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休憩空间设计再探讨

2012-08-15王玉芬

山西建筑 2012年34期
关键词:校园内场所设施

王玉芬 由 田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0 引言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如何在校园内为学生营造一个符合人们心理需求,充满学术氛围,体现校园文化的户外休息空间已经成为校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校园户外休息空间的必要性

1.1 心理需求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所以教学环境是校园的主要功能环境,各类建筑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生活的场所。而冲破这种建筑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一个张弛有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变得尤为重要。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校园内的休息空间能为师生提供一个进行放松、休憩、亲近大自然的场所,它与快节奏的教学环境,高效率的办公环境形成一个呼应[1]。美国教育学家拣克逊在其专著《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学生从学校生活中不仅获得文化知识,而且通过隐性课程获得态度、动机、介质和其他心理的成长。这种隐性课程,包括所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它的载体就是这样的休息空间,这个空间的优点和缺点,成为了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的重要因素。现在大学生学习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渴望在走出课堂的时候,能有一个可以放松身心、聆听大自然声音的场所。

1.2 行为需求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表明:“多样化是人性化的本质要求”。人行为需求的多样性必然要求创造多层次的空间环境以满足人的需求[2]。事实上,休息空间这个看似功能单一的场所,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个学习、交流、赏景、集会等等活动的场所。理想的休息空间不仅能为师生提供户外休息的场所,也可以使学生在课余更加愿意走相对封闭的小环境,来互相交流探讨、组织小型的聚会活动。与此同时,又可以充分感受大学校园的气息以及学校的人文氛围。

现在高校规模日益壮大,校园面积不断扩充。而师生在校园内的交通方式主要是靠步行。从高校生活区走到教学区,可能会是很长一段路程。那么,一个休息空间,哪怕是一个座椅,便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休息功能。

1.3 环境需求

一个好的校园户外休息空间,不仅满足师生心理及行为上的需求,更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大学的风格和品位,反映校园的风貌特色,还为学校提供了结构有序、层次多样的校园绿化环境。

现在的高校校园内教学楼及其他建筑占据了大面积的校园空间,这会使校园环境显得过为单一,比较呆板。一个户外休息空间往往与绿化景观互相结合形成一个绿化空间。它打破了单一的建筑环境,引入了更多景观元素;如:植物、水体、各类建筑小品、休憩设施,甚至一些娱乐设施等。这些景观元素组成了一个自然的环境,不但改变了校园的生态环境,更增添了景致。

2 现代校园户外休息空间存在的问题

2.1 空间缺失

由于一些功能的需求,户外休息空间在大学校园规划和校园建筑中被缩减到最低的限度,或者在校园其他建设项目开发实施过程中被侵占和蚕食[3]。

2.2 形式单一

休息空间失去“空间”二字,而大多被规划成单个座椅,只提供了休息功能,而没有体现其他必要的功能。

2.3 缺乏实用性

校园户外休息空间与实际行为之间脱节。空间位置的选择不正确、空间的尺度把握错误、忽视了自然要素,如季相的变化,而使休息功能只能提供春夏两季的利用,冬季多数闲置[4]。这些原因导致空间的利用率降低,场地的浪费,而没有发挥其实用性。

2.4 缺少景观的配合

忽视了景观元素对休息场所的影响,使其显得单调呆板,没有形成一个可观可赏的绿化空间,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缺乏了设计感。没有考虑到植物的配置,以及景观的丰富多彩,不能做到四季有景可观。

设计时没有优先考虑到休息设施。有些空间依景设置各种设施,而不是依照设施的摆放配以景观,让人感觉到不协调,致使景观失去其本来的作用。

2.5 不够人性化

1)空间的设计,往往只考虑其目的性,而忽略了空间环境的舒适度和合理性。例如在空间尺度、空间比例以及软、硬质景观的过渡方面把握不好,设计出的交往空间难以符合人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5]。

2)缺乏较为私密安静的空间。作为休息的环境,往往需要与嘈杂环境相隔离。而且户外休息空间需要提供的学习、读书读报、闲聊等功能,也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而事实上,很少的休息空间能够提供这样的环境。

2.6 缺乏特色

空间设计千篇一律,并没有表现校园特色和文化,缺乏对特有场地的深刻理解。在高校不断壮大的今天,我们需要建设更多有特色、个性化、体现人文气息与校园文化的户外休息空间。

