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的历史回顾

2012-08-15喻永红周德华

军事历史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游击战战场敌人

●喻永红 胡 鹏 周德华

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是我国五、六十年代防御帝国主义海上入侵的重要作战指导思想,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蕴藏着丰富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并为人民海军建设与运用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一、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1956年至1968年,国家军事战略的重点是防御帝国主义或霸权主义可能对我国发动的大规模入侵。人民海军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先后提出了海上破袭游击战理论和开辟海上独立战场理论,明确了海上破袭游击战是人民海军海上作战的主要作战形式,从而形成了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

(一)“积极防御、保卫祖国”战略方针对海上作战提出新要求 在朝鲜战争中遭我重创的美军,并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倚仗其海空力量和海外军事基地,从沿海方向对中国大陆形成战略包围,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安全构成严重的现实和潜在威胁。1956年3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针对美帝国主义可能对我国发动全面入侵的威胁,制定了“积极防御、保卫祖国”战略方针,并对人民海军建设与作战提出了新要求。海军建设仍然以潜艇、快艇为主,担负起配合沿海防御作战和打击海上运动之敌的任务;海军作战要放弃把敌人歼灭于海上或滩头、根本不让敌人入侵我国领土的幻想,通过积极的海上破袭作战行动,钳制、迟滞、削弱敌人,配合陆上作战,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贯彻军委军事战略方针,成为海军军事工作的当务之急,迫切要求人民海军着眼于维护国家海上方向安全,立足于海军自身建设与运用的实际,对人民海军海上作战理论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从而为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战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动力。

(二)防范强敌来自海上入侵的需要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同时面临美帝国主义和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苏联开始由陆上的“三北”①方向向我国实施军事压力,美国继续于我国沿海的东北方向,经东南直至西南方向建立反华包围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军以“三北”地区为主要战略方向,防范苏联军队可能由“三北”地区边境向我国心脏地带发动的进攻。在海上,我国海军面临着苏联太平洋舰队的直接威胁,海上战场将是陆地战场的重要补充,同时海上方向也成为苏军进攻我国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苏联海军从海上入侵我国时,有一种方案对我国最为不利,即入侵我国渤海海峡,于渤海湾内的塘沽地区登陆,输送战略规模的登陆兵,配合地面进攻部队向首都北京发动进攻。面对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海军经过分析判断:苏联若进攻我国,将以陆上战场为主,在与我国毗邻的“三北”地区发动进攻;海上战场是次要方向,配合陆上战场的进攻。我国海军兵力的运用,将以内线的抗登陆作战为主,在正面战场抗击敌人的入侵;与此同时,注重与外线的海上破袭战相结合,充分发挥海上破袭战的配合与支持作用②。这一时期,我国海军调整主要战略方向,由东南沿海方向转变为黄、渤海方向,进行了以战场建设、军事演习为主要内容的战争准备,防范苏联军队可能来自海上的入侵,从而为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支撑。

(三)敌我海上作战能力存在的差距 人民海军经过创建初期的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诸兵种齐全,组织机构健全,人员训练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积累了一定的海上作战经验。在水面舰艇部队中,除大量的鱼雷艇、护卫艇外,还装备了少量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潜艇部队已经组建,装备了中型常规动力鱼雷潜艇,可以到西太平洋作战。海军航空兵部队除装备歼击机外,还装备了近程轰炸机。人民海军的作战能力得到提高,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是一支重要的可以用于近海防御的海上力量。但是,美帝国主义在东南沿海部署“地面部队有五个师,舰艇四百余艘约一百七十万吨左右,占美海军作战舰艇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空军九个联队、飞机一千三百架左右。”③而苏联太平洋舰队是苏联4大舰队中的第二大舰队,“共有舰艇800余艘,85万吨;飞机300余架;潜射战略导弹近100枚;人员约10万”④。与美帝国主义和苏联霸权主义海军相比,人民海军在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上均处于劣势。面对现实,肖劲光司令员认为,当敌人从海上对我大规模入侵后,一旦登陆,必然暴露出许多弱点,给我国海军以可乘之机,也为广泛开展海上破袭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只要我兵力组织指挥得当,一定可以抓住许多取胜战机,使敌人后方发生极大困难,从而给陆上战场创造有利条件。

二、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的主要内容

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是人民海军在五、六十年代中期针对美帝国主义和苏联霸权主义可能发动的大规模海上军事入侵而提出的防御作战思想,强调人民海军面对强敌开展以“三结合”为主要内容的海上破袭游击战。60年代初,这一作战思想又注入了“开辟海上独立战场”的思想内涵。至此,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战思想基本形成。

