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内部控制风险探析
2012-08-15魏竹明赵晓飞
魏竹明,赵晓飞
(济南供水分局,山东 济南 250032)
1 相关概念
1.1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内部控制内容
1)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与会计内部控制。随着供水单位对科学管理的重视,内部控制作为加强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所谓内部控制,指的是为了保护供水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内部控制的结构由三个要素共同组成:①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特定政策与程序的效率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其中包括组织结构、经营作风、管理者的风格发挥的职能、人事工作方针及执行等。②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指的是为了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明确资产与负债的经营责任而规定的各种方法。③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指的是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
2)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
货币资金控制。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对货币资金的控制,最主要的目标是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要做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做到现金、银行存款余额的真实、准确。其次应保证现金、银行存款的使用恰当。另外,也要保障其他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
实物资产控制。实物资产包括单位的存货和固定资产,通常来讲,它们在单位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例最大。因此,对实物资产的内部控制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同样处于重要的地位。
采购和付款控制。采购与付款业务是经常发生的业务,既有有形物资的采购,也有劳务的采购,采购范围广。所以要合理地进行各种采购业务,保证采购的物资等及时、足额入库,并及时支付各种货款。因此,必须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加强管理。大宗物资应采用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等方式,避免采购与付款中的腐败现象,保证资金、物资安全。
成本费用控制。成本费用是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耗费,包括供水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对于降低消耗、增加收入,不断提高供水单位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会计内部控制风险的内容
1)串通舞弊的风险。供水单位职工都能按照制度的规定办事,是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预计控制目的的前提。如果当职工合伙舞弊甚至出现内外串通共谋时,就会很容易导致内部控制失灵。举个例子来说,当出纳和会计合伙动用资金,采购员和资产会计合伙作假,无论设计得多么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都将只是摆设。
2)滥用职权的风险。几乎所有的控制程序都不能主动发现和防止那些负责执行监督控制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不当用权,因为这些控制程序在这些管理人员手中都只是一种管理工具。事实表明:许多重大舞弊发生和财务报告失真,很大程度上由领导层的干预导致。内部控制作为单位的组成部分,它理所当然地要按照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尤其是单位负责人的决策更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决策者出了问题,贯彻决策人意图的内部控制也势必会失去其应有的控制作用。
2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内部控制风险发生的变化
2.1 对控制环境的影响
1)解放了人力资源成本。在实施信息化之前,由于内部控制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使得领导层在设计和实施某项内部控制时要将相当一部分的精力用于权衡内部控制的利弊得失,使用效益最高的内部控制手段。信息化部分地解决了资源有限这一困扰内部控制实施的问题,因为信息化在建设初期需投入的资源相对其后期而言要多,而一旦实施了信息化,供水单位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其节约成本的优点就会显现出来。因为控制程序是自动化的,需要人工完成的会计内部控制项目减少,极大地解放了日益昂贵的人力资源成本。
2)防止发生串通舞弊。在信息化以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达到控制目的的前提是供水职工特别是会计人员按照制度的规定办事,但当会计人员合伙舞弊和内外串通共谋时,会导致内部控制的失灵。实施信息化以后,操作人员只有各自的权限,很难涉及他人的领域,保证了信息的专人专用,而且如果不按照程序办事的话,智能化的系统将对该项内部控制程序不予放行并自动识别和提示。
3)避免滥用职权现象发生。内部控制程序作为一种管理工具,管理的过程必然要求有人参与。但在信息化实施之前,很难发现和防止那些负责执行监督控制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担任控制职能的人员越权管理、滥用职权,即使具有良好设计的内部控制,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内部控制从源头上防止了滥用职权现象的发生。
2.2 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1)节约了控制目标的成本。信息技术的引入使控制手段变得灵活多样,对内部控制的检查、预防与纠正的功能起到了加强作用。控制的重点也由对人的控制为主向对人、机共同控制转变,进而摆脱人员与资源的限制,经济有效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在新环境下应当形成新的控制理念,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不应仅依赖过多的审核人员或复杂的控制程序,而应该依靠信息时代的控制理论和恰当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
2)降低了制度失效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是针对制度制定时的经济业务而设计的,没有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可能会因经营环境或业务性质的改变而效果不明显或失效,甚至有可能对不正常的或当初未能预料到的业务类型失去控制能力。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之中,融入信息化的大潮是保持竞争能力的要求,将信息化融入到每一项会计内部控制业务当中,代替原有的完全人工流程,不仅是形式和效率的改变,更能够有效防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失效。
3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内部控制风险的应对措施
3.1 完善供水内部环境
1)完善组织结构。单位组织结构体系在现代管理中是内部控制和治理的重要体现,完善的组织结构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提升治理和控制效果,最终达到管理的目的。供水单位生存和发展,部分取决于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只有具备了明晰而合理的组织结构,供水单位中的各个管理职能才能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员内部控制素质。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供水单位管理者应当重视对人员的选择、使用和培养,要把人作为单位最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一项资源。因此,要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内部控制,首要任务是加强对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各部门人员的培养,才能真正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3.2 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为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应该重新评估审计部门的设置、权属、地位,防止内部审计部门在新环境下的作用降低甚至消失。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从查错防弊转到对单位的管理特别是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管理建议。
3.3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理清供水单位的业务流程,制定《供水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在诸多繁杂的工作中,制定工作计划,捋顺思路无疑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供水单位通过对各项业务的认真研究和梳理,制定了《供水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其内容涵盖了供水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与经营管理制度有机结合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满足了供水单位内、外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实现了各级次财务报表自动统一生成,不仅节约了人力资源,还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