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识“字”吗?

2012-08-15刘绍义

意林绘阅读 2012年2期
关键词:褒禅山引申义谓之

刘绍义

“字”的本义并不是字。“字”在上古,是“在屋内生孩子”的意思,与今天文字的“字”没有关系。“字”算是一个文字化石,从古到今,字形都没有多大变化,这个象形字形象得很:一座房屋里有个刚刚出生的孩子。

《说文解字》说:“字,乳也。”《广雅》解释:“字,生也。”后来,王充在《论衡·气寿》中载:“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字又有了“怀孕”等引申义。

既然“字”的本义是“生孩子”,那么,古时候文字的“字”又是用哪个字表达的呢?在古代,“字”是用“文”字来表达的。当然,“文”的本义是“纹”,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文,错画也。像交文。今字作纹。”而古代的“文”,在先秦的时候就有“文字”的意思。我们可以从古籍中找到例子,《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直到北宋,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说:“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这里的“文”都还是“字”的意思。

那么,“字”是什么时候才有现在的“字”字的意义呢?《说文解字·叙》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相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由此看來,“字”具有现在“字”的含义,应是从“文”字“生”出来的。有学者认为,古时单体字叫“文”,合体字则叫“字”。

在先秦,“文”字就有“字”意义;而“字”到了秦朝,才有“字”意义。

余长生摘自《羊城晚报》

猜你喜欢

褒禅山引申义谓之
语文“创课”需要反思意识
——以《游褒禅山记》教学为例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耐”字原是剃胡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深思慎取意 细说与君听——《游褒禅山记》主题一元论
记游寓志脉络清——《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游黄山记》比较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