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见曾幕府研究综述*

2012-08-15

菏泽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卢氏幕府诗文

程 璇

(济南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卢见曾幕府研究综述*

程 璇

(济南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卢见曾幕府是乾隆时期重要的学人幕府,新时期以来学界对卢见曾幕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在卢见曾的文学地位和学术贡献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对卢见曾幕府的诗文创作、刻书编撰、宴游集会等文学活动进行系统论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卢见曾幕府戏曲活动的相关方面缺乏专题研究,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也偏于传统。拟对卢见曾幕府的研究状况作一客观分析,以期推动卢见曾幕府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卢见曾;幕府;研究

幕府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于清朝达到鼎盛。卢见曾幕府作为清乾嘉时期重要的文人幕府,对推动全国学术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卢见曾曾两任两淮盐运使,一时为东南文坛盟主,大批文人名士慕名入幕,在幕府继续从事相关文学创作活动。本文以卢氏幕府的文学活动为考察重点,对卢见曾幕府的研究状况作系统梳理,为后期卢见曾幕府研究提供相关材料。

一、对卢见曾文学地位和学术贡献的研究

卢见曾历经康雍乾三朝,历官洪雅知县、滦州知州、永平知府、长芦、两淮盐运使。其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形貌矮瘦,人称“矮卢”。他学诗于王渔洋,有诗才,爱才好客,四方名士云集,诗酒酬唱,一时为东南文学盟主。他平生著述丰富,所著《雅雨堂诗集》、《雅雨堂文集》、《雅江新政》、《出塞集》、《感旧集》、《金石三例》、《雅雨堂石集》、《山左诗钞》等统称《雅雨堂丛书》,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卢见曾还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校勘学家,其一生积极从事刻书编撰活动,先后校刊有《乾凿度》、《战国策》、《尚书大全》、《周易集解》、《经义考》等三十种。其所刊之书,校勘精细,刻印精美,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珍本、善本,至今仍在出版、收藏界享有盛誉。

林存阳的《卢见曾与汉学的崛起》[1]一文,着重论述了卢见曾对汉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从兴复古学的为学宗尚,《雅雨堂丛书》的刊刻编撰,对惠栋、戴震等汉学家的扶持帮助三个方面彰显卢见曾对汉学的关注。该文充分肯定了卢见曾对汉学的阐扬与扶持以及对学术风尚的转移作用,而对卢见曾幕府的其他文学活动鲜有论及。曹江红的《卢见曾与乾嘉学派》[2]一文,从考证卢见曾与惠栋、戴震、沈大成等汉学家的关系入手,评论汉学家的学术成就,主要是校书编撰方面,从而肯定卢见曾对汉学风气的推波助澜,进一步证实其在乾嘉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以卢氏幕府的汉学活动为中心,重在考证卢见曾与乾嘉学派的关系,而没有对卢氏幕府的文学活动做全面论述。刘墨的《乾嘉时期的学术赞助》[3]一文,以卢见曾幕府为例,主要考察卢见曾的学术赞助对乾嘉学术发展的作用,内容较为简单、粗略,仅对相关的刻书编撰活动做了概述,对卢氏幕府的其他文学活动没有详细而全面的论述。李瑞豪的《卢见曾与扬州八怪》[4]一文,主要讲述卢见曾对八怪的知遇之恩,不仅予以物质帮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精神支撑,他们建立了一种超越主宾的朋友和知己关系。该文重在强调卢见曾与八怪的交游,认为卢见曾招揽“八怪”的举动具有特别的文化道德关怀,为扬州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内容较为单一,对幕府中其他文人涉及较少。

历来学术界对卢见曾的研究,首先着眼于对其文学地位和学术贡献的研究。以卢见曾为研究对象,其幕府作为陪衬进行附属性研究,幕府内的相关文学活动也是在卢见曾的主持下进行,幕府文人名士的独立性没有得到充分肯定,其进行的创作也是作为卢见曾研究的佐证。总之,学界对卢见曾的文学地位和学术贡献给予充分肯定。

