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问题及质保措施

2012-08-15郑齐银

山西建筑 2012年35期
关键词:岩土勘探单位

郑齐银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6)

1 概述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首要工作,整个工程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好坏,而地基基础又是隐蔽工程,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比较多,有施工质量问题,有设计是否合理等问题。作为岩土工程勘察,其任务就是揭示承受上部建筑物荷载的地基土特性,为设计部门提供依据。地基土不像混凝土,多大的标号就具备多少强度,它是各向异性的,不同地区地质条件千变万化,因此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门地域性强、实践经验性强的学科。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大批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涌现,提出了众多新课题,岩土工程勘察在市场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2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常见现象及应注意的问题

1)勘探手段单一,导致对地基土误判。少数勘察单位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对于工程规模较小的项目,没有采用机钻、静力触探等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勘探,而是只用静力触探方法。某服务区工程,2层办公楼,建筑尺寸40 m×20 m,勘察单位接到任务后布置6个静探孔,孔深8 m~12 m,勘察报告中第③层土为粉质粘土,可~硬塑状态,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 kPa,第④层粉质粘土,软~可塑状态,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40 kPa,勘察报告建议以③层土为天然地基持力层。设计单位考虑到下卧层的影响,承载力验算后按170 kPa进行基础设计。待基坑开挖后发现第③层不是粉质粘土,而是灰黄色粉土夹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肯定达不到200 kPa,此时基坑已经被地下水浸泡了,勘察单位对该事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工程勘察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提供地质资料不完善、不准确。要想提供一份合格的勘察报告,勘探前认真编写勘察纲要、勘察技术组织方案等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将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来,指导勘察工作顺利进行。但是,部分勘察单位并没有在勘探前制定具有针对性、指导意义的勘察纲要(如深基坑工程遇到地下含水层时要考虑到施工降水,详勘阶段要做抽水试验查明水文地质情况、提供渗透系数K等水文地质参数),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甚至等野外作业都已经结束了,某些关键地层的原位测试、取土等还达不到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勘察成果质量,很难为设计、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情况和建设性意见、建议。

3)勘探过程中对承压水所做的工作不够充分。在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地区勘察,很少有单位在野外钻探时采用套管隔开上层地表水等方法,认真测量承压水位。在勘察报告中大多会把承压水的水位提得稍高一些,其实这是个误区,随着城市高大建筑物的增多、密集分布,很多在建工程基坑目前都在降水,近年来地下水位已经呈现下降趋势,如果能够比较客观的认识到这一点,再加上勘探时认真地测出承压水位,为基坑降水设计提供准确可信的水文地质参数,就不会出现基坑中要么到处是管井,无水可抽;要么水位一直降不下去,耽误基础工程施工。

4)勘察与设计缺乏沟通,造成勘察工作针对性差。勘察与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勘察工作的目的就是为设计提供依据,为设计、施工服务。但是很多情况下,在勘察阶段设计未提出勘探要求,勘察人员也未能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咨询上部荷载等情况,凭借自身经验确定勘探孔深度及测试项目。举个简单例子,譬如桩基工程,勘探技术人员估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 500 kN,然后按此要求确定一般性孔和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待勘察报告提交时,设计人员提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需要2 000 kN,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勘探孔深不足,同样也会存在勘探孔过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象。追其根源是当前勘察设计体制问题,我们国家将勘察设计这个统一的技术工作划成两个互不相关的阶段并交给两个不同性质的单位,由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去完成,相互之间没有及时沟通交流,才会出现很多问题。

5)勘察报告缺乏观点鲜明的建议,后续服务意识淡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勘察工作中所占据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勘察单位的报告关于工程概况、区域环境地质包括图表等部分有好多,尤其是大工程报告装订了厚厚的几本,看上去内容很充实、涉及面很广,其实细看以后就会发现对于地基基础方案评价、施工可行性等关键章节论述就少了,文字表达也模棱两可了,如结论建议里面提到预制桩可以,灌注桩也可以,没有将两者从各方面综合分析比较,推荐出自身认为适合于本工程项目的桩基础方案。此外,少数年轻勘察技术人员认为报告提交了也就完成任务了,剩下的事情跟自己没关系,其实不然,在一定程度上岩土工程施工就是要检验勘察报告的准确性,如桩打不下去,要分析原因的,是桩机配重不足、桩身质量有问题抑或是勘察资料不准确,若不参加施工技术处理,查明原因,不但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还会引起相关单位的非议。

