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人才特征与培养理念思考
2012-08-15相子国
相子国
(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山东德州253023)
经济管理类人才特征与培养理念思考
相子国
(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山东德州253023)
经济管理不同于经济与管理,经济管理人才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成长轨迹。认清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特征,有助于理清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
经济管理; 人才特征; 培养理念
经济管理学科隶属于社会学科,既明显有别于自然学科,也不同于人文学科。[1]管理主要是相对于人的管理,经济管理则侧重于对人的效率的管理。很多经济管理类专业成才的学生显示着这样一种规律:大学毕业,找到一份普通的职业。工作3-5年,表现出高效率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人品,从而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赏识,一旦有机会,他(她)就有可能成为单位的一名基层管理人员。在这一岗位上,他(她)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机会得到展示和发挥,再过3-5年,他就有可能被提升为单位独当一面的中层干部。在中层干部岗位上再兢兢业业地做上若干年,加上一个好的机遇,他(她)就会成为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成为一名战略管理者。如果发现自己提升机会较小的话,那么,他(她)就会独辟蹊径,开拓出一个新的企业或组织。
这一规律性认识提醒我们,经济管理类人才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成长轨迹。第一,经济管理类人才包括两类:一类是在一个组织中脱颖而出的中、高层管理者;另一类是自主创业者。自主创业所体现的不只是一个人的胆量和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力和谋略。第二,绝大多数成功者是在经过管理岗位多年训练之后成长起来的,大学毕业就创业成功的案例并不具有规律性。基于这两点认识,高等学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制订和修订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之前,有必要认真思考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特征与培养理念。
认识经济管理类人才,首先要对经济学和管理学有一个整体把握。经济学和管理学都属于社会科学范畴,都以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为对象,其中,经济学侧重于研究不同的社会阶段为什么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并提出经济发展对策。因为“经济人”的假设,决定了每一阶段的经济学理论逻辑结构和体系都非常严密,所以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管理学则把提高组织的效率作为目的,研究怎么样配置组织资源,因而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管理学从多种不同的人性出发提出了各种各不相同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理论,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2](P78)。基于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专业视角,笔者认为,经济管理类人才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独特的观察问题视角和分析问题工具
经济学看问题的出发点通常基于三项基本假设:“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3]从这一起点开始,经济学以“均衡”和“效率”作为分析视角,探讨个人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如何在给定的机制下互相作用,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且评估在此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在没有参与者受损的前提下让一部分人的利益有所改善,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管理学的逻辑起点也是人的本性问题,但是,不同的管理学理论给予不同的人性假设:例如科学管理认为,人是“经济人”;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是“自我实现人”;文化管理认为,人是“文化人”;动机理论认为,人是“复杂人”等等。管理学对人的本性认识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相通之处,就是都是从组织激励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组织资源利用效率。[4]
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还为学生提供了多个“参照系”和“分析工具”。比如一般均衡理论、科斯定理、公司金融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人本管理理论、量本利分析法等等。所以,真正接受到正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训练的学生,头脑中总有几个参照系,这样,分析经济问题时就有一致性,不会零敲碎打,就事论事。我们常见到,一些记者洞察力很强,有经济头脑,写的文章又非常有感染力。然而,他们与受过经济学和管理学训练的人士的不同之处,往往是因没有参照系而会显得分析缺乏主线和深度。所以,系统接受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训练是一个经济管理类人才不同于其他专业人才的本质区别,也是鉴别真假经济管理类人才的试金石。
二、具有专门的服务领域和工作性质
虽然经济管理一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但是对于经济管理的概念、性质和分类,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和界定。所以大多数人把“经济与管理”和“经济管理”混为一谈,不加任何区分地使用。笔者认为,分清二者的区别对于把握经济管理类人才基本特征很有必要。
正在教育部网站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把经济学(02)学科门类分为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4个专业类17个专业;把管理学(11)学科门类分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服务业管理类8个专业类42个专业。以上59个专业统称经济与管理专业(或称经济管理专业)。笔者认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学科分类的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两个权威文件修订的,高度体现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学科属性。而界定经济管理类专业还需要从该专业服务领域和工作性质来认识。第一,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宏观领域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的人才以服务经济领域为目标,以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分工和交易为主要研究和学习内容。在经济领域中,“经济人”在人格上、地位上是平等的,任何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行为主体的等同性。第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所培养人才的工作性质是以特定组织资源的使用为内容,以提高组织所拥有资源的劳动生产率为目标,以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组织使命为手段,简而言之,管理就是一项通过制度设计激励人的积极性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把人看作“术业有专攻、能力有高低、地位有区别”的不一样个体。所以,经济管理视角下,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虽然不意味着高低贵贱的区别,但意味着主体与客体、主动与被动的区别、职能的区别以及对组织贡献的区别,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人格的平等性和个体的差异性。
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笔者认为,“经济与管理”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合称,而“经济管理”则是以社会经济领域为研究和服务对象,以环境营造和制度设计为手段,通过激励人来实现提高组织资源利用效率的一项活动。按照组织范围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经济管理划分为宏观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中观经济管理(产业经济管理和区域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和组织管理)。