(一)以“三结合”为主要内容的海上破袭游击战 1957年12月,人民海军根据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在总结了人民海军创建以来历次海战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分散的海上游击战与有利条件下集中打击的歼灭战相结合,海上破袭战与沿海抗登陆战相结合”的海军作战方针,即主要是在敌人的交通线上进行破袭战,从而初步确立海上破袭游击战方针,并使之成为敌强我弱条件下对付美帝国主义大规模侵略的海上作战中的重要指导思想。

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使用我小编队、小机群,打击分散孤立之敌,或牵制、迟滞敌人,迫使敌分散用兵,造成于我有利的战机,小口小吃,各个歼灭,不断削弱敌人实力。它的本质是“三个结合”:将海上破袭游击战与海上阵地战结合起来,将分散用兵与集中用兵结合起来,将海上破袭战与沿岸抗登陆作战结合起来。在理解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时,还要明确“结合”不是双方相互各半,不是平均看待,而是有主有次。分散的海上破袭战是最基本的、大量的、经常的活动,只有在条件有利时,才进行集中的阵地抗登陆战。

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强调在作战目标的选择上,主要是敌人运输舰船、分散孤立的战斗舰艇,立足未稳、疏于防范的基地港口。在作战行动上,强调隐蔽突然,袭击敌人,特别是强调奇袭。在作战海域选择上,强调敌后作战。在作战力量运用上,主要是在人民群众特别是海上渔民、沿海群众的支持下,由海军的正规部队进行,可以单兵种实施,也可以诸兵种合同实施。

(二)“开辟海上独立战场,进行海上破袭游击战”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央军委做出关于加强海军建设的决议,客观上要求海军对作战指导问题进行更深层次地思考。在此背景下,人民海军于1960年提出了海军要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开辟海上独立战场”的战略构想。海军的作战方针,就是要在海上开辟独立战场,与大陆战场相结合,取得将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的最后胜利。海军的作战任务,主要在敌后交通线上,和对岸上的军事基地和军事工业目标,进行大规模的破袭游击战。“开辟海上独立战场,进行海上破袭游击战”理论的内涵是:海军兵力前出第一岛链以东,破坏敌人的海上交通线,袭击敌人岸上重要军事目标,以海战场的行动与大陆战场作战略配合。

“开辟海上独立战场,进行海上破袭游击战”理论和“海上破袭游击战”理论两者相比,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一致性,又存在着不同点。一致性方面主要表现在:在作战形式上两者都主张游击战是主要形式;在作战样式上都主张以破袭战为主;在用兵的集散程度上都主张以分散袭击为主。不同方面主要表现在:在处理海战场与陆战场的关系上,强调海战场是独立战场。海战场的作用已由过去对陆战场实施战役战术配合发展为战略配合,象征着海军向独立作战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在作战海域上,已从沿岸海域的破袭作战,发展到中远海洋破袭作战。开辟海上独立战场作战的地域,不仅包括第一岛链以西海域,而且包括第一岛链乃至岛链以东的广阔海域。自此以后,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呈现出逐渐前伸、远离海岸的趋势。在打击目标上,从原来强调的近岸交通线、分散孤立的舰艇,发展为破坏敌后交通线,特别增加了破坏敌方岸上重要目标的内容。

“开辟海上独立战场,进行海上破袭游击战”理论,是将开辟海上独立战场与海上破袭战、有利条件下集中打击的歼灭战相结合,是对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进行的必要补充,为海上破袭战思想注入了新的内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指导全面战争中海军作战的理论体系,成为人民海军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的内涵

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内容。对这些内容加以科学系统地分析,从中提炼出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的内涵,是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发展研究的核心任务。

(一)积极防御 积极防御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军一贯坚持的战略指导思想。1956年3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制定了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明确提出中国国防的目标是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保卫祖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制定,统一了全国的国防建设思想与作战思想,是制定作战计划、训练计划、各军兵种建设计划的依据,它为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全局性的指导。

采取正确的作战样式,把积极防御思想落实到海上作战行动中,是海军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关键。海上破袭游击战正是通过海上进攻行动遂行防御任务的重要作战形式之一,其指导思想蕴涵着深刻的积极防御内涵。

