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职前教师教育实习方法改革的新思考
2012-08-15邓璟生
邓璟生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1)
一、职前教师教育实习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1.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称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纲要》特别强调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职前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需要,高师教学改革要与基础教育改革对接,加强对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教育教学实习方法,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指出:要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支持建立一批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长期稳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习基地;高校和中小学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师范生学习指导教师;大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这些对职前教师教育实习改革提出的具体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职前教师教育实习改革的步伐。
2.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高师教学计划明确规定,高师课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教育理论课、公共必修课和教育实践课组成。教育部将教师教育实习列入高师教学计划,把教育教学实习环节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突出了教育实习环节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是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还必须要有较好的教育教学技能,而这种教学技能来自于教学实践。教师有了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又教学得法,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这个“法”,就是教学技能技巧,或者说是教学实践能力。
3.教师的教学技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
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师的备课、上课、评课、说课、板书等方面,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技能,需要不断开展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有些人从理论上讲的头头是道,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就不一定得心应手,有的人满腹经纶,由于教学不得“法”而无法道出。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长期的训练,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技能。
二、现行教师教育实习方法存在的主要弊端
作者作为高师院校教学论教师,长期从事师范专业历史教学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开展教学实习工作。在带队实习中,就教育实习方法改革问题与学生进行了多次座谈与交流。实习结束后,又要求每个实习生写一份对教育实习改革的意见或建议。同时对广西区内其他几所高师院校师范生实习情况作了一些调查。调查发现,目前,职前教师教育实习存在诸多弊端。
1.实习时间较短,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现行高师教育实习一般为8周。如果以8周时间计算,有两周在学校进行试讲,6周到中学实习。一般情况下是秋季学期9月中旬到中学,第一周为见习,接着4周上课,最后一周总结,学生真正上课时间不足4周,因为期间有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在中学、小学科(如“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一般每周安排2节课。而实习生一般又是两个人上一个班,这样一来,平均每人上课只有4节。大学科(如数、语、外)实习生最多上课8-10节。结果,轰轰烈烈的教学实习,学生只能上几节课,根本达不到目的。有学生在总结中说,教育实习还没有进入角色就结束了。
2.学生师范技能缺失,专业基础不扎实
在带队指导学生实习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实习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教学技能较差,课堂上重教不重法。少数实习生在教学中背教案,课堂上错误百出,语无伦次,教学内容颠三倒四,粉笔字不像字,板书不规范。实习生上完课后,中学任课教师不得不“再加工”,搞得中学课任教师和实习学生都很尴尬。
3.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不到位
(1)带队教师指导不到位。目前,师范院校有些专业在调派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时,不加选择地调派,什么人都可以调派,不管是他学什么专业,有没有指导能力,只要是没有课上,一律派去带队实习,有的专业甚至派非教学人员带队。这些教师充其量是个队长而绝非指导教师,不能给实习生在教学中任何指导。有些教师虽然也是科班出生,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对教学实习工作并不热心,当了带队教师,到了实习学校,对学生的教学实习很少过问,使教学实习质量无法保证。
(2)中学学科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中学教师承担着对实习生教学实习工作的指导任务,对实习生教学实习质量的高低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中学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部分指导教师对实习生听课次数不足,有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生每人只听一节课,听过后点评也过于简单,三言两语就了事。未能给实习生以具体详尽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因为中学教师指导实习生是没有报酬的,只是尽一种义务而已,所以这种义务可尽多尽少,这样必然导致指导不到位。
4.教学实习组织形式单一
目前,师范院校教育教学实习组织形式主要有几种:第一,小组集中实习,几十个人一个小组到一所中学,由学校负责联系实习学校,选派一个老师带队,这是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实习组织形式。第二,个人实习,由学生个人联系实习学校,实习生在学校教学计划统一要求下到一所中学开展实习。第三,顶岗实习,是指中学某专业教师脱产学习、参加培训,或是请假等原因,造成教师不足,由实习生来顶替原教师上课,这是教育教学实习方法改革的一个新创举。但是这种组织形式必竟是僧多粥少,不能满足实习生的需要。所以,师范院校教育教学实习组织形式还需要不断开拓与创新,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同时进行。
5.实习成绩评价缺乏科学性
新课程强调改革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现行教学实习中的成绩评价;基本上是根据教育实习三个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决定学生的实习成绩。课堂教学实习占50%、班主任工作占30%、教育调查占20%,最后构成学生的实习总成绩。学生获得的成绩水分很多,很难说明实习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因为教学实习成绩评定,基本是由指导教师在听完一两节课后给的分数,况且一般打分都比较高,绝大部分实习生的分数都在85分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8、99分。班主任工作成绩是由原班主任凭主观印象打的分,每个实习生都在90分以上,有的打100分。教育调查成绩是由带队教师打的分数,虽然说不是每个实习生打90分,但是所给分数也不足以衡量一个学生的水平。
