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共生、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基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

2012-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9期
关键词:校企我院实训

周 群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7)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强调,校企合作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是我们应当下大工夫、也是必须下大工夫去探索和解决的难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教育生态学视角,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创设有效载体,改善合作生态,学院区域特征更加浓郁,行业特性更加鲜明,促进了学院跨越式发展。

一、多种模式,多元共生,增强专业建设活力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认识到坚持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学院在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多元共生、多赢互惠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合学院发展的校企合作新路子。

(一)共建共享式合作

就是在企业的有力支持下,针对校企共同需求,共同建设学生实践教学和职工培训为一体的实训基地。我院坚持依靠铁路企业的帮助,铁路企业也真诚支持,无偿调拨大量设施设备,提供最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了与运输生产一线装备配套的综合实训演练鉴定基地,铁路企业则利用学院的实训设施,把车务、电务、工务、机务职工培训基地、安全教育中心建在学院,校企双方共建共享、同步发展。

(二)引入式合作

就是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为基础,直接引入经营型实体,以学生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方式参与教育教学,推动教学项目化改造,导入工作过程,实施课程改革,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我院艺术设计类专业直接引入柳州江山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旅游管理专业引入柳航国际旅行社合作成立营业公司,通信类专业引入通信运营企业到校设立电话模块局,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担任相关课程教学指导,模块局设备发生故障,也让学生参与到故障排除工作中。

(三)融入式合作

就是以课程建设和考核评价方法改革为手段,以实训设备技术改造为平台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我院计算机通信等专业与思科(中国)合作成立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引进企业人才标准,将企业定制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构建了与通信职业(工种)新标准相衔接的“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坚持选择与专业公司紧密合作,让教师全过程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参与设备的选型、研制、安装、调试等,共同编制实训项目指导书,力图使所建实训基地贴近企业生产实际。通信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发挥技术优势,与南宁铁路局电务部门、柳州联通等企业进行科研合作,成果应用于企业终端设备改装、改造和更新,提高故障处理效率;移动通信专业教师还组织学生成立工程施工队,承担企业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网络检测与光缆熔接工程,受到社会关注。

(四)委托式合作

委托式合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课程中实训项目委托给相关企业承担,学生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中进行实验实训;另一种是将学院实训基地委托给企业管理、经营,基地既承担学生的实训,又兼有社会服务职能,降低实训基地运行成本压力。我院成立具备二级汽车维修资质的绿岛汽车快修美容中心,由广西耐力工贸公司承担汽车后市场经营服务和实训教学,企业不但提供了先进的设施设备,还提供了国际最新标准的汽车美容课程。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一些课程的实训项目就放在南宁机务段现场教学,建筑工程类专业材料试验则完全交给柳州铁路工程试验中心进行,尽管教学成本有所加大,但教学效果比在校内进行要好很多。

(五)订单式合作

就是以培养定制式高技能人才为纽带的全方位合作。学院按照订单,根据岗位群和技术岗位的要求,与企业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聘专业师资,有的则直接采用企业的培训课程、培训教材,专业实践课直接由企业选派师资,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针对企业特点,渗透企业文化教育,量身打造高技能人才。近5年来,学院共有5000余名学生由企业选聘到订单班、半订单班学习培养。

(六)互动式合作

就是由校企双方按照各自的优势,合作举办一个专业(班),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参与招生宣传,在新生中组建定向班,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派出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课程教学和特色课程开发,参与面向企业的特色教材的编写,并向该专业实训基地投入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和顶岗实习的机会,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对学生学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我院与深圳迅方通信有限公司合作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与南宁铁路局多元投资集团合作举办装卸机械班就是如此。

(七)创业式合作

就是由企业投资举办一个可经营的实训场所,完全交由学生自主实践,企业通过设立场所拓展经营市场,学生通过实训掌握经营本领。我院通信技术、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等专业与柳州移动公司合作举办手机营销、维修经营部,店员、会计、店长完全由学生担任,学院、企业不干预经营活动,只委派指导教师辅导。

二、改善生态,建立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多赢共惠

从我院校企合作实践可以看出,只要是校企双方有共同需求就有合作存在的基础,但合作载体形成之后如何稳定运行、发挥作用,能否形成长效运行机制,这是一个存在的现实问题。我院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积极推动,有效管理”的运行机制,确立了多赢共惠的校企合作指导思想。