3 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工程勘察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一些建设单位对勘察工作缺乏认识。勘察市场竞争激烈,勘察单位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建设单位对工程勘察工作缺乏最起码的认识,谁的价格低就给谁做。这样一来,勘察单位疲于应付市场竞争,过低的收费首先要保证其人员开销等成本,没有心思去考虑必要的勘探工作量和测试手段,更谈不上搞多种手段测试来论证优化地基基础方案、技术创新,降低勘察质量也就在所难免了。2)勘察技术人员对相关国家规范、行业标准的学习理解不够深入。勘察单位忽视了必要的技术投入,尤其对技术骨干没有制定长远的学习培训计划,不组织员工学习新规范新技术,加之勘察任务多,技术人员忙于搞生产,平时也不怎么看规范,对规范、标准条文理解不全面,这种单位提交的勘察报告违反强标也就不足为奇了。3)工期要求紧。目前很多高速公路项目工期非常短暂,留给勘察的时间非常少。勘察人员对区域地质情况没有时间全面了解,造成勘察报告保守或者不准确。

4 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质保措施

要解决勘察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勘察质量,服务工程建设。笔者就自己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提出来,以作进一步的探讨。

1)勘察单位主动向开发商等建设单位阐明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基础工程的造价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是相当可观的,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可能会达到30%,因此节约建设资金的潜力也是很大的。简单地说,勘察单位提供地基承载力的大小就左右着基础工程的造价,如果勘察单位能够从建设单位那里得到合理的收费,加上技术人员的责任心,使多种勘探手段并用,正确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地基土承载力的潜能,为基础工程节约的资金是相当大的,要远远超过建设单位支付的勘察费。笔者曾主持过某项工程,16层住宅楼,土质地基,按以往经验同类建筑都是采用桩基础的;通过多种测试手段如旁压试验、载荷试验等加以论证,最终该项工程采用了天然地基并获得成功,为建设单位节省造价110余万元,缩短工期近三个月,得到了建设单位高度评价。勘察单位应当耐心地向建设单位阐明勘察工作的重要性,是合理收费好还是任意压价好,建设单位应该会有正确的选择。

2)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勘察工作监管力度主要是为了能够大力宣传勘察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主管监督部门对其重要性认识程度,以便更好管理。具体措施建议由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组织,邀请行业内的技术、经济专家组成单项勘察工程价格指导委员会,分别按不同规模的工业民用建筑、市政工程项目测算出在保质保量完成勘察任务、对勘察企业给予一定的利润情况下的指导价格,然后主管部门针对勘察项目合同价与相应的指导价作比较,对于低于指导价的勘察项目,施工图审查机构不予审查,并在诚信手册上记下不良记录,以此来限定个别勘察单位压价竞争、扰乱勘察市场。

3)重视人才培养,加大培训力度。勘察企业除了做好注册岩土工程师继续教育外,还应有计划地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会,集中学习规范条文、标准等,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4)增强与设计人员的交流,保证勘察工作有的放矢。在勘察阶段,勘察人员需要向设计人员了解诸如室内外标高、基底压力、柱网等工程概况,也需要学习一些设计知识,了解设计的方法,弄清楚设计对勘察工作的要求,以便明确勘察工作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勘察人员必须与设计人员密切联系、加强交流。

5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对于工程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勘察结论的合理与否可能关系着基础工程数百万元乃至更多资金是否需要投入,甚至影响到工程的安全问题,因此应当引起工程建设各方的高度重视。相信通过以上质保措施的实施,在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下,一定会改善目前勘察市场秩序,提高勘察质量,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多的精品工程。

[1]高大钊.土力学与基础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高大钊.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岩土工程疑难问题答疑笔记整理之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3]卢玉南.浅议工程勘察质量问题与对策措施[J].中南勘察,2010(2):8-9.

猜你喜欢

岩土勘探单位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勘探石油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