二、对卢见曾幕府诗文创作活动的研究

卢见曾平生爱才好士,擅长诗文,“主东南文坛,一时称为海内宗匠”,是清代有影 响的文学家。卢见曾本人就是诗人,其幕府内文人也以诗人居多,整日诗酒唱和,诗文创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传世的《雅雨山人出塞集》、《雅雨堂诗集》和《雅雨堂文集》等,在清代产生很大影响。

庞金殿、蒋雪艳的《卢见曾诗文创作述要》[5]一文,以代表卢见曾诗文创作主要成就的《雅雨山人出塞集》、《雅雨堂诗集》和《雅雨堂文集》为例,具体而翔实的阐述了其诗文的创作背景、主题类别、中心思想、语言风格以及收录情况。该文对卢见曾诗文创作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而对卢见曾为康熙诗坛领袖王士禛所编《感旧集》所作的作家小传和有关评论——《渔洋山人感旧集小传》涉及甚少,这些资料对认识和了解相关作家颇有参考价值。庞金殿的《宦海名臣文坛宗匠——评卢见曾的仕宦经历、兴教倡学和诗文成就》[6]一文,从传世的主要诗文创作和编辑的重要诗集两方面来探讨卢见曾的诗文成就。作为评价卢见曾的主要依据之一,文章在内容上稍显简略,诗歌只是做大概论述,未能进一步展开,而且卢氏未能流传后世的诗歌作品没有提及。黄金元的《清中期“山左”名贤卢见曾诗歌简论》[7],结合卢见曾不同时期的诗作,主要考察卢见曾的诗风、诗论和诗道。该文从卢见曾诗歌入手,论述其重视性情、融通多样的诗论对清代中前期诗歌创作总结反思和革故鼎新具有积极意义。该文重在突出卢见曾的诗论,仅对部分诗歌进行鉴赏。黄金元的《清中期山左名贤卢见曾诗学思想探析》[8],从“诗道性情”的功能论、诗非一格的审美论、诗关学才的修养论以及知人论世的鉴赏论四个方面分析卢见曾的诗学思想。该文重在强调其诗学思想的过渡特征以及对清代中期诗学承上启下的意义,对卢见曾部分诗文仅作概述处理。黄金元的《略论卢见曾编纂的<国朝山左诗钞>》[9],以卢见曾编纂的《国朝山左诗钞》这部地域性的清诗总集为例,强调卢见曾崇尚多样性与会通性、主张诗写性情、强调诗人的学问根柢等一系列有见地的诗学主张以及其对山东古代文献的保护功能。该文着眼于《国朝山左诗钞》,没有涉猎卢氏的其他文集。

郭文捷的《卢见曾诗文创作、兴教倡学方面所体现的浪漫主义情怀》[10],把诗文创作和兴教倡学活动结合起来,论述卢见曾的浪漫主义精神。该文主要围绕浪漫主义情怀展开,在卢见曾的诗文创作方面主要从其传世的文集入手,从创作背景分析他的浪漫主义精神,而对具体的诗歌作品缺乏相应介绍。乔慧的《雅雨寄雅意德水传德音——海内宗匠卢见曾诗试析》[11]一文,以人际交游为主线从三个时期对卢见曾的诗歌进行研究,即雍正年间的初仕阶段、两任盐运使时期和致仕告归后的赋闲期间。该文先分后总,对卢见曾的诗歌创作特点进行归总,诗歌选取较少,且缺乏代表性。王伟康的《卢见曾被谴戍台与吴敬梓<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 >诗》[12]一文,主要选取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负谤获谴戍守军台时吴敬梓相赠的出塞诗进行探究,分别从结构、内容、思想和艺术特色,且针对学术界关于其诗写作时间的不同意见进行考辨,以及对题诗后事作了必要交代和思考。关于出塞诗,卢见曾有《雅雨山人出塞集》传世,而本文只对吴敬梓的出塞诗进行综述,对其他友人的相赠诗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

