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的组网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2-08-16赵瑞芬

科技视界 2012年30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

赵瑞芬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蓬勃发展起来。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这就决定了其教育过程具有很强的职业属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既要使学生掌握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重点突出它的应用性、技术性和职业性特点,保证学生一跨出校门,就能独立胜任所学专业的社会岗位工作。 高职教育要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在“做中学学中教”,强化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1 课程现状分析

所谓职业综合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岗位能力,即从事某种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其二,是核心能力,是一种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使用性的能力, 即更换工作岗位甚至更换职业后,适应新岗位或新职业,继续发挥能力作用、胜任新工作、新行业的能力。任何职业都不是亘古不变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工业时代的到来,淘汰了一些传统的、阶段性的旧职业,产生、衍生出一些新兴的、持续性的新职业。新的社会发展形势,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不但要使受教育者达到某种职业资格标准,而且还要有在一个职业群甚至相关职业群中择业、转岗的基础,要求高职学生同时具有跨岗位的综合素质。

组网类课程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重在对学生实用网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这就需要教师团队以就业为导向,以当前企业需求为依据,以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体现工作过程的项目为载体,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但现阶段的教学由于受到各方因素的制约,还远远不能实现上述的要求。因此,现有计算机组网技术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需要通过充分研究,提出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组网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模式。

2 课程改革与实践方案

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的组网类课程教学机制包括方向导引机制、教学实施机制、质量评价机制(如图1)三方面内容。

图1 课程教学机制框架图

2.1 方向导引机制

方向导引机制是制定出企业标准与教育标准相融合的课程标准和整体课程设计。 需根据当地企业的实际和市场需求分析调研,调整课程标准。除常规的组网专业知识外,增加开设“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网络的规划与建设”、“企业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等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与案例教学的比重,主动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2.2 教学实施机制

专业课程建设与开发尤其是专业实训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 通过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可以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包括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确定、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写等);同时遴选企业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实践课题,由教师带领学生与企业管理人员联合攻关,并将其作为案例纳入教材或授课讲义。这样,通过教材开发、实践课题及案例教学手段的运用将理论与实践环节进行链接, 真正实现了学校教育的 “零距离”。

(1)丰富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可利用flash 等技术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演示出来,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降低课程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通过实物讲解、实训操作、课堂演示等方式,对网络连接介质及设备进行介绍;可通过亲自动手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等掌握网络安装维护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消除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增加自信,提高学习效率。 建立网上答疑平台,通过网上答疑,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问题,教师的回答可以为多个学生从信息共享中受益。 教学大纲、教案、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内容全部上网,建立开放性实验室,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计算机组网的基本概念,如OSI 参考模型与TCP/IP 协议等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局域网组网技术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校园网、学生宿舍网为实例,在学生心中建立起直观的印象,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组建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维护管理的方法。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到专业的网络公司,如华为、3COM 等现场参观学习,了解主流网络硬件设备,培养专业兴趣。甚至可以让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参与一些校外的网络工程项目,积累工作经验,带动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

(2)加强实践环节

实验实训一直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学环节。学生能在这一环节巩固网络知识以及局域网的组建和维护技能, 并进一步学到一些实践知识。 我们以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依据, 尽量多为同学提供自我参与的机会。 在制定授课计划时, 建议实践与理论教学课时比要大于1: 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将该门课程的所有教学都安排在实验室或课外实训基地中进行。

为了兼顾学校对网络实验的投入状况和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网络配置技能。建议采用模拟网络仿真软件和真实网络设备两种资源并行提供学生实践。 在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内容之前,先用模拟器反复练习,强化训练。 后在此基础上,在真实网络设备上操作实践。 这样既可以弥补网络实验室设备不足的现状,又可以在学生掌握相关网络配置的基础上,测试与调试真实网络设备。

在实验环节中, 为了保证每位同学在每次实验过程中能够参与到实验环节中,在实验环节中, 采用三至四人的分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也使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 发现的问题更多, 学到的实践知识更多, 实验效果更良好。

2.3 质量评价机制

资格证书与学科竞赛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资格证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通过这种企业认可的形式测试出学生对组网知识和网络维护的实际掌握程度。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可帮助学生获取专业技能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科竞赛是评价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又一重要指标。通过院级高级网络管理员技能竞赛、省级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等竞赛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安排专业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人才培养的又一评价指标。

3 结束语

组网类课程是一门操作实践性强的课程,发展速度很快,其对教师和学生的网络系统集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该课程的建设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有很大的改革和创新空间。我们的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应注重学以致用,突出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此外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多实践,多交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紧跟网络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网络人才。

[1]蔡开裕,朱培栋,徐明,等.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8):69-7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徐涵.关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3).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