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

2012-08-15高祥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工作部门术科体育

□高祥

(河南省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高校学生管理属于高等教育管理的组成部分,高校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发展成才。体育专业是高校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学生具有个性鲜明、容易激动、抑制能力差、争强好胜、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只有充分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特点,深入分析当前教育管理的规律,并密切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做好体育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 体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分析

学生管理的内容早期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与后勤服务为主,近几年来则增加了人文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指导、就业指导等服务内容,但学生的日常管理仍是学生工作的重心。学生管理的主体是高校学生工作部门,按其隶属关系不同可区分为党群系统的学生工作部门(学工部、团委)与行政系统的学生工作部门(学生处);按其管理层级可区分为学校层面的学生工作部门与二级学院、系层面的学生工作部门。学校层面为主的二级管理模式,由其办公室的专职学生工作者如专职辅导员、学工秘书、分团委(团总支)成员等担任。因此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重心在学校级的学生工作部门,其成员包括学校主管领导、学生工作部门的行政人员、班主任以及专职辅导员。当前,我国高校对体育专业学生管理也基本沿用这种管理体制。

(一)课程的特殊性

体育专业学生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专业课程不尽相同,它主要由学科课和术科课组成。学科课是指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文化课程,主要在教室或实验室授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文化知识;术科课由各项专业技术课程组成,主要学习各项体育运动技能,上课地点为相应运动项目运动场。但在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认为术科比学科重要,存在“重术科、轻学科”的现象。

根据笔者一次调查显示:有71.34%的学生对“术科学习更感兴趣”,而“对学科感兴趣者”的仅为15.37%。体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术科考试成绩非常优秀,而学科考试成绩平平,只能达到勉强及格和不及格,在以往的学校奖金评定结果中,术科成绩平平的学生获得奖金比术科成绩优异的学生要高出很多,技术优良的体育生,就是因为学科成绩比较差,大部分与奖学金无缘。

(二)行为心理的特殊性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长期的体能训练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心理特征。据专家测定,多数体育专业学生是多血质和胆汁质气质类型。这些体育专业学生的行为和他们的心理特点体现在:情绪兴奋性高、外向性显著,但情绪不稳、易走极端、做事不计后果;情感忠诚度高,但往往不管对与错,容易意气用事;有性格直率的性质,但往往是草率的;个体意识强,争强好胜,但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差,挫折后易沮丧;他们在运动场上敏捷、雷厉风行、精力充沛,比赛中勇于开拓进取、团结拼搏,但通常要求不高,纪律松弛,缺乏自我激励,惰性表现突出;他们在公共场合出现很注重自身的形象,常常风度翩翩,但往往在他们的宿舍就缺乏必要的清洁与整理。

体育专业学生的这些行为和心理特点,一方面,他们能够迅速完成周围的师生人际关系的适应与转变,有利于他们的竞争和个体意识对集体观念的形成,有利于自己专业学习,并迅速参与体育竞赛。同时,他们的弱点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生活懒惰的风格,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影响了周围学生的正常生活,给学生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自我认识的特殊性

在一般情况下,体育专业和其他专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缺乏正确评价一个明确的专业方向的能力。很多人往往因为一个技术科目等方面的突出能力,甚至有些学生片面认为,只要“我把球传好”或“我跑得快”就是优秀的体育人才,因而就放弃学科课程;其次,这些学生的强项在于自信,自我评价是很高的,但对自己的不足有时评价过低,不想表现出来,导致发展不平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身材匀称、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等,使其他同学羡慕。

因此,他们的外观和运动能力表现出来了自信,尤其喜欢参加文体活动;而学校的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长处,不想参加和不愿意参加。一些学生有强烈的自卑意识,比如,恋爱遭受挫折、比赛成绩不理想以及考试不及格等等。

二 完善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最终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思想建设,也需要制度保障。因此,必须以院(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为核心,学生干部、代表共同参与,在以法律法规、校纪校规为依据的基础上,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特点,遵循“活而不乱”的原则,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并用它来规范、约束、引导学生的行为,保证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可行性和持续性。体育专业学生在各方面较为自信,愿意帮助人,并以此为荣,但过于偏重于情感的驱使,好面子,意气用事,不辨是非。他们性格多属于外向型,情感体验强烈,爱争强好胜,这些特点在管理工作中有推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并配合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工作,突出大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管理过程中,理解、支持、配合管理工作的开展,最终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二)注重教育激励,坚持授业育人并重

高校教师是学生行为最直接的引导者,对学生行为的引导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非体育专业的学习绝大多数是“讲台上讲,讲台下听”;而体育专业的学习大多数是面对面的教,甚至是手把手的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教很多人生哲理,也给学生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示范老师讲课中的情感交流,教师整洁、优美的动作,精致和详细的解释,以及卓越的教学态度,也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熏陶。

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教育的作用,让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过程变为全方位的教育过程。体育专业学生在长期学习、训练过程中与教师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且体育专业学生性格外向,重义气、喜欢交往、性情豪爽、待人坦诚等特点更容易与教师建立感情,偏向于特别听某位教师的话。但由于专业和项目的不同,学生不可能都与某几位教师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所以,只有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发挥教师队伍的立体教育作用,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才能使广大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健康成长。

(三)重视班干部选拔配备,树立良好学习风气

首先,班干部的配置我们应该选择有原则性、业务素质强、有管理意识、能够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学习认真努力、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学生担任。主要是因为体育专业的学生虽然对自己充满自信,在思想和行为上经常是以自我为主导,但对专业突出、自身各项素质比自己高的教师或同学还是比较敬佩和迁就。其次,体育专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学生干部在有些事情上该坚持原则的就必须坚持,不能因为少数人而影响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再次,班干部本身必须在各项素质上比其他同学更优秀,才能树立个人威信,为广大同学做出榜样,才能吸引同学凝聚在本集体当中,在为集体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锻炼和全面发展。

因此,日常生活中应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依靠这些班级干部来带动和协调学生自觉自律,依靠班级干部的能力维持课堂秩序,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风,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潜在积极性,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

(四)重视学生心理引导,强化服务意识

高校学生管理应在课程的结构、课外知识的学习、文化活动的开展、思想心理问题的咨询指导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为目的,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另外,体育专业学生多数都易偏激、走极端,这就要求管理工作者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以心理教育的理论为基础,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其解决在学习、工作、生活、交友、情感处理等方面出现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促使咨询对象自我认知、自我觉察、自我调整,使其舒缓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和防止许多意外的发生,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1]杨磊.关于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高校招生(理论研究),2010,(2).

[2]郝士儒,李亚龙.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3).

[3]陈威.论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的现实路径[J].中国科技博览,2011,(8).

[4]张玉丰.刍议新时期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

猜你喜欢

工作部门术科体育
高校学生工作部门促进大学生就业可行性研究
黄浦区召开2021年节能减排和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部门推进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机构改革后县政府哪些工作部门的局长(主任)需要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免?
民族地区准体育教师术科能力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省直领导干部交流轮岗暂行办法出台
体育院系术科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浅谈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