卢见曾幕府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数量庞大,在此基础上卢氏刊刻相应诗文集流传后世,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研究资料,卢见曾也因诗名流传千古。

三、对卢见曾幕府刻书编撰活动的研究

卢见曾好校刊古书,又补刊《朱彝尊经义考》。先后校刊汉学经典著作三十种,也因此以校勘家扬名。他刊刻的古书,校勘精细,刻印精美,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珍本、善本,至今在出版、收藏界仍享有很高盛誉。

刘捷的《卢见曾与雅雨堂刻书》[13]一文,重在考查卢见曾的刻书活动,他不但注重古籍善本的校勘,而且还特别留心于清朝当代文献和山左乡邦文献的整理刊刻,被当时及后代藏书家所看重、收藏。卢氏的刻书活动仅作为该文的一部分,内容相对简略,未能对相关书籍作详细陈述,且对相关书籍的统计有待商榷。尚小明的《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14]中乾嘉时期重要的学人幕府一节,从卢氏幕府的人才及其学术贡献两个方面总结卢见曾幕府的学术成就,认为卢见曾幕府主要有诗酒之会和为校书刊刻两种活动,尤其是刊刻书籍方面的学术贡献使他因保存文献典籍,推动学术发展而名扬后世。该文重在突出卢氏的刊刻编撰活动,对卢见曾幕府的其他文学活动介绍简略未能详细展开。

四、对卢见曾幕府宴游集会活动的研究

清乾嘉时期文人游幕达到鼎盛,这时的幕主具有浓郁的欧苏情结,把风雅与为政结合起来,以期像欧、苏一样,播弦歌之雅化,以文章名冠天下,流传后世,加之幕主的财力和文学影响力,吸引了大批名士雅集,诗酒唱和,宴饮集会,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不朽盛事,为后世之佳话。

唐吟方的《郑燮和〈卢雅雨红桥修禊诗〉卷》[15]一文,主要论述卢见曾主持的红桥修禊活动,这是扬州瘦西湖畔三次修禊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许多文人积极配合,踊跃参加,许多优秀诗篇流传后世。该文只重点讲述郑板桥的相关诗作,而对其他文人的作品少有涉及。俞映红的硕士学位论文《卢见曾在扬时期的文学活动》[16],从红桥修楔、还乡送别和平时宴游三个方面以及相应活动下的文学创作考察卢见曾在扬时期的主要文学盛会,并分别予以评析。该文在卢氏幕府文学活动方面重在抓住其宴游活动的诗文创作,而对其校书编撰活动介绍相对简单,对幕府文人的戏曲创作论述甚少。

五、对卢见曾幕府戏曲活动的研究

历来学界提到卢见曾,往往和其诗文创作以及刊刻编撰活动结合起来,而把其戏曲活动置于边缘位置,略写或不提。戏曲活动虽然不是卢见曾幕府主要的文学活动,但作为诗酒唱和的陪衬和调剂,在文学(戏曲)发展史上有它特殊而独立的地位。加之卢见曾本人热爱戏曲,颇懂音律,爱才惜才,吸纳了众多戏曲家参与戏曲创作,对全国戏曲的发展功不可没。同时,卢见曾幕府作为清朝乾嘉时期重要的文人幕府,在戏曲创作、剧目演出和剧本流传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对扬州戏曲文化乃至全国文化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学界对卢氏幕府的戏曲活动研究较少且不充分,缺乏研究性专著。杨飞的《乾嘉时期扬州文人雅集与戏曲繁盛》[17]一文,以卢见曾幕府为例,考证扬州文人雅集一般伴有戏曲活动,同时,雅集文人对演出剧目和表演艺人的品评,具有群体性的特征,一方面促进了戏曲的繁盛,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戏曲创作的案头化倾向。该文主要从文人雅集入手,戏曲活动作为附属和陪衬存在,没有对戏曲的相关活动进行深入分析。张英基的《卢见曾传奇赏析》[18]一文,从卢氏幕府传奇《旗亭记》和《玉尺楼》的内容和本事入手,考证两部戏曲的创作缘起以及作品的归属问题。该文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论述二者的本事内容,虽然对此两部戏曲的作者提出质疑,但没有得出肯定性结论,二者作品的归属问题仍有待作进一步探究。