(二)以弱胜强 “研究帝国主义从海上入侵我国时,海上作战究竟应采取何种形式,在具有武器装备优势和实力强大的对手面前,怎样才能发挥我之所长,积极配合陆战场作战。”⑤是当时筹划和指导海军建设与作战的重大课题。基于此,人民海军提出了海上破袭游击战理论,并使之成为敌强我弱条件下指导海军抵御帝国主义大规模军事侵略中海上作战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方面,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强调立足于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在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情况下,通过运用小编队、小机群实施积极的外线破袭作战,打乱敌军事部署,削弱敌作战能力,改善海上作战态势,牵制、迟滞和消耗敌人,配合内线的正规战,夺取海上作战行动的胜利。人民海军创建初期,以仅有的20多艘简陋的小型舰艇、甚至木壳船,发挥我轻型兵力长处,依托岛岸,实施夜间和近距离海上破袭游击战,先后在垃圾尾、三角岛、三门岛等海战,连续打败敌人,取得了海上作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强调在外线开展积极的破袭游击战,其根本目的在于夺取海上作战的主动权,避免内线作战陷入被动地位。1956年3月,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元帅指示,海军要能够在战时担负起配合沿海防御作战和打击敌人运输的任务。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具有明显的以弱胜强的思想内涵。

(三)重在游击 开展游击战争,执行游击战略,在我国革命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1957年,人民海军将游击战理论运用于海上,把游击战的作战形式上升到战略高度,成为指导全海军作战的指导方针。海军首长指出:“在战略上讲,海军就是打游击,不管叫什么,实质就是这样”。海上破袭游击战的战略意义和作用就在于减轻近海海区作战压力,掩护和策应近海海区作战行动,改善我近海海区作战态势。海上破袭游击战在反侵略战争中虽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它与海上正规战(阵地战、运动战)相比仍然处于辅助地位,不可能担负起决定战争命运的海上战略性决战任务。解决战争的命运,主要是依靠正规战⑥。因此,海上破袭游击战一定要与海上正规战紧密结合,适时转化。海上破袭游击战在外线钳制、削弱敌人,可实现战略上的配合。在统一目的或统一的战役战斗计划内,配合海上正规战的作战行动,可实现战役或战斗的配合。海上破袭游击战与正规战相互结合,要求将海上破袭游击战作为经常性的作战活动,贯穿于战争的始终。因此,运用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指导作战时,战略上一定要坚持持久作战,在战役或战斗上要坚持速决、出奇制胜的原则,根据自身情况坚决以打小仗为主,力避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积累敌我双方作战能力的量变,最终促成双方作战能力质的变化。

四、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的特点

把握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的特点,是我们灵活运用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指导海上破袭作战的前提。海军肖劲光司令员曾深刻地指出,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具有“广泛性、突然性、进攻性和灵活性的特点”⑦。

(一)广泛性 主要是指运用各种可能作战的兵力,在我兵力作战半径内的任何地点,使用各种武器,充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和支援海上破袭游击战,对敌人进行一切可能的打击,打一场海上人民战争。以海军兵力为主,辅以少量民兵,进行单兵种作战或多兵种合同作战,对敌小型作战编队、护航运输队、登陆队和分散活动的舰只进行袭击,可在敌之正面或侧翼,也可在敌之航道要冲或海峡附近进行袭击;可多方向集中突击,也可逐次连续打击;可袭击,可拢乱,用一切方法进广泛打击。

(二)突然性 隐蔽突然袭击是以弱制强,以劣对优,从被动中夺取主动的重要方式。在敌强我弱情况下作战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取得作战突然性,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即使在被动状态下,也要寻找和制造有利战机,力争在海上战役、战斗中取得突然性。获取及时准确的情报,充分利用天候气象、水文地理和岛岸条件,进行战术上的佯动和运用技术伪装,是造成海上破袭游击战突然性的重要条件。

(三)进攻性 “我军在战略上实行积极防御,在海上战役、战斗中,必须以进攻为手段,绝不能实行单纯防御,也不可能有单纯防御。只有在有利条件下的战役战斗的主动进攻,才能达到不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也才能完成积极防御的战略使命。”⑧海上破袭游击战通常是为配合主力作战而主动采取的作战行动,必须提高攻的地位,突出攻的作用,强化攻的手段,优化攻的谋略,只有通过积极进攻,才能有效打击敌人,直接服务于战争全局,达成预期的战争目的。

(四)灵活性 即指灵活运用兵力和运用有利的作战形式。人民海军可以根据作战目的和海上战场态势,充分利用海军兵力机动性强的优势,灵活使用兵力,在广阔海域寻找和捕捉有利战机。根据敌人海上活动情况,或集中兵力以突击,或出动小兵力以袭扰,或对其港口、航道以封锁,或在交通线上以截击,或海面、或空中、或水下。条件有利就打,什么地方有利就在什么地方打,什么地方敌人防守薄弱就在什么地方打,只要能达到有利于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一切灵活措施,都可实行。

五、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的历史作用

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战思想是在人民海军海上破袭作战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贯彻和执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完善和丰富人民海军作战思想、牵引并指导人民海军建设与运用等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一)运用和发展了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 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战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在海上方向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是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指导人民海军海上作战的创造性发展。