基于目前教育教学实习中存在的主要弊端,我们认为,很有必要进行改革,摸索一条教育实习方法改革的新路子,也是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新时期教师教育实习方法改革的建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培养模式也处在改革中,如4+1+2培养模式,把教育实习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鉴于传统的教育教学实习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加强教师教育实习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1.将教学实习贯穿于整个职前教师教育过程
(1)常态工作制度化。教育实习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应该仅仅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安排一次实习,老师给个成绩了事。教育教学实习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要从大一开始抓起,建立长效机制。从大一到大四,每个学期做什么,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使教育教学实习形成一种常态化、制度化。
(2)长期聘请中学教师担任指导老师。由高师院校各院(系)聘请市区部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学教师担任相应专业的大学生指导老师,指导大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专业,从2010年开始,聘请了桂林市10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学高级历史教师担任本专业的指导教师。其具体做法:给每位受聘教师发聘任书,签订协议,明确指导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实行导师制,根据学生人数,每位教师负责5-10名学生。这样,学生可以随时到导师的学校听课、帮助批改作业、参加一些教学活动。学生的见习、小实习甚至毕业实习,都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有问题随时向导师请教。这是师范生学习的场所,发展的平台,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3)中学教师与大学生开展面对面的基本功观摩活动。将中学教师请到大学课堂上,中学教师与大学生一起开展面对面基本功观摩,加强师范生基本功的训练。如果从大一开始,每个学期开展两次,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学生就有8次这样的学习机会。具体活动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学段而定。由中学教师现身说法,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待讲完课后,再由学生向中学教师提问,中学教师与大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答疑解惑,互相学习,彼此促进。
2.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实习工作
高师院在选派实习指导教师时:应该选派在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对中学教育比较了解,具有较强的教育实习指导能力,善于做实习生工作、善于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沟通、并在师范生中具有一定威信的教师带队指导实习。因此,高师院校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开展教育实习指导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积极鼓励和提倡教师去熟悉掌握中小学教育,使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逐步提高。
中学学科指导教师方面:学校领导应该安排那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掌握中学教育教学规律、热心指导教师工作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指导实习生教学实习作为评定中学教师评优和评职称的一个依据。
3.加强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
师范生的师范技能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效果的。因此,师范技能的训练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训练机制。除了增设必要的课程外,还应该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师范技能训练。大学一年级,每学期开展书法、硬笔字、演讲比赛;大学二年级,每学期开展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大学三年级,每学期开展教学方案设计比赛和课堂教学比赛。大学四年级最后开展毕业实习。只要有活动,学生就会参与,学生参与了就会得到训练,有训练就有提高。
4.实习组织形式多样化
教育教学实习组织形式,目前主要有个人实习、小组集中实习、顶岗实习,还有几个专业混合组织实习等形式。除此以外,实习组织形式应该有所创新,应该有更多的组织形式。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
(1)就业实习。就业实习是指某中学某专业教师不足,需要增加补充新教师,并希望能够从高师院校毕业生中招聘,为了对这些毕业生进行有效的考查,要求毕业生到本校上一个学期或更长时间的课,经过考查最后将该实习生留在该校工作。如桂林市某中学,去年秋季主动与广西师大历史系联系,希望派5位学生到该校实习,同时决定待实习结束后在5名学生中择优录取一到二人留校工作。这样既解决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毕业实习难的问题。同时,中学对高师毕业生的实习也给予高度重视,指导教师也能够尽心尽责地予以指导。这种教育教学实习组织形式是很值得推广的。
(2)聘请中学教师为指导实习教师。聘请中学教师做实习指导教师,受聘请的教师,他们既要负责实习的教学实习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还要对实习生的思想和生活、纪律等全面负责。高师院校要与受聘教师签定相关协议,付给受聘教师一定的报酬。这样可以增强受聘教师的责任心,尽最大努力地去指导学生实习。2011年,广西师大历史系在南宁市两所中学进行试点,效果很好。
5.改革教学实习成绩评价方式
教学实习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是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的一种手段。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学评价中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往的教学评价中,被评价者大多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提倡评价主体的扩展。教学实习成绩评价应该采用个人自评、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带队教师评,实习结束回学校后,每个学生再上一节课,组织相关教师听课后再评,最后得出教学实习成绩。
(2)评价过程动态化。对学生教学实习成绩评定,不应把师范生的一次实习作为评价的终结,而应将师范生的多次实习、全程实习作为评价的参照;建立学生个人实习记录袋,从大一开始,将学生平时在各个时期参加各种相关活动的表现记录在档,包括学生参加师范技能竞赛活动,在教学实习中上课、评课、说课、开展课外活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案设计等,作为评定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总成绩。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高师教育教学相应对接。本文根据目前高师教育教学实习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不断地进行总结,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认可,也为高师教育教学实习方法改革提供一点借鉴。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Z].2011.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组,2002.
[4]靳希斌.教师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熊守清.历史教育综论[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
[6]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