(一)在组织上,针对不同行业和区域经济情况,积极推动组建不同的合作组织

一是我院依托铁路行业背景,2008年筹备成立了16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广西第一家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设立了集团理事会,理事会下设专业建设委员会、技术服务与培训委员会、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委员会。校企间达成了基地共建共享、人才共同培养、师资共培共用、领导定期晤商的合作共识,共同发表了《柳州宣言》,建立了职教集团网站,定期出版集团通讯。职教集团的组建扩大了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校企资源整合、融通、共享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平台;增强了学院对行业企业的吸引力,降低了校企合作成本,促进了校企多边、多向、集团式发展。

二是针对从行业管理移交给政府办学,地方政府对学院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期望,学院2006年发起成立了产学合作促进会,旨在发挥地方支柱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对学院新设专业的扶持作用。学院选聘了43位讲座教师、客座教授,充实了各专业建设委员会,形成了专业建设新机制。每年4月份我院专业调研月,专业教师都要深入促进会会员单位,或邀请会员单位专家到校召开座谈会,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每年9月份学院各系还有选择性地到会员单位慰问讲座教师和客座教授;学院迎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在历次专业剖析会上都有讲座教师和客座教授的身影和发言,得到了各级专家组的好评。

三是学院教学系与本地企业一对一组建校企联盟,构建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柳州电信公司与信息工程系发起成立电信联盟,向信息工程系捐赠200万元的通信设备,每年向信息工程系提供50个顶岗实习的岗位。

(二)在制度上,出台若干文件,积极推动校企合作,进行有效管理,规范合作行为

学院研究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若干意见(试行)》、《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规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校企合作的文件,从思想认识上、组织保障上、运行机制上、经费分配上明确校企双方各自的职责,理清了形式多样、多元共生的生态环境,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在内涵上,形成了“以岗导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我院在长期的校企合作中,形成了“以岗导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岗导学”人才培养模式是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形式。“以岗导学”中的“岗”,是指职业岗位(群)需求,即职业岗位特点、工作内容、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等;“导”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社会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岗导学”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地进行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四)在方法上,形成了双训、双聘、三定期和文化共生的现象。

双训、双聘,就是指推动教师参与企业内训,吸引企业员工到校参加培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实践课程教师,推荐高职称教师受聘企业技术顾问。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开放式的人才资源交流共享机制,促进了校企智力与人才资源互利互补,扩大了“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提高校企全面合作的水平和成效。

三定期,就是指校企领导定期会晤,专业委员会专家定期互访,校友和毕业生定期跟踪。

文化共生现象,就是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和谐共生。学院实训基地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在实训室的墙壁上悬挂与专业岗位有关的图片、标语、操作流程、实训项目说明、实训室管理规定等,使学生在实训基地能很好地感受职业氛围,端正职业态度;学院在职业指导中举办企业文化周、企业家讲坛,导入企业文化。如以弘扬“铁的纪律,团结协作,敢于负责,甘于奉献,奋勇争先”的铁路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培养企业未来健康职业人为目标的校园特色文化,是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种具有职业精神特质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职业意识,塑造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三、校企合作成效明显,学院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的外在表现,是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脉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的办学思路,是赢得社会地位和认可的关键。学院通过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校企合作载体、机制建设,“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一)学院成为自治区内有重要影响的高职学院

学院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合作企业的支持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突出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的特色,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办学成效得得了政府、行业与社会的认可,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高位,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获得教育部评估优秀,并被确认为自治区示范性高职学院,影响力与日俱增。

(二)学院专业建设在全国具有特色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学院将办学特色落实到专业建设上,在开放自身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行业和地方资源与有利条件,努力为学院发展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主动适应机制,将专业建设嵌入本地产业发展链中设计和操作,使人才培养、技术服务贴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获得自身发展的资源和动力。依托行业优势,围绕轨道交通等强势专业做文章,融入岗位要求,参照轨道交通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和教材,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把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形成学校、行业、企业的课程评价机制,建设师资雄厚、条件优越、基础扎实的重点专业群,同时,重点专业群的提高和发展带动了汽车与制造、土建等面向本地经济发展的骨干专业的提高和发展,形成了示范效应。

[1] 高等职业院校开放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 童炳金,林洪辉.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与机制创新[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 叶鉴铭.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猜你喜欢

校企我院实训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