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企业管理融合趋势研究

2012-08-15于瑞卿张英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传统思想管理

文/于瑞卿 张英英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背景。中国古代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美国学者克劳德·小乔治曾经说过:“从中国古代记载中,已经可以看到当时中国人早已知道组织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管理原则。”在同时,西方对于管理思想也有着更深刻、更系统的论述,从泰勒、法约尔、梅奥,到孔茨、西蒙、德鲁克,西方国家凭借着成熟的市场经济优势利用经济一体化、科教信息化的时机,将其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国。

一、中西方不同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基本取向。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集中反映在诸子百家的著作中,主要体现在以富强为君主治国的目标,以富足、自由、快乐为国人的生活目标;视仁为君臣的个人修养以及为政的指导,视礼为君臣为政的行为原则;尊重民众的自由意志,不愚民;反对家天下,倡导有德者居之。总的来看,其基本取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仁为本。以人为本是儒家学说管理思想最鲜明、最重要的特色和标志。孟子“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告诫数朝数代的管理者要重民,民贵君轻,要通过养民、富民、惠民的方式,达到得民心的目的,实现对国家的治理。

2、中庸之道。儒学所提倡的中庸之道更是多数人立身做事的原则。克己(恕)尽己(忠),内仁外礼,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中正平和,是人们评价是非的标准。处理问题上人们主张调和与折衷,反对过度偏激。而中庸的要点在于时中,无论何时,中的内容都要根据具体情势而有所变化,这就要求管理者既能坚持正义,又能通权达变,追求在一定范围内的整体和谐。

3、无为而治。无为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最高原则。无为就是尊重世间万物各自发展的规律,道法自然,从而达到无不为的境地。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要善于抓大事,把具体工作分配给具体人员和机构去做,无须事必躬亲。这样才能分工协作,权责分明,各展其长,各尽所能,管理工作就会井井有条,获得最佳效果。

(二)西方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当代西方管理思想的各种管理理论体现在诸学派的学说之中,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科学人阶段。科学管理倡导用科学取代经验,强调工人操作以及对生产的管理都应抛弃经验做法,实行科学化。它开辟了生产作业与行政管理两个研究领域,并在这两个领域倡导科学精神。

2、社会人阶段。梅奥的人群关系论和巴纳德的组织论从组织内社会关系的角度研究管理,倡导在实践中抛弃传统的高压式管理方式,推行旨在满足人的社会需要的管理措施,并将组织直接定义为自由人的协作系统,提出组织成员协作愿望是组织存在的第一前提。

3、丛林化阶段。丛林化阶段的理论主要包括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程序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等。在丛林化阶段之后,管理学理论仍在迅速向前发展,主要表现在人性管理和知识管理两个方面。在整个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自由和科学始终是其精神实质。

二、中西方管理的异同

(一)激励方式。管理以人为本,提高管理绩效的关键之一在于运用适当的激励方法,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概括为公式,即工作绩效=能力×动机激发。中国古代的激励方法与西方管理理论提出的激励方法有共同之处,都是从物质和精神方面进行激励。其共性说明在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社会制度下,人有着某些共同的需要,因而激励有着一般规律。然而,由于二者产生的背景不同,激励方法的侧重点存在着很大区别:

1、中国古代激励重情。儒家认识到对民“爱之如父母,则归之于流水”,主张把家庭伦理推广应用于社会管理,人人都爱,建立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历史上,中国成功的统治者、管理者非常注重感情投入,以赢得人心,如诸葛亮七擒孟获。而西方则比较忽视情,长期只强调用铁的规章制度管理员工,劳资双方冲突尖锐。直到20世纪二十年代,西方管理理论才认识到人不只有物质需求,还有被尊重等社会需求。