三、具有应用型的专业能力和复合性的思维方法
从本文开始所述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性认识可以得知,拥有和具备一项应用型的专业能力,是学生进入职场并且能够做好基层具体工作的基础,也是成长为一名经济管理人才的逻辑前提。要成长为一名经济管理类人才,第一,应该系统掌握和具备某一应用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能力,并且在基层工作表现中,业务熟练,成绩突出;第二,善于不断学习、思考和创造,善于把专业理论和技术转化为劳动生产率,能够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等;第三,对专业具有科学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客观地认识本专业在认识和改造社会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对迷信和伪科学具有分辨能力。扎实、科学、创造型的专业能力,对于一个经济管理人才来讲,是立身之本、创业之基、成功之母。但是,也必须认识到,仅有专业能力,只能从事技术性的操作工作,最多做一个基层经济管理人员;沟通能力则是成为一名中层经济管理者的重要因素;而包含抽象思维、分析决策、把握重点的管理能力则是高层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经济管理人才面对的是一个纷繁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的组织环境,因而需要具备组织、运行、调整、评价和改进系统的综合能力,因此还需要加强复合性的思维方法训练。第一,学会运用整体主义和解析主义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既善于把组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组织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相互依存关系,又善于把整体区分为相互独立的个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第二,学会运用演绎法和归纳法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既善于通过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模式是否确实存在,又善于从个别到一般,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经验和模式;第三,学会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重的思维方法。既善于运用定性分析方法,使用非数据语言来进行表述和分析,又善于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运用数理分析来测算工程建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第四,学会运用法律与道德并重的思维方法。既善于把所有行为运行建立在尊重法律原则之上,又善于尊重组织中个体的道德价值判断、社会关系和权利。
四、具有创新性的冒险精神和综合性的人格素质
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经济管理者,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经济管理类人才,显性层面的是知识、技术、能力和方法,隐性层面的是一个人从少年、青年到成年各个阶段沉淀下来的习惯、性格和素质。在能力方面,分别表现为:独立能力、社交能力、创业能力和领导能力。其中独立能力表现为独当思考、独立生存、独立工作和独当一面的能力,本质上体现为独立的人格和精神;社交能力表现为“热忱——捧出你的心,沟通——打动别人的心,自信——赢得大家的心”,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够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够助人走向成功。创业能力包括创业动机、创业机会和创业技能,三个方面共同决定了人的创业精神。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这样来描述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人,“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为机会,而不视其为问题。一个如此对待变化的、具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人,具有一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处理危险、冒险、难题和未知,从容自如。这样的人具有提出新的创造性思想、发展这些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使之付诸实施的能力;这样的人有能力并勇于负责,善于交流、谈判、施加影响、组织和规划。”[5]。领导能力不同于领导力之处在于,领导能力是一种工作技能,考虑的是高层管理者自身的建设和应该加强与提高的地方。领导力则是领导者追求的目标。
经济管理类人才应具备的综合、健康的人格素质,分别表现为:(1)深悟合作才能共赢的内涵,具备诚实守信的个人品德;(2)坚守义利兼顾的经营管理理念,具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格品质;(3)长于敬业乐群的工作风格,善于人际交往的个人魅力;(4)工于精打细算的思维习惯,敢于尝试风险的魄力和勇气;(5)永葆思想活跃的青春和朝气,敏于抢抓机遇的触觉和意识;(6)既有活泼发散思维的超脱,又有沉着理性思维的稳重。
根据以上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特征的分析,笔者把新建地方性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理念从政治方向、知识结构、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就业岗位、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等七个方面综合描述如下:经济管理类人才是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自信心、独立性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高地科学与人文素养、突出的创业精神和团队精神,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独当一面和统揽全局的创新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一理念具体到每个专业,可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进行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把工科专业作为培养起点是一个更有利于经济管理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捷径。
[1]相子国.基于学科三分法之上的人文学科建设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0,(12):120-122.
[2]赵雪章.彼德·德鲁克管理思想全集[M].北京:长安出版社,2006.
[3]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1-12.
[4]武博,严旭,陈晓文.经济学与管理学区别和联系的再思考[J].经济评论,2007,(5):15-20.
[5]任路瑶,杨增雄.创业教育:第三本教育护照[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17-19.
A Study on the Features and Training Conception of Economic Management Talents
XIANGZi-guo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Dezhou University,Dezhou,Shandong 253023)
Economic management is different from 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Economic management talents have unique personalities and growing track.T o understand the unique personalities of economic management talents is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training conception and objectives of economic management talents.
economic management; features of talents; training conception
G642
A
1671-9743(2012)01-0064-02
2011-12-20
“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子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FIB070335-A11264。
相子国(1965-),男,山东平原人,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从事资产会计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