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凝土泌水问题
2012-08-15杨绍林
杨绍林
(工程师,郑州郑东混凝土有限公司)
泌水是指新拌混凝土在静止状态下,从浆体中泌出部分拌合水并在表面聚集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持续到胶凝材料浆体充分凝结为止。
泌水是混凝土拌合物的一种离析现象,是保水性能差引起的,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水是混凝土拌合物中最轻的组分,当其它组成材料性能不良或配合比例不合适时,容易引起拌合水上浮于表面。泌水的新拌混凝土将加速骨料和胶凝材料颗粒的沉降,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的分布,严重泌水时粗骨料在拌合物下部聚集,即砂浆与石子难以维持其均匀性,产生浆骨离析。
本期特别策划讨论的是 “混凝土滞后泌水问题”。笔者认为,混凝土拌合物泌水不存在“滞后”,而存在“轻”与“重”或“多”与“少”的问题。轻微(少量)泌水出现的时间会晚一些(1~2h后),严重泌水则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成型后很快就会出现。但是,轻微泌水仅指同尺寸同体积而言,譬如,相同的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其它部位仅出现轻微泌水,而浇筑在体积大、高度高的部位会演变成严重泌水(提前出现且泌水量大)。因此,笔者本文不是讨论“混凝土滞后泌水问题”,而是讨论“混凝土泌水问题”。
产生泌水的主要原因
(1)与胶凝材料性质有关,如细度、品种、矿物组成等。
(2)与施工操作有关,如过振会加大泌水性。
(3)骨料级配不良、砂率少或砂中150μm 以下颗粒含量少。
(4)水胶比大、胶凝材料用量少,混凝土拌合物黏聚性差。
(5)新拌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或用水量多。
(6)减水剂掺量过大或与胶凝材料的适应性不良。
(7)凝结时间长的混凝土泌水时间也长,因而增加了泌水量。
(8)体积越大、浇筑高度越高越易泌水,且泌水量越多。
(9)生产时搅拌时间过短或过长,混凝土拌合物不均匀。
(10)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混凝土拌合物里加水。针对以上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一种或综合措施,可减少或完全避免泌水现象的发生。
泌水对施工方面的影响
泌水的混凝土拌合物容易产生浆骨分离和抓底现象,当采用泵送工艺浇筑时,若混凝土的供应或泵送不连续,等待时间过长易造成输送管堵塞。
泌水对结构实体方面的影响
(1)在粗骨料和水平钢筋的下方会聚集一定数量的水囊,硬化后形成空隙,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能,从而削弱了骨料或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力。
(2)在混凝土内部通道内上浮的水中带有极细的颗粒,在表面沉积成一层浮浆,这层浮浆比较柔弱,强度低耐磨性差(易脱皮和起砂);混凝土泌水还将在模板面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一道道的水痕或砂痕,影响混凝土表面的美观。因此,对于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结构,如路面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等,必须杜绝泌水的出现。自密实混凝土也必须杜绝泌水的出现。
(3)泌水使表面砂浆层水灰比增大,硬化后面层强度低于下部混凝土,因此分层浇筑的混凝土受下层混凝土表面泌水的影响,造成混凝土层间结合处强度降低,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4)泌水的混凝土表层水分含量大,将加大塑性收缩引起表面开裂。
(5)泌水留下的毛细通道将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抗冻性和腐蚀性等。
防治与处理方法
(1)防止泌水的根本途径是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黏度,改善骨料级配,适当提高砂率,控制水胶比,掺入矿物掺合料和引气剂等。其中,矿物掺合料应选择质量较轻的,如硅灰比粉煤灰效果好,粉煤灰又比矿渣粉效果好等。
(2)注意运输和浇捣方法,并杜绝施工过程中往混凝土拌合物里加水,可以减少或避免泌水现象的发生。
(3)泌水量较大的结构,必须及时处理,其最有效的方法是真空吸水、人工掏水等,尤其在混凝土收面时更应该及时吸去泌水,以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自流,造成胶凝材料流失,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4)对于表面质量要求较高厂房、车库等,若混凝土拌合物出现泌水,应除去泌水和浮浆,适时均匀地撒一薄层硬化剂后再抹光,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表面脱皮、起砂和裂纹。而对于室外行车的路面混凝土,不宜采用硬化剂进行处理,因为用硬化剂处理表面过于光滑,不利于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