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区桑资源开发利用探索与实践
2012-08-15余建盛
余建盛
(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绵阳 621000)
如何进一步提高亩桑产值,突破亩桑收入瓶颈,稳定产业基础?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涪城区蚕业发展的现状及桑资源开发利用产品情况进行调研,推行果叶兼用桑园建设、桑枝食用菌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1 涪城区桑资源现状
涪城区现有桑园1666.7余hm2,年养蚕7万余张,产茧近3000t,年均缫丝毛折260kg以内,清洁净度分别达到95分和99.5分,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七彩之虹”蚕茧供不应求。年产干桑枝15000t,养蚕产生的蚕沙8000t。
2 涪城区桑资源开发情况
2.1 2011年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果叶兼用桑园201.1hm2。于2012年2月底前全面嫁接,主要有大十、蜀椹1号、嘉陵30号等品种。
2.2 公司负责桑枝食用菌种植技术的研发与推广,2011年9月份开始,组织共育户35户,推广种植桑枝食用菌30万袋,利用桑枝240t。主要品种有杂优平菇、金杯菌、大球盖菇、杏鲍菇等。截止2012年3月底,共产各种鲜菇250万t,销售产值达300余万元。
2.3 公司为了支持两个项目的实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政策。对果叶兼用桑园建设,每666.7m2补助桑苗款、薄膜款、肥料款、嫁接人工费等200余元,并无偿提供果叶兼用桑品种穗条,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嫁接;对桑枝食用菌开发,公司无偿提供粉碎机、装袋机、拌料机和种植技术,并对所有种植成功的菌袋给予1元/袋的补助。
2.4 为了保证蚕农生产桑果的稳定销售,公司与四川圣露农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签定合同,每年为其提供鲜桑果5000t,公司对统一规划种植的桑果实行全额收购。
3 涪城区桑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1 科研成果储备不足
桑椹果酒的专用酵母研发滞后,众多果酒厂采用代用品,其品质和风味都受到影响,也影响到相关品牌的形成,对提高桑椹酒的认知度和市场占有率有较大影响。
3.2 产品开发创新不足
桑椹果酒的生产技术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国家质量技术标准,具有优良酿造技术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对桑果生产的支撑能力弱,产业很难做大。
3.3 产业发展引导不足
桑资源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产品虽被部分消费者认可,因缺乏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企业融资难度大,市场上很难见到相关产品。
3.4 消费认知宣传不足
广大消费者对桑资源产品的认识度还很零碎,有效增加市场供给,加大宣传力度,是业内面临的共同课题。
3.5 产品生产规模不足
目前桑资源开发利用还处在零散、初级生产阶段,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品牌创立还相对滞后。
3.6 龙头带动作用不足
桑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惠及栽桑农户,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项目,需要龙头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实现长远发展。
4 对策建议
4.1 国家出台相关扶持、引导政策,特别是对关键技术环节、重点产品研发、初级产品精深加工等的政策扶持,对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2 国家有关部门加紧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对产业发展加以引导和规范,形成品牌、增加供给。
4.3 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加大桑资源产品的宣传,增加广大民众的认知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桑产业发展壮大。
4.4 桑资源开发利用相关产业具有技术性强、惠民量广、产业链长、带动面广、商品率高、绿色环保、产业效益好等特点。支持具有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多模式、多方位地加大开发力度,形成有效的商品生产率,增加市场供给,保障餐桌安全,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4.5 桑资源开发利用产品必须坚持精品路线,把产品质量、生产过程做到极致,并坚持贯彻落实绿色、环保意识,杜绝任何添加剂,真正体现天然环保安全的理念。
[1]梁贵秋等.浅谈桑葚酒的配制工艺与营养成份 [J].中国蚕业,2011,(32)4:70-73.
[2]孔孝龙等.浅谈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模式 [J].中国蚕业,2010,(31)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