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墙改发散”走生态文明之路——淮安市新墙材与散装水泥推广应用工作回顾与展望

2012-08-15沈国良朱金才

散装水泥 2012年1期
关键词:墙材淮安市淮安

沈国良 黄 敏 朱金才

驱车在淮安境内,无论你行驶在宽阔的公路旁,还是在空旷的自然保护区等特殊地带,已经看不到一个砖窑厂的影子,各城区建筑工地更是见不着一个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场景。这些原先大量侵蚀土地、污染空气的小窑厂和灰尘飞扬、空气污浊的工地都在淮安“十一五”墙材革新和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中退出了历史舞台,淮安的天更蓝、水更清了。

正处在中心城市建设大发展、大飞跃关键时期的淮安,新墙材和散装水泥事业在市住建部门的科学引导下,坚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指导,以“禁实限粘”与“发散禁现”为重点,走生态文明之路,加快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成为淮安市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两大“明星”。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生产新型墙体材料98.3亿块,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建筑竣工面积1300万平方米,发展散装水泥1223万吨,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1559万立方米,实现节约土地1.7万亩,节能82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万吨。这一成绩不管是在国家住建部节能减排督查组来淮检查时,还是在省政府节能减排考核中和省人大代表来淮视察时,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淮安市新墙材与发散工作,连续多年受到省相关部门的表彰。市墙改办2009年在获得国家先进墙改办荣誉称号的同时,还获得了全省“十一五”先进墙改办一等奖,2010年度在省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市散办获得了全省“十一五”先进散办一等奖,在2010年全省散装水泥工作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本市四县二区均成功创建省级散装水泥“达标县”和县城城区商品混凝土“禁现县”,成为继苏州之后全省第二个创建工作全覆盖的地级市。在2011年全省墙材革新和散装水泥工作会议上,本市这两项工作再次受到省相关部门的表彰,捧回了金灿灿的奖牌,副市长唐道伦还应邀代表淮安市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向各兄弟市介绍了相关经验。

“十一五”亮点闪烁

机制别样 管理顺畅

机制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据市墙改办主任胡斌和市散办主任尹家美介绍,淮安在墙改与发散工作中机制独特,管理顺畅,大大地推动了工作深入开展。

市政府成立了墙材革新与发散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也相应成立组织机构和网络,在全市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激发了工作自觉性。

两办均归口市住建部门统一领导,这一管理机制使新墙材和散装水泥的应用、建筑节能工作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新墙材与散装水泥的推广与应用。

建立规划引领机制。在城市总规划的指导下,编制新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发展规划、《淮安生态新城低碳生态发展规划》,与住建部门在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积极寻求高层次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不断提高墙改发散工作水平。

督查考核机制完备。加大了督查执法力度,专项检查、日常巡查和突击抽查制度化,使墙改与发散工作按照既定目标规范发展。

制定标准 科技引路“墙改发散”突飞猛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十一五”期间,墙改发散工作坚持把标准体系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组织编制了《淮安市建筑节能常用设计指南》。2010年在全市实施后,填补了本市省级节能设计标准的空白,为本市新墙材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结合《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和《江苏省散装水泥促进条例》,出台了30多项墙改发散工作的政策措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为淮安市墙改发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5年来,不断加强科研开发,以先进科技引路,带动墙改发散工作快速发展。5年里,累计投入墙改基金补贴500余万元,带动社会项目103个,实施技改49个,资金总投入近4亿元。成功研发节能自保温空心砌块等节能产品,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系统等技术,12个节能产品取得省级新技术成果推广证书,5项技术获得省市科技成果奖。

推广应用面广量大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秦砖汉瓦”在我国已延续了几千年,这些实心粘土砖需要大量用土,烧砖的轮窑工艺条件简陋,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直接排放,造成难以挽回的土地资源和环境破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淮安市将大力开发节能自保温新墙材与建筑节能发展相结合,以经济为杠杆建立墙改基金退返制度,明确规定:民用建筑工程必须达到节能设计标准,使用合格的非粘土新墙材,并要求达到一定比例,才可退返墙改专项基金。以此加大新墙材的推广。

