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经济区支柱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2012-08-15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中原发展

郭 强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工程系,河南新乡453000)

1 中原经济区宏观产业结构分析

2011年1月,“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原经济的崛起,依赖于产业的振兴,在河南地区生产总值(2009年)中,第一产业2769.05亿元,占14.21%;第二产业11010.5 亿元,占56.52%,其中工业9900.27 亿元,占50.82%,建筑业1110.23 亿元,占5.7%(数据四舍五入);第三产业5700.91亿元,占29.26%。从数据上看,河南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对河南地区生产总值贡献比重较大。其中工业产值占据“半壁江山”,且近十年来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总体呈现增长趋势,除了2001年39.5%略低于2000年39.6%外,其他年份数据都处于明显递增状态。中原城市群经济的发展符合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有关劳动力随经济发展发生转移的规律,但是我们也应意识到在发展的过程中,地区产业结构的准确定位和合理布局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影响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定位若干因素

产业结构定位应注意如下几方面:首先,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要符合国家总体战略要求,不应偏离或超越国家战略。其次,发挥自身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按照合理专业分工、有效协调原则,发挥经济圈的资源聚集效应功能,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再次,在兼顾老工业区的发展特色基础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以市场机制引导和优化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新兴支柱产业加以重点扶持和保护。最后,要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对于一些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且难以恢复的产业予以严格限制。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中原地区经济支柱性产业分析

3.1 振兴装备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地区工业基础雄厚,有较为齐备的工业部门,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机械制造业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有了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如洛阳“一拖”、新乡新飞电器、郑州宇通客车、许昌许继电器集团等。装备制造业在河南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首先,中原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大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促进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其次,河南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藏开采机械化需要大量机械设备。如中信重型机械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矿山机械制造厂,该公司拥有独立的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具有相当强的研发能力。最后,中原地区的地势平坦,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运用,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洛阳的中国第一拖拉机集团是大型轮式拖拉机和柴油机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其大部分产品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优秀品牌之一。

未来应重点依托许昌、平顶山,加快中原电气谷建设;提升洛阳动力谷综合实力,扩大重型装备、现代农机、工程机械等产品竞争优势。尤其在洛阳,应加快南车集团洛阳轨道车辆项目建设,壮大站台设备、盾构设备、施工设备等关键装备规模,构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车辆装备基地。加快建设煤矿机械、起重机械、数控机床、矿山安全装备等特色装备制造基地,

3.2 扶持汽车制造业发展,形成集聚效应优势

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平均1819人拥有138辆城市公共汽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00~800人拥有1辆城市公共汽车的水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交市场的发展潜力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私家车市场也会进一步拓展。中原经济区应抓住机会,积极引进国内优势汽车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加快新车型开发,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形成经济型轿车、轻型商用车、中高端客车等系列优势产品,努力发展成为中西部汽车制造和服务贸易中心。

3.3 关注食品加工业,发挥农业优势

河南虽然是粮食大省,但农产品加工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食品多样化、优质化、标准化、快捷化已是食品研发的趋势。因此,一方面,努力提升面制品、肉制品、乳品果蔬饮料三大主导产业优势,推进主食工业化;同时考虑做大休闲食品、调味品等成长性产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有增无减,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如以“三全”、“双汇”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今后应进一步支持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加快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和郑州综合食品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在农产品主产区集中布局。

3.4 积极引导高新产业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高新技术产业是具有战略性、先导性特征的产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势必是实现中原经济崛起的必然选择。郑州、洛阳拥有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发区聚集了高新技术企业663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37.4%。

应着力培育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高新高技术产业,努力使之成为河南省未来新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产业方面,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推进生物质能源、风电及核电设备产业化,扩大新能源产业规模。重点实施万吨级多晶硅、晶硅太阳能电池、生物柴油、风电、核电关键部件及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发。新材料方面,加快发展高强轻型合金、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积极开发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加快纳米等前沿新技术材料的研发。生物产业方面,加快郑州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新乡、焦作等地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实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工程、新型疫苗及高端血液制品、重大疾病快速诊断试剂等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新能源汽车方面,提升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推动混合动力、纯电动客车和电动乘用车产业化,发展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