鲍开恺的《卢见曾幕府戏曲活动考述》[19]一文,从幕府的戏曲人才、文人宴集与戏曲演出、幕府与迎銮戏的创作三个方面对卢见曾幕府的戏曲活动作系统梳理。该文对卢氏幕府戏曲活动繁盛的主客观原因、卢氏幕府的戏曲人才入幕后的情况以及卢氏幕府与幕外戏剧界的联系、文人雅集和戏曲演出的关系等方面都有相关论述,但论述较为简略,没有深入挖掘其内在的联系,对幕府人才入幕前的概况以及重要戏曲家作品的相关内容诸如题材、背景、目的等缺少论述。杨飞博士的学位论文《乾嘉时期扬州剧坛研究》[20]一文,以盐商对剧坛的影响为切入点,从扬州独特的地域文化,扬州演剧活动之盛,扬州演员及其声腔、剧目,扬州的戏曲创作以及转型期扬州戏曲理论的评价六个方面总结乾嘉时期扬州剧坛的特点,对扬州戏曲史实进行爬梳整理,以呈现乾嘉时期扬州剧坛的整体风貌。该文内容较为宽泛,涉及整个扬州剧坛,仅以卢氏幕府的戏曲创作为研究一角,以此作为扬州剧坛的典例来评析,对于卢氏幕府的戏曲活动未能详细展开。南京师范大学鲍开恺的硕士学位论文《扬州卢见曾幕府戏曲活动研究》[21],主要通过文献考辨卢氏幕府多方面的戏曲活动,例如,由幕主所发起的演剧活动,幕主与幕宾的戏曲创作和戏剧观,以及幕主幕宾们在戏曲界的交游和影响等。该文首先立足于乾隆时期的扬州剧坛,从时间和空间的跨越中凸现卢见曾幕府的研究价值,并对卢氏幕府的戏曲活动作一个整体性的观照。其次考察幕宾的戏曲活动,重点放在金兆燕、朱弃这两位曲家身上,搜罗他们的生平材料。再次是对卢氏幕府创作并刊刻的重要戏剧作品《雅雨堂两种曲》的挖掘,把作品案头与场上两方面的特点加以结合考虑,综合评价其文学、艺术价值。最后结语部分将从扬州地区客观的戏曲氛围以及幕主卢见曾本人的主观因素等方面,来分析卢氏幕府在戏曲史上的成就和价值。该文重在通过对戏曲作家作品的研究来考量卢氏幕府的戏曲活动,但在一些细节上缺少相应阐释。如幕宾入幕前的身份、家境、交游、幕中的主宾关系、出幕后的情形;戏曲作品与与科考的关系;幕府的戏曲创作与乾嘉时期的戏曲创作之关系;戏曲演出场合、剧目、声腔、班社与演员;卢见曾幕府的戏曲演出与乾嘉时期戏曲演出的关系以及戏曲序跋的谱写、戏曲剧本的刊刻和戏曲作品的流传等。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卢见曾幕府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对卢氏幕府文学活动的相关方面都有论述,但对其戏曲活动的论述相对薄弱,且缺乏对相关细节的深入挖掘,在研究方法和视角方面偏于传统,安于现有套路,缺少新的理论阐释,是以对卢氏幕府戏曲活动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1]林存阳.卢见曾与汉学的崛起[J].史苑,2005,(11).