第一,成功地把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运用于海上方向。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强调,在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开展长期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上来,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海军肖劲光司令员在解决以劣势装备海军战胜优势装备海军的作战问题时,遵循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战略运用上,游击战的形式和破袭战的样式是最好的战胜敌人的办法,以正规海军进行大规模破袭活动,从而把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运用于海上方向这一新的作战环境中,开创了人民海军作战理论新篇章。

第二,丰富和发展了海上人民战争的理论。毛泽东历来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在各个历史时期,毛泽东都强调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人尽其才,投入到战争中去,“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⑨。人民海军始终强调,实施海上破袭游击战要密切联系群众,依靠地方政府和岛岸群众,尤其是渔民的大力支援。同时赋予海上民兵一定作战任务,以单独或配合海军进行各种破袭活动。由此可见,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战思想是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海上人民战争思想的丰富和完善。

第三,创造了海上反游击战战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们研究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海上破袭战打击敌人,同时,也是为了防范敌人进行的海上破袭活动。1962~1965年,国民党当局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大规模窜犯大陆东南沿海的企图被挫败后,随之进行了带有海上游击战性质的小股武装特务袭扰活动。在长达四年多的反小股匪特作战中,海军部队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战术,即海上反游击战的战术:兵力部署上,强调全面防范,重点加强,适时调整;攻击态势上,力图形成合围或钳形攻击;参战兵力选择上,以小对小,以快制快;作战指挥上统一集中,减少层次。海上反游击战战术的创造,同样是贯彻和落实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指导人民海军海上作战实践的成功范例。

(二)贯彻和执行了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作为人民海军海上作战的重要指导,是海军贯彻执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产物。人民海军始终贯彻执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并依据国际国内形势尤其是海上安全形势的变化,立足于自身建设实际,适时调整、充实和完善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

1956年3月,军委扩大会议正式提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战略方针,即“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作为我军建设和进行反侵略战争准备的基本依据。“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确定以美国为主要对象,以我国东南沿海为主要战略防御方向,立足点放在对付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对我国可能发动的大规模武装入侵上。海军认真贯彻军委“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确立了“海上破袭游击战”作战方针,用以解决面对强敌如何克敌制胜,如何以劣势的海军去战胜优势的海军的问题。海上破袭游击战是落实军委“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于海上的一个最佳选择,是海上方向军事斗争进一步具体化的客观需要。积极开展海上破袭游击战,迟滞、削弱、消耗、疲惫和分散、钳制敌人,对在战略、战役上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海军适应对苏作战海区由近岸扩大至近海的需求,提出了积极前出至近海、远海开展军事训练,有效地防范苏军可能来自海上方向侵略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战思想坚决贯彻执行了“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对于确保军委的各项决策在海军得到具体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牵引并指导了人民海军建设与运用 人民海军海上破袭战思想,既是人民海军海上作战的重要指导,同时又是人民海军建设与运用的重要牵引。

在1950年8月召开的海军会议上,人民海军为满足海上破袭作战的需要,尽快形成海上作战能力,明确提出了“从长远建设着眼,由当前情况出发,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攻防能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首先组织利用和发展现有力量、在现有力量的基础上,发展鱼雷艇,潜水艇和海空军等新的力量,以逐步建设一支坚强的国家海军。”⑩的建设实施方针,做出了以“空、潜、快”为主建立轻型战斗力量的决定。

在1957年12月海军党委全会上,海军确立了以分散的海上游击战与在有利的条件下集中打击的歼灭战相结合,也就是说,海上破袭战与沿海抗登陆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依据这一方针明确提出了“建立一支能机动、能作战、能生存,习惯于海上艰苦斗争的作战兵力;抓好海军装备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打好海上作战的物资基础;建立稳定有效的作战体制,包括侦察巡逻系统,防潜、防空、防雷、防原子化学系统,以及通讯指挥系统;建立可靠的后勤与技术保障体系;合理配置兵力,进行战场建设”⑪等海军建设方面的重大决策,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海上作战问题,而且又较好地促使了海军建设与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和快速推进。海上破袭游击战思想成为这一时期海军建设和海战场建设以及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牵引。

注释:

①“三北”指我国与苏联接壤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②④赵克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术史》,海军指挥学院2002年版,第151页、第149页。

③⑤⑦⑧⑪肖劲光:《肖劲光回忆录》(续集),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第163页、第162页、第168页、第169页、第170页。

⑥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27页、第308页。

⑩《当代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海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1页。

猜你喜欢

游击战战场敌人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敌人派(下)
足够是够的敌人
最后一个敌人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
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
白崇禧与抗日游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