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孝儿镇蚕桑产业发展谱新篇
2012-08-15李要君
李要君
(珙县人民政府蚕桑生产办公室,四川 珙县 644500)
2012年,珙县孝儿镇抢抓四川省现代农业千亿增收工程和宜宾市丘陵山区十万亩蚕桑循环产业带建设发展机遇,将壮大蚕桑产业作为特色富民的战略举措来抓,提出了“农业特色化、特色产业化、产业基地化”的发展思路,规模化发展蚕桑产业,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发展,以强硬的工作姿态和严谨务实的作风,强势推进蚕业发展,谱写了孝儿蚕业发展新篇章。
1 围绕蚕业发展规划,助生产指标大增长
2012年孝儿镇编制完善了《蚕桑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蚕业百万元专业村五年建设规划》和《孝儿镇巴蜀蚕桑产业第一镇发展规划》、《孝儿镇万亩蚕桑循环产业带建设实施规划》,明确了蚕业发展的长远和近期目标。围绕全年蚕业生产目标任务,镇政府及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村,明确考核奖罚办法;同时,要求各村把任务明确到社,落实到户,以完成每季任务确保全年目标的实现。全年发种44425 盒,产茧1794.8t;蚕茧产值5474 万元,桑园综合开发148.7hm2,蚕业综合总值达到7704 万元,其中:蚕业百万元村9个,蚕业两百万元村6 个,养蚕农户5532 户,涉及人口20813 人,人均养蚕收入达2891 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蚕桑第一镇”。
2 增强规模经济意识,促桑树资源大发展
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规模就是效益,规模就是市场竞争力的观念,科学谋划,突出于早,注重于实,以前所未有的投资力度和强硬姿态,落实栽桑面积266.7hm2,其中集中成片栽桑63.9hm2。为突出产业特色,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确定以中安、燕平、黄连、波浪、桐梓、宝兴、太平等村作为宜宾市十万亩丘陵山区蚕桑循环产业带建设重点,成片规划公路沿线栽桑,沿公路实行查漏补缺栽桑,并规范栽种行道桑,打造蚕桑产业示范带;在全镇其余村社整体推进栽桑,实现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
3 突出助农增收核心,抓蚕桑基地大开发
农业生产的核心就是助农增收,保护蚕农利益就是保护蚕桑产业。为此,镇党委、政府积极加强与智溢公同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引导农户参与蚕桑资源大开发,具体落实了四个增收项目:一是在新建设食用菌生产点2 处,全年灌装菌袋7.4 万袋,实现产值74 万元;二是新建蚕沙有机肥料厂一个,目前已经投入生产,既增加了蚕农经济效益,又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三是积极推广桑地套种黑花生、黑红苕、大头莱、黑玉米等农作物,提高桑园经济收入;四是积极引导农户建设户用沼气池,探索蚕沙——沼气——桑树循环经济模式。
4 树立科技养蚕理念,使科技水平大提升
为使蚕桑产业发展得到整体提升,我镇重点在科技引领上狠下功夫,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在桑树品种上实现突破。为提高蚕桑良种化率,在积极推广“特优二号”和“农桑14号”等优良桑树品种,全镇良种桑栽种面积达1433.3hm2,桑树优良化率达98%。二是在养蚕批次上实现突破。2012年在条件成熟的村积极推行多批次养蚕,变一年养4 次蚕为5 次蚕。通过推广多批次错季养蚕,为我镇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三是在标准化生产上实现突破。全力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六化”进程,即“蚕种配置优良化、桑园建设规范化、小蚕饲养共育化、大蚕饲养省力化、病虫防治统一化、方格上蔟自动化”。积极推进小蚕共育、蚕病统防共治、联户集中共养和工厂化养蚕,既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提升了蚕茧质量,实现单产最高达每张种55kg。
5 注重强化领导责任,造蚕业发展大环境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蚕业生产。一是明确了分管领导,调整充实了蚕业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经常关心蚕业生产,靠前指挥,身先士卒,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二是镇党委、政府注重村级工作责任的落实,针对栽桑和维护蚕茧收购秩序等项重点工作,还与村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和奖惩,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力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镇政府还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帮助改善蚕区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四是积极协调部门关系,共同参与做好维护蚕茧收购秩序工作,在每季蚕茧收购前,镇党委、政府都主持召开蚕茧收购工作协调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形成整体联动机制,形成高压态势,有效威慑和打击了非法收茧行为,努力营造了良好的蚕茧收购环境。
6 今后重点工作
一是强化“重点扶,扶重点”的蚕业发展理念,推动蚕业由零星分散向成片集中转变;二是加大新科技推广运用力度,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六化”进程;三是加大桑园综合开发力度,更好地展示蚕业增收效益;四是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努力维护良好的蚕业收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