[2]曹江红.卢见曾与乾嘉学派[J].中国社会科学院.

[3]刘墨.乾嘉时期的学术赞助[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4]李瑞豪.卢见曾与“扬州八怪”[J].贵州文史丛刊,2009,(2).

[5]庞金殿,蒋雪艳.卢见曾诗文创作述要[J].德州学院学报,2008,(3).

[6]庞金殿.宦海名臣文坛宗匠——评卢见曾的仕宦经历、兴教倡学和诗文成就[J].社会科学论坛,2009,(11).

[7]黄金元.清中期“山左”名贤卢见曾诗歌简论[J].德州学院学报,2009,(1).

[8]黄金元.清中期山左名贤卢见曾诗学思想探析[J].名作欣赏,2009 ,(4).

[9]黄金元.略论卢见曾编纂的《国朝山左诗钞》[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2).

[10]郭文捷.卢见曾诗文创作、兴教倡学方面所体现的浪漫主义情怀[J].黑龙江史志,2011,(247)

[11]乔慧.雅雨寄雅意德水传德音——海内宗匠卢见曾诗试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12]王伟康.卢见曾被谴戍台与吴敬梓《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诗[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

[13]刘捷.卢见曾与雅雨堂刻书[J].兰台世界,2006.

[14]尚小明.学人入幕与清代学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5]唐吟方.郑燮《和卢雅雨红桥修禊诗》卷[J].中鼎国际拍品点评.

[16]俞映红.卢见曾在扬时的文学活动[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7.

[17]杨飞.乾嘉时期扬州文人雅集与戏曲繁盛[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8]张英基.卢见曾传奇赏析[J].中国盐文化研究.

[19]鲍开恺.卢见曾幕府戏曲活动考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0]杨飞.乾嘉时期扬州剧坛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1]鲍开凯.扬州卢见曾幕府戏曲活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2]市瀬信子.卢见曾年谱[J].福山大学人间文化学部纪要第四卷,2004:29—46.

[23]杨飞.乾嘉时期扬州文人雅集与戏曲繁盛[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4]胡晓云.卢见曾年谱[D].甘肃:兰州大学,2006.

[25]王万祥.清代两淮盐官文学活动研究——以曹寅、卢见曾、曾燠为例[D].江苏:扬州大学,2010.

[26]王钟翰点校.清史W 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7]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8]卢见曾.雅雨堂诗集 雅雨堂文集 雅雨山人出塞集.续修四库全书1423册.

[29]李斗.扬州画舫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0]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山东省地方志:德州市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7.

The Summary of Research of Lu Jianzeng’s Shogunate

CHENG Xuan
(School of Humanities,Jinan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 274015,China)

The shogunate of Lu Jianzeng is an important academic shogunate in Emperof Qianlong period,since the new period of Lu Jianzeng's research has achieved some results,such as Lu Jianzeng's literary status and academic contribution are fully affirmed,Lu Jianzeng's poetry creation,books publication and compilation,and feast amusement assemblies and other literary activitie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such as Lu Jianzeng's drama activities aspect lack special study,the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also tends to be traditional.The thesis is intended to make an objective analysis of Lu Jianzeng's study stat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Lu Jianzeng's study.

Lu Jianzeng;the shogunate;study

I 206.2

A

1673-2103(2012)01-0039-04*

2011-12-15

程璇(1988-)女,山东济宁人,济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文学。

(责任编辑:谭淑娟)

猜你喜欢

卢氏幕府诗文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开封卢氏鸡特种养殖助力脱贫致富
THROUGHOUT THE SPREAD OF NEO-CONFUCIANISM TO SEE JAPANESE’S WISDOM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制度: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
纳兰容若与卢氏:人生若只如初见
王妃没卢氏墀嘉姆赞对吐蕃禅宗的历史贡献探讨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