“十一五”期间,淮安市共关停各类砖瓦轮窑190多座,全市规划范围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国道、省道、铁道等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无一处轮窑厂。全市新增新墙材企业200多家,引进和新建了多条上规模、上档次的新墙材生产线,自保温新墙材总生产能力达到4亿块,全市新墙材产量占墙材总量比例,由“十五”末的68%上升到85%,土地保护与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每生产使用一万吨散装水泥,与包装水泥相比,可节约标准煤222吨,减少粉尘排放492吨、二氧化碳排放607吨、二氧化硫排放1.89吨;生产和使用每一万立方米预拌混凝土,可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近800吨。这是市散办的负责同志给记者算的一笔账。他们介绍:传统的袋装水泥从出厂到使用,需经数次搬运,在装、运、卸、搬、垛过程中,劳动强度极大,粉尘飞扬。大力发展散装水泥,除了节约资源与能源外,它对改善城市环境、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淮安市全面加快散装水泥市场化步伐,充分利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杠杆调节作用,鼓励重点乡镇、中心镇及新建筑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目前,全市综合发散能力为420万吨,为“十五”末的1.75倍;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控制在25家,新建设农村发散网点35个,年生产能力达2165万立方米,有效遏制了传统包装水泥的使用,为节能减排以及改善城区环境作出了贡献。

“十二五”精彩纷呈

淮安市墙改发散工作辉煌的“十一五”给“十二五”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在市住建部门的精心谋划下,墙改与发散工作的“十二五”规划已开始实施。

“十二五”,淮安市墙改发散工作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节约能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理念,加快产业升级与产品结构调整步伐。

墙改方面着重提高节能新墙材发展与应用水平;在市区(含楚州区、淮阴区)、涟水、洪泽和金湖县建成加气砌块、混凝土自保温砌块、轻集料节能砖、河湖淤泥烧结节能砖和配套砌筑节能砂浆等墙体保温材料生产与新产品研发基地4个;巩固和深入开展“禁粘”城区创建工作,推动“禁实限粘”向纵深发展;加大砖瓦窑业整治工作力度,淘汰24门以下砖瓦轮窑,全面实现粘土实心砖“禁产”目标;加强宣传与监管,推动墙改工作再上新台阶。

发散工作主要以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和市区重点工程禁止现场搅拌砂浆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散装水泥工作向纵深发展;挖潜散装水泥新的增长点,大力新建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网点,大力扶持预拌砂浆生产企业,拓宽“禁现”范围;加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工作,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和科技攻关力度,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力度,重点抓好预拌砂浆的推广应用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散装水泥工作,实现散装水泥工作“三位一体”均衡协调发展。

墙改与发散工作主要目标计划分别为:

墙改工作到2015年底,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产量比例达95%以上;全面实现粘土实心砖“禁产”目标;全市城镇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屋面竣工面积占当年房屋竣工面积90%,农村新墙材建筑应用比例达60%;新上总投资5000万元规模以上新墙材项目10个,新增新墙材生产能力5亿块(折标砖)。新墙材总生产能力达到30亿块。全市节能自保温新墙材建筑应用面积达500万平方米。

发散工作到2015年,全市发展散装水泥量达440万吨,“十二五”期间累计发展散装水泥1900万吨;全市水泥散装率达70%;全市综合发散能力达680万吨;“十二五”期间累计推广应用商品混凝土4030万立方米;2013年底主城区基本实现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并逐步向淮阴区、楚州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推进;“十二五”期间每年每个县区新增1~2个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确保累计新增40个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确保完成科研项目3项;加大江苏省发展散装水泥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

透过两项目标的规划,展望未来5年淮安墙改与发散的发展,带给人们的必将是一幅更加环保、生态、文明的美丽画卷。

猜你喜欢

墙材淮安市淮安
淮安市以党建抓引领 锻造应急铁军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浅谈装配式新墙材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2020年长沙新型墙材应用比例将达95%
吉安市中心城区使用外地新型墙材产品享受新型墙材专项基金返退政策
河南省新型墙材产业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