2.7 设施不完备

缺少一些必要的设施来满足功能的需求,如:桌子、路灯、垃圾桶、避雨设施等。缺少了这些设施会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3 校园户外休息空间设计要点

3.1 人性化的设计

人性化城市休憩空间的第一步应当是营造具有人性的,尺度适宜的,亲切的空间[6]。把“以人为本”当作设计的主导思想,将其运用到户外休息空间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体贴和关爱。

在设计休息空间时,应注意尺度的问题。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人们对空间的第一印象。尺度过小达不到使用的目的和效果,会造成功能不能有效的发挥。反之,尺度过大则显得空旷凄凉,不容易吸引人群的注意,大大降低了其使用率,造成了空间场地的浪费。

休息场地空间的选择与形成,要依照使用需求和周边建筑与景观而界定。

还应考虑活动场所的光照、风环境等自然条件。应选择避风向阳的区域,才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校园内的户外休息空间的主要使用对象是教师、学生、校园工作人员以及家属区的居民,所以空间内要提供休息、学习、眺望、闲谈、进餐、娱乐、锻炼、小型聚会等基本功能。依其功能,廊亭、桌椅、路灯、垃圾桶等,这些必要的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满足休息、学习、读书读报这一系列需要安静场所的行为,有必要设置一些有别于其他喧闹场所的休息空间,它需要一种较为私密的空间,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其在位置的选择上,应该与嘈杂的环境相互隔离,同时在设计中注重围合,适当的围合度,有利于形成明确的空间限定,容易被感知和认同,使之更符合人的心理需求。

桌、凳、座椅这些休息设施,要为了形成空间中最舒适且安静的角落而设想,做到符合人体工程学,尽量的轻松舒适。休息场地铺装也尤为重要,应选用较暖的色调,能增加人们的亲切感,更能起到缓解压力,愉悦身心的作用。

3.2 人文的气氛

高校的环境应该有别于其他环境,大学校园环境应着眼于融入人文精神,如果缺少了学术气息、学习气氛、校风校训精神,就像一个人只有美丽的外表。大学校园的休息空间不仅是优美、宁静、雅致的学习环境,而且应当赋予其文化内涵和艺术意蕴。在学习或休憩的时候,如果带有文化上的氛围,会更加激励学生珍惜自己的大学时光,感受校园文化精神,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的学习。因此,设计中必须注意要赋予空间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将校园文化加以更深刻的理解,然后把这些文化通过设计的手法表现,使空间更具特色。例如:设置刻有校风校训的景石,刻画学习场景的雕塑,刻有古诗词的景墙等等。这既能反映出大学独特的气质,又能对学生产生感染力。

3.3 生态的理念

校园户外休息空间与绿化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好的休息环境除了发挥其本身的作用,还应对学校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塑造现代大学的校园环境,同样要展示自然之美,反映人类对自然的相互尊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

植物是保障校园生态环境的基础性设施,一个绿化环境就像校园内一个小的“绿肺”。绿色校园的营造不仅是校园生态建设的需要,而且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户外休息空间的需要。它能够有效的围合空间,改善空间内的环境,与其他场地自然的衔接和过渡。在树种的选择上要注意选用一些对空气有净化作用,防风、隔音效果好的树种。植被的设计,除了考虑生态效益,还要注重景观效益,注重树木的形态、色彩、层次,考虑树种一年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一年四季有景可观。

4 结语

高校校园交往空间的设计既复杂又简单,它与师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它又被赋予独特的内涵。我们要不断的进行深入思考、调查和研究,参考国内外优秀的校园户外休息空间的设计,才能创造出更人性化的,更具校园文化气息、使师生乐在其中进行活动的休闲空间,为校园提供了一个更舒适的空间环境。

[1]余 藜.校园休憩空间小议[J].艺海,2006(4):8-9.

[2]沈天清.高校自主学习空间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4.

[3]赵得功.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的涵意[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2.

[4]姚 丹,齐伟民.寒地城市公共环境户外休息空间设计探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7):80-85.

[5]赵伟韬,李 迪.高校校园公共交往空间调查与分析[J].北方园艺,2008(6):3-5.

[6]林师弘.城市休憩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价值工程,2012(5):10-12.

猜你喜欢

校园内场所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校园里若有人行凶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墨尔本女子学院将拆除校园内所有垃圾桶
墨尔本女子学院将拆除校园内所有垃圾桶
远离不良场所
某高中校园内颗粒物尘源调查实测与分析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