不需要为自己修建盔甲呢。它们长得像水下的蜈蚣,有着粗糙、旧暗的表面,在石缝里、沙石间狡猾地潜伏着,随时准备袭击路过者。鱼蛉在云南大理一带的小河小溪里特别多,当地人称为爬沙虫,自古以来是一道美食。由于太受食客喜欢,价格直线攀升。那一带的珍贵种类是否会因人们的贪食逐渐绝迹,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
水洼居民中,水黾的活动格外引人注意,因为它们是生活在水面的。它们为什么会在水面上行走,也是科学家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传统的说法是,它们多毛而有油脂的脚可以利用水面的张力;最新的说法是,它们利用了水面下一些看不见的小旋涡。
和水黾同属半翅目的昆虫,还有一些也依赖着小溪或水洼。仰泳蝽看似仰卧着,悠闲地看着蓝天,懒懒地在接近水面的地方划动,实则紧张地侦察着水面上的动静——一旦有叶蝉或蝗蝻从草丛上跌落水面,它们就会迅速靠近,发出致命的攻击。划蝽也是类似的角色,但远不如仰泳蝽凶悍,更多时候,它们潜于靠近水底的地方,等待着不能挣扎的食物。
常常,我们能在水边发现成群的水黾幼虫时聚时散,组成了一幅变化着的抽象图案。这个图案就像是水洼这本书的封面,它提醒我们,里面有许多生命的奇迹,等待着我们去慢慢观赏。
[感悟]这篇随笔最大的亮点在于诗意,这可能与作者的诗人出身不无关系。作者舍弃了科普类文章惯常的枯燥单调的面孔,代之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比拟,用写诗的笔调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水洼里生命的精彩画卷。文章开篇写水洼的小与不起眼,不用客观的数字和理性的对比来描摹,而说“因为它们太小了,连一朵云的影子也装不下”,这样一来,读者的脑海中既有了水洼大小的常识性判断,又有了蓝天白云下清澈水洼的诗意画面。作者还将这些不起眼的水洼,想象成“是许多昆虫的生命摇篮,也是它们重要的生活舞台”,在这里每天都有着精彩的演出。爬到草叶、灌木枝上退壳的蜻蜓稚虫,造型特别、对保护水质起特殊作用的蜉蝣幼虫,很有想象力、富有设计建造天赋的石蛾幼虫,外型凶悍、味道鲜美的鱼蛉虫,引人注目、擅长“凌波微步”的水黾,看似悠闲仰卧、实则暗藏杀机的仰泳蝽等等都是这场精彩演出的主角。水洼里的这群可爱、形态习性各异的小精灵,在作者生动的叙述中复活,让读者在涵咏文章的同时,仿佛瞥见,它们正游曳于书本、翘立于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