2、中国古人强调心治,重视精神激励。“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治也者治心,安也者安心。”这里实际上已提出了心治管理之要的思想。中国古代统治者历来重视塑造人的精神,主张通过教育来造就理想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统一民众的心志,向臣民灌输儒家思想,教育臣民要忠、孝、仁、义。这种教育使得在国家、组织中产生一种具有很强凝聚力的整体精神。而西方的精神激励方法则强调个人奋斗,实现个人价值,组织缺少一种整体精神。西方管理学家已认识到这正是其企业价值的一个缺陷,主张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一精华。

(二)侧重方面

1、西方管理侧重于方法意识和技术层面。现代西方管理思想从古典管理理论开始,首先表现为方法意识上的突破。从18世纪工业革命起,寻求一种全新的具有严格规范的管理方法,以充分协调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科学管理应运而生。

2、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侧重情理。相对于西方管理而言,中国传统管理是一种完全有别于西方管理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方式。中国传统管理与西方管理有着明显区别:西方管理重操作,发展为近现代西方精确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中国古代传统管理将微观管理同宏观管理混同起来。中国传统管理作为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管理方法论和管理模式,是整体论的宇宙问题观、方法论和管理上的人文伦理本位主义哲学相结合的产物。它和西方主要管理路线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建立在一种不断发展着的规范化、确定性和科学性方法的基础之上,而中国传统管理则要求的是:有限规范、模糊界限、整体性和人文、人伦、人际关系的方法。在同西方管理思想比较来讲,中国传统管理明显地具有文化伦理本位主义、道德化和道德示范、管理的非优化等特征。

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

进入21世纪后,知识、信息、技术的传播和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生产的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促使不同国度管理思想的相互整合,尤其是要注重集体取向和整体思维的东方管理思想与注重个体取向和系统思维的西方管理思想的相互融合。

(一)以人为本,结合情与法。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要使人力资源具有生产性,要使每个人的技能、期望和信念,都能在共同的劳动中得以发挥和实现。该理论认为,企业是为人的需要而存在和生产的;企业是依靠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科学理论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如果我们能够借助管理科学所提供的管理工具、管理方法,并融入“情”的特质,做到情与法的有机结合,管理工作将会有更高的效率。

(二)因时制宜,把握时中原则。时中即因时制宜,管理的目标应根据具体情况而设定。西方管理中的权变理论也包含着这样的思想。以往的管理目标是生产者利润的最大化,今天我们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时,管理的目标是多元化,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同时也是社会实体,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在企业目标实现的同时,要保证利益相关者目标的实现,追求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满意、社会满意等多项指标。这样就使管理的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化,并确保了管理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三)无为而治,实现柔性化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快速多变,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要求企业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灵活而有效的反应,保持一种有利于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环境。柔性管理是指企业在市场机会不断变化、竞争环境难以预测的情况下,快速反应,不断重组其人力和技术资源,获得竞争优势和利润的管理模式。在柔性管理的组织中,员工处于一种宽松融洽、心情舒畅的环境中,创造力和潜能得以最大展现。柔性化的管理方式是对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最好实践。

(四)以德为先,建设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确立企业文化,并身先士卒地去实践,通过自己的言行,向组织成员展示企业的价值观念、管理制度、经营特点等,对其成员的行为起到引导和同化的作用。领导者的这种影响力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以德服人”中找到最好的解读,同时我们还可以领悟到一种现代管理思想,即企业文化的建设。优秀的领导者要确立经营理念,并由此形成企业的管理风格、管理理念,构成整体的管理氛围。

尽管中西方企业在管理文化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互有利弊,但彼此的共同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成员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自身价值的最充分体现。中国企业应始终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文化有机结合,着力于企业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文化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同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会更加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中西方管理文化的融合与趋同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1]王星闽.中西方企业管理差异性分析[J].理论建设,2009.6.

[2]姜虹,陈坤.中西方企业文化差异及共享刍议[J].当代世界,2008.6.

[3]王楚婷.中西方企业管理差异及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J].学习月刊,2009.16.

猜你喜欢

传统思想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