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云冈景区松林晨爽景点工程勘察

2012-08-15

山西建筑 2012年35期
关键词:陷性岩土砂岩

霍 亮

(大同市勘察测绘院,山西大同 037006)

0 引言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主要从事勘察工作十余年,参与一些小型工程的报告编写,2009年2月,我随工作小组参加了政府工程项目《云冈景区松林晨爽景点》工程勘察任务,进行了全程的勘察技术服务,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1 工程概况

《云冈景区松林晨爽景点》工程位于大同市云冈石窟南侧,原云冈公园内,北侧为云冈石窟的消防通道,南侧为云冈石窟专线,为新建场地。在这项工作中我承担技术性工作并首次参与了该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通过勘察查明拟建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基土成因类型岩性结构、厚度及分布特征;查明场地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并提供指标值及岩土分层承载力;判定场地地震效应及对场地土的湿陷性作出评价,为地基基础设计方案提供建议及技术参数。

2 建筑物规模特征

该场地开挖一个(375×195)m2的异形人工湖,在人工湖中心预留一座(177.0×88.5)m2的龟形湖心岛,湖底低于现状地表约1.0 m,低于整平标高1.50 m;常水位0.50 m,在湖心岛上距岛边约6 m拟建一圈连廊,单层砖木结构建筑,在湖心岛中心修建一座石塔,平面形状呈正方形,约为25 m×25 m。拟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压力约为100 kN/m。

3 工作主要内容剖析

3.1 场地地形地貌分析

大同的山地面积为278 km2,占总面积的13.4%;丘陵面积为1 177 km2,占总面积的56.6%,平川面积为626 km2,仅占总面积的30%,其中,山地、丘陵主要集中于西、北及东北部地区,而平川区位于东南部,这就构成了大同市西北高、东南低,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主要特征。

根据大同市地质分析,拟建场地地形基本平坦,整体呈北高南低之势。各勘探点地面标高介于1 127.20 m~1 129.37 m之间,最大高差2.17 m。本工程高程采用假设高程,起点为场地南侧山门北侧水泥路面表面标注为高程的起点±0.000 m,绝对高程为1 128.50 m。场地所属地貌单元十里河上游漫滩,地貌类型单一。

3.2 地基土成因类型岩性结构、厚度及分布分析

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大致可分为4层:

第①层为卵石。杂色,稍湿~饱和,中密,颗粒级配差,分选性好,颗粒形状呈亚圆形,有序排列,母岩成分主要为泥岩、砂岩等,中等风化,砂类土充填,偶见粉质粘土充填,充填程度中等,胶结有少量的粘性土,夹粗砾砂薄层,不均匀,含有漂石或块石,粒径约为30 mm×50 mm,此层表明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局部为杂填土,粉土为主,粗砾砂充填,含有机质。层底高程为1 123.06 m~1 125.18 m,层厚为2.3 m ~5.3 m,平均层厚3.57 m,重型触探试验修正锤击数平均值为20击。

第②层为砂石。灰白色,粗粒砂状结构,标本呈块状构造,碎屑含量占整个岩石的85%左右,胶结物约占15%,砂粒几乎都是石英和斜长石,粒径0.25mm~0.5 mm左右,分选性好,大小一般一致,胶结物主要为硅质胶结,分布不均匀,局部聚集成团块,岩石为颗粒支撑,呈空隙式胶结,岩石为巨厚层,强风化,岩芯采取率约为85%,RQD指标为60%。饱和单轴抗压试验平均值为24.75 MPa,属于较软岩,层厚介于 0.7 m ~8.7 m,平均层厚为4.59 m,层底埋深介于 5.0 m ~ 11.4 m 之间,层底标高介于1 116.31 m ~1 124.05 m。

第③层为泥质粉砂岩。暗紫褐色,粉粒砂状结构,标本呈块状构造,碎屑含量占整个岩石的90%左右,胶结物约占10%,砂粒几乎都是石英和正长石,粒径0.075 mm~0.01 mm左右,分选性好,大小比较一致,胶结物主要为氧化铁和泥质杂基,分布均匀,岩石为颗粒支撑,呈空隙式胶结,岩石为巨厚层,中等风化,岩芯采取率约为70%,RQD指标为55%。岩块饱和单轴抗压试验平均值为40.6 MPa,属于较硬岩,层厚介于1.3m ~5.1 m,平均层厚为2.66 m,层底埋深介于 7.5 m ~13.8 m 之间,层底标高介于1 114.33 m ~1 121.04 m。

第④层为砂岩。灰白色,粗粒砂状结构,标本呈块状构造,碎屑含量占整个岩石的85%左右,胶结物约占15%,砂粒几乎都是石英和斜长石,粒径0.25 mm~0.5 mm左右,分选性好,大小一般一致,胶结物主要为硅质胶结,分布不均匀,局部聚集成团块,岩石为颗粒支撑,呈空隙式胶结,岩石为巨厚层,微风化,岩芯采取率约为95%,RQD指标为80%。饱和单轴抗压试验平均值为49.44 MPa,属于较硬岩,揭露层厚介于 6.2 m ~37.6 m。本次勘察所有孔均未揭穿该层。

3.3 场地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并提供指标值,确定岩土分层承载力

本次勘察钻孔土试样质量等级低于Ⅱ级,由于地基土本身的差异性以及在取样、运输和试验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人为扰动等原因,从而造成一些指标的失真和离散性偏大,统计时进行取舍,因此在选用各项指标时,应依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和指标的用途及重要性,按不利组合,分别取其最大(最小)平均值修正后作为各指标的标准值。

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系根据野外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

1)卵石:fak=260 kPa;2)砂岩:fak=800 kPa;3)泥质粉砂岩:fak=1 500 kPa;4)砂岩:fak=3 000 kPa。

3.4 场地地震效应和地基湿陷性评价

1)抗震设防烈度。根据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版附录A,大同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5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覆盖层厚度小于5.0 m,该建筑场地类别为Ⅰ类。

3)场地地基土液化判别。由于该场地不存在饱和粉土和砂土,属非液化场地。

4)地基土震陷。根据场地等效剪切波速结果,场地剪切波速值大于400 m/s,可不考虑土的震陷影响。

5)建筑抗震地段划分。该场地地貌为十里河上游河漫滩,地基土以中硬土为主,按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拟建建筑场地对抗震属有利地段。

6)地基湿陷性评价。按照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场地不存在湿陷土,为非湿陷场地。

4 结论及建议

拟建场地地形基本平坦,场地属地貌单元为十里河上游河漫滩。根据钻探揭露的地层特征,结合区域资料,综合分析判断,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土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碎石土;中生界二侏罗纪泥岩、砂岩,本次勘察未穿透此层,整个场地可视为均匀地基。对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所见地下水为上层滞水,要考虑降水问题;在基础埋深范围内地基土和水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均不具有腐蚀性;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为第一组,场地为非湿陷性场地,场地类别为Ⅰ类,标准冻深1.5 m。

总之,通过参加本项工程的勘察和设计,对本工程地质、地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根据地基土成因类型岩性结构、厚度及分布分析及场地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并提供指标值,确定岩土分层承载力,并对场地地震效应和地基湿陷性作出评价。这是我第一次全方位参与的一项工程项目,是对我多年参加工作的实践检验,虽然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但今后的路很长,我要继续学习,努力工作,做的更好,飞的更高。

[1]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S].

[2]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猜你喜欢

陷性岩土砂岩
湿陷性场地高层建筑地基方案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公路路基湿陷性黄土及处理对策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砂岩:黏结在一起的沙子
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排水管道防沉陷设计探讨
贺兰口砂岩吸水率的研究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