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探讨
2012-08-15张晓芳王伟建季卫卫
张晓芳 ,王伟建 ,季卫卫
(1.河口供水分局,山东 东营 257091;2.山东黄河河务局供水局,山东 济南 250011)
近年来,随着黄河三角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黄蓝”两大国家级战略在东营的叠加实施,用水需求量急剧增长,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配置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已经刻不容缓。
1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现状
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贫乏、单一,区域地表水多为天然降水,地下水受海水侵渍影响,绝大部分为盐水和高浓度盐水区,无法利用。黄河水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能够引用的唯一客水资源,占可利用水资源的95%以上。淡水资源的短缺使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每年仅有288m3,低于山东省人均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
黄河三角洲地区对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追溯到1950年8月,山东省第一座引黄放淤工程利津綦家嘴引黄涵洞的竣工放水,当时设计引水能力仅为1m3/s。随着黄河防洪工程标准的提高和引黄事业的发展,引黄工程有兴有废,有增有改。
截止2010年底,东营市境内实有引黄取水口32处,设计引水能力564.38m3/s,灌区18处,设计灌溉面积16.47万hm2。
从水资源供用情况来看,该地区引用黄河水经历了东营市建市初期的增长阶段,1984—1989年引水量由4.28亿m3增至9.95亿m3。90年代出现用水高峰期,年均引水11.64亿m3,较建市初期年均增长了近2倍。2000—2011年平均引用黄河水9亿m3,为东营市及胜利油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开发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 加强黄河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性
2.1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
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特殊资源,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城市的命脉,对社会与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2009年11月和2011年1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批复,两大国家战略在东营的叠加交汇,更加凸显了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对黄河水资源的依赖性。因此,如何长期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2.2 水资源是维持生态环境的保障
水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过度的开发黄河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用水量争夺,将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河道萎缩、土地沙化、植被消亡、湿地萎缩等。黄河口湿地保护区有15.3万hm2之广,为联合国环境署重点保护的全球13处湿地之一。如何保持黄河一定的入河水量,维持赖于河流而发育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河口供水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意义重大。
3 面临的问题
3.1 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
黄河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断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下游年年断流,1997年,利津水文站断流226d,致使该地区依靠黄河水而种植的高产水稻由2.33万hm2减少到十几万亩。因无淡水回填,胜利油田部分油井限产少采原油100万t,损失达15亿元。1999年,国务院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全流域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量统一调度,并加大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改变了断流局面。但近年来黄河水有逐年减少的趋势,根据黄河平均天然径流量资料显示,近年来黄河来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近30%。东营市地处黄河最下游,在引黄方面处于劣势区位,天然来水量的减少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需水量的剧增,使黄河三角洲成为黄河下游用水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区,黄河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2 节水意识淡薄
节水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但搞好节水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而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传统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节水意识不强,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例如,在灌溉用水方面,该地区黄河水约有70%用于农业灌溉,但部分灌区由于投资不足,工程老化失修等原因,灌溉技术落后,用水管理粗放,有些灌区大水漫灌、串灌现象仍然存在,致使灌溉水利用系数仅在0.4左右。近年来,节水灌溉虽得到了重视,但因资金投入不足,节水进展仍很缓慢。
3.3 水价偏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共存,而水价偏低则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农业供水水费仅1~1.2分/m3,农业水价不足供水成本的20%;工业用水水费为8.5分/m3,水价也仅仅只够供水成本,远远不够弥补农业供水的成本差额和基础设施的维修与养护费用。黄河水的廉价,导致用水户节水观念淡薄,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低水价导致人们对水资源短缺缺乏足够认识,对水资源保护也存在不足,以致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还不断向水中大量排放污染物。
4 对策与措施
4.1 强化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划定三条红线,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具体到黄河部门,应严格控制3个关口,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实现高效可持续利用。一是把住用水总量关,把用水总量控制在可用水量范围之内;二是把住用水效率关,河口地区每个行业都要确定基本用水定额,超过用水定额的,不予办理用水许可审批;三是把住纳污容量关,发展中水回用、循环利用,实现达标排放,避免因过度排放加重污染,影响水质安全。同时黄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取水许可审批,加强水文化建设及宣传教育,切实把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4.2 创新水资源管理内在机制
通过经济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创新水资源管理内在机制。如建立节水防污内在激励机制,实行超用加价、节约有奖政策。开征水资源费,研究制定水资源费收取机制。定额管理,依据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和基本水价,适当拉开高耗水行业和其他行业用水差价等,以此达到有效利用黄河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3 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
黄河流域水价严重偏低,近几年虽经几次调整,但其价格远远达不到供水的实际成本。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有利于黄河水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合理的水价能强化人们的节约意识,也能促进节水技术的产生和使用,同时也可以筹集资金,改善供水设施,减少供水环节的渗漏浪费,改善环境,保护水资源。
4.4 发展节水型农业和工业
当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工业生产中的主导产业是造纸、石油化工、橡胶、纺织等,这些都是高水耗、高污染产业,要想实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工业结构,实现工业技术的更新改造。在农业灌溉方面,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对灌区进行工程配套和防渗改造,增强渗漏防护措施。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特征和当地水资源条件,调整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选育优良品种,确保在节约用水的情况下农业不减产,工业能增效,以充分发挥出黄河水资源应有的效益与价值。
4.5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节水意识
黄河部门要加大对公众水利法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宣传力度,把水利法规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融合到一切教育、宣传、研讨、学习活动中去,引导群众逐步树立水忧患意识,建立起水资源短缺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使人们真正了解水、珍惜水、节约水,激发大家共同参与对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使水资源真正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