还应进一步重点培育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光纤交换机、安全芯片等关键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随着产业转移力度的加大,为降低成本,以富士康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逐步由沿海向内陆转移,所以应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形成以郑州、漯河、鹤壁、南阳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4 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竞争优势

化工、有色冶炼、钢铁制造、纺织业等传统行业对地方经济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传统行业在整体经济中也还将占有较大比重。

化工产业方面,积极发展煤化工深加工产品,形成多元化和精细化的产品结构,建设豫北、义马和永城现代煤化工基地。提高盐化工规模化深加工水平,建设平漯、焦济、濮阳、南阳盐化工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精品原材料工业基地和新兴服装产业基地。按照以调整促发展、以发展增优势思路,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步骤。

有色工业方面,郑州铝厂是中国最大的以生产氧化铝为主的铝联合企业,该厂的原料占有储量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四分之一,品位较高,质量优良。为加强传统优势,应推动铝加工企业集聚发展,产生规模效益,培育电解铝、铝合金和铝加工衔接配套的产业集群。要发挥铝工业产业基础优势,还应考虑能源成本,应积极推动煤电铝产业链深度融合,使之成为国内领先的铝深加工基地。

钢铁行业方面,作为省内龙头的安阳钢铁,2010年总资产行业全国排名第11位,净资产排名第11位,而净利润排名行业第20位,净资产投资报酬率行业排名第23位,净利润为0.6419亿元,与同行业相比,竞争优势明显不足。因此,应积极支持大型钢铁集团的战略重组,推动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合作组建产业联盟,实现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从而提高区域市场占有率。

纺织业方面,加强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建设,引进和培育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优势服装品牌。同时调整棉纺织产品结构,使高品质纱线产品比重加大,增加纯棉针织品、服装及装饰面料的品种和规模。

5 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5.1 加大经济转变方式,加速工业化进程

30年改革开放,中原地区工业实力和工业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到2009年底,河南工业总产值占到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半数以上,已由传统农业大省转变为工业大省。但过去那种粗放式、资源耗费型的工业经济效益低下,且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要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通过技术和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集约式、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

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必然要求提高区域内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需要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在促进生产制造企业的敏捷化、柔性化、智能化等特征加快形成的同时,还要努力推动管理的精细化、组织结构扁平化、决策科学化。大力建设和完善企业销售服务电子化,综合运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企业业务拓展,以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产业供应链竞争力的提高。

5.2 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产品价值增值

“三农”问题历来是政府关注的重点,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三农问题尤为突出。2009年,农业生产总值占GDP总量的14.21%,而农业人口占就业人口的将近一半,农业现代化对释放农村劳动力具有重要影响。积极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首要问题,在国家粮食计划得以完成的基础上,以经济手段引导农民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同时适当发展畜牧、渔、林业的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提高。

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应予以重点关注。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不仅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同时,也应积极引导农业和科研结构、加工企业三结合,改善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促进和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增值。

5.3 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完善

按照克拉克的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又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在河南这个人口大省,当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吸附劳动力的能力下降时,如果第三产业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势必产生大量失业人口。因此,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地区人口就业问题的出路。

首先,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着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打造文化河南旅游品牌和新型文化体验游产业链。加大投入,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依托南太行、伏牛山、桐柏—大别山等山水资源,建设一批山地休闲度假区。完善主要景区旅游通道,完善与主要景区高效对接的旅游交通网络,提升景区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综合服务能力。其次,完善运输枢纽基础设施,构建以郑州为核心,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形成立足中原、面向全国的现代物流中心。最后,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支持网络增值服务、信息安全、数字内容和软件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加快建设郑州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和物联网产业基地。

[1] 王红.基于农业现代化的中原经济区发展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6).

[2] 张占仓.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4).

[3] 丁文恩.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产业集群策略研究[J].前沿,2011,(17).

猜你喜欢

中原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