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妥乐平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眩晕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影响
2012-08-20王少华闫晓海石艳婷
王少华 闫晓海 石艳婷
1)河南安阳地区医院神经内科 安阳 455000 2)河南安阳市肿瘤医院 安阳 455000
眩晕是神经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病因复杂,临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或供血不足造成,其临床表现除眩晕外,常伴焦虑、失眠、多梦。多在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发作或加重。其发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女性,更年期时患病率也较高,脑力劳动者发病率相对较高。女性多于男性,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则是引起该疾病的主要诱因,病情时有反复,且日益加重。我院近2a应用神经妥乐平治疗植物神经紊乱性眩晕,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眩晕患者,均为2010-02—2011-12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18~75岁,平均41.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0余年。
1.2 诊断标准 (1)以眩晕为主诉或伴有失眠、多梦、情绪不稳定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2)脑血管TCD检查提示脑血管痉挛或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血流增快或减慢;(3)头颅MRI+MRA扫描排除脑血管狭窄、卒中、占位性病变等器质性脑血管疾病,颈椎X线摄片排除颈椎病变;(4)皮肤交感反射: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或消失。
1.3 治疗方法 经确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眩晕患者,均给予神经妥乐平6mL(7.2NU)静滴,1次/d,10d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如伴有严重的失眠、多梦及情绪不稳定者,则另给予劳拉西泮片0.5mg,3次/d。
2 疗效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2.1 疗效标准 (1)显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2)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3)无效:治疗后症状发作频率与程度无明显改善或恶化。
2.2 SSR潜伏期 皮肤交感反射测定:由医院专职固定医生操作(盲法),患者状态与外界环境固定。使用美国产尼高力Viking Ques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环境要求明亮安静,室温≥20℃,皮肤温度≥32℃,受试者放松清醒,舒适卧位。记录电极采用表面电极,置于掌、足心,参考电极置于掌、足背。采用电刺激方法。选择腕部正中神经,刺激持续时间0.2ms,刺激强度20mA,带通0.1~100Hz,扫描速度500 ms/D,灵敏度0.1~2.0mV/D。记录治疗前后波形、波幅及潜伏期变化。
2.3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见表1,2。
表1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n)
由表1可见,神经妥乐平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眩晕在第一疗程末眩晕即有明显改善,起效较快,第二疗程末显效率为40%,总有效率达86%。
表2 2个疗程治疗后与治疗前SSR潜伏期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2个疗程后SSR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候群,若人体对内外界环境的刺激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不能进行相应的调节,则会出现一系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1]。临床上以主观症状为主,客观症状及体征不明显。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眩晕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或供血不足造成,女性多于男性,系年轻女性或更年期女性眩晕的常见原因,病情时有反复,易受情绪影响,且日益加重,给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困扰,其临床表现除眩晕外,常伴焦虑不安、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劳累、精神紧张或工作压力大可加重发作。易被误诊为颈椎病及脑血管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是指人体接受刺激后出现的皮肤反射性电位,是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电生理方法之一。它来源于交感神经传出纤维释放的冲动,反映了节后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除仪器或操作等本身的技术因素外,一个或一个以上肢体SSR缺失时,都被认为是异常;潜伏期延长是近来被推荐为异常的评定标准。可作为早期评估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2]。神经妥乐平是一种具有神经亲和性的生物制剂,将牛痘病毒疫苗接种到家兔皮肤组织使其产生免疫和炎症反应,从其炎症组织经过提取和纯化得到的一种非蛋白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国内外经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显示,神经妥乐平具有镇痛、镇静、调节植物神经、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及营养、修复神经细胞等多种作用,可改善异常的感觉和情绪反应,具有广泛的临床作用。本研究显示神经妥乐平对植物神经的异常兴奋状态起镇静和调节作用,通过对急慢性应激反应负荷引起的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含量变化的影响,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状态,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失调。同时观察到神经妥乐平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眩晕伴随的焦虑、失眠症状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与该药所特有的镇静[3]、调节植物神经作用[4]有关。本次临床观察期间未发现神经妥乐平的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近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1]马文有 张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5.
[2]喻红霞,陈雪芬,张丹红 .交感神经皮肤及应对2型糖尿病植物神经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83.
[3]喜多富太郎 .神经妥乐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及降压抗溃疡作用[J].日本药理杂志,1996,72:879.
[4]喜多富太郎 .大鼠植物神经失调症的试验方法及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J].日本心身医学,1983,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