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地区人工养殖蟾蜍主要疾害及防治

2012-08-15王德青唐鑫生

黄山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蟾蜍蝌蚪水蛭

王德青,唐鑫生

(黄山学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蟾蜍俗称癞蛤蟆,在分类地位上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黄山地区人工养殖的蟾蜍为中华大蟾蜍 (Bufo gargarizans),分布于我国除西藏、新疆、宁夏、广东以外的各省区。它不仅是捕食害虫的田园卫士,而且全身是宝,蟾酥和蟾衣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其肉味鲜美,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药、肉、生态兼用动物。近年来,黄山地区在蟾蜍养殖上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在直接创造其药、肉用方面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建设生态茶园、果园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笔者在2007年3月-2011年9月对黄山地区的蟾蜍养殖进行调研发现,在野外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蟾蜍在人工养殖时也非常容易患病,许多养殖户也因为没有相关经验而损失惨重,现将人工养殖过程中蟾蜍常见疾害及其防治措施予以总结。

1 腐皮病

腐皮病又叫烂皮病、脱皮病。蝌蚪、幼蟾蜍、成蟾蜍均可发病,常年可见。

1.1 病因

多因饵料单一,维生素A缺乏等原因导致蟾蜍的体质差,养殖或捕捉时遭受创伤,抗病力下降,从而感染各种溶血性病菌如嗜水气单胞菌等病菌引起。[1]

1.2 症状

病初蟾蜍的头部失去光泽,出现花纹状白斑;接着表皮层脱落,真皮层开始腐烂,露出肌肉,并逐渐蔓延到躯干部和背部,四肢和吻端症状尤其明显。严重时,指骨和颌骨外露。解剖病蟾,可见肝脏肿大呈青灰色,肾脏石质化,肺和心呈暗灰色。病蟾厌食、迟钝、消瘦,一般病程10-30天死亡。该病发病快,传染性强。

1.3 防治

1.3.1 预防

1.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尽量保持低密度养殖。饵料要求多样化、营养全面,多喂动物性活饵料及含有维生素A和其他维生素的饲料,增强皮肤抗病能力。经常保持水质清新。疾病流行季节要定期换水,每隔10-35天向养蟾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20g/cm3,水体也可用消毒灵全池泼洒,使池水每升含0.2-0.3mg消毒灵。

2.在进行捕捞、分池、运输等操作时要小心,尽量避免蟾体受伤;放养蟾蜍时,可用20mg/L的高锰酸钾浸洗蟾体10min后放养。

1.3.2 治疗

分离病原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如无条件可按以下措施处理:

1.皮肤消毒:对病蟾蜍浸洗消毒,用20mg/L人高锰酸钾和3%食盐水混合浸洗(注意不能用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因蟾蜍皮肤为辅助呼吸器官,血管丰富,用酒精消毒会因皮肤吸收而出现麻醉至死现象),15min/次,2 次/日。

2.发病的蟾池用链霉素300万单位/m3或庆大霉素12万单位/m3泼洒;病蛙用庆大霉素按4万单位/kgw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天。[2]同时用人用土霉素拌饲投喂,用量为0.2g/kg,连用3天。

3.增加饵料中维生素A的含量,成体可投喂鱼肝油胶丸,1日1粒,连喂3-5天。

2 红腿病

红腿病是根据症状命名的一种蛙病,病原复杂,常年可发病。

2.1 病因

红腿病是蛙类养殖中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疾病。该病病原体复杂,说法不一,但多数文献报道集中在嗜水气单胞菌和不动杆菌上。[3]多因养殖密度过大,蟾体受到创伤以后,蛙池中的条件性致病菌如嗜水气单胞菌和不动杆菌感染蛙体所致。

2.2 症状

幼蟾和成蟾都会发病。病蟾腹部和腿内侧皮肤出现红点、红斑、肿胀,部分病蟾趾、指充血或溃烂,蟾体瘫软无力,活动迟缓,不吃食,发病急,多在发病后5-10天口吐鲜血死亡。剖检可见肌肉充血呈红色,舌、口腔有出血性斑块,腹腔内有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内空虚,肠及输卵管等出血、发炎等。该病传染性强,几天内会使整个池内的蟾蜍全部死亡。

2.3 防治

2.3.1 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避免放养过密。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池水经常用1g/m3的漂白粉消毒。发现皮肤损伤者,及时转池,用3%食盐水浸泡蟾体25min。

2.在进行捕捞、分池、运输等操作时要小心,尽量避免蟾体受伤。

2.3.2 治疗

将病蟾捉入装有复方戊二醛(30mg/m3)和庆大霉素(20万单位/m3)溶液桶内浸泡,每日一次,每次15min,连用3天,同时配合灌服适量诺氟沙星、黄连素、维生素C、维生素K3,[4]临床发现治愈率可达90%以上。对发病的蛙池,用1.5g/m3的漂白粉或硫酸铜0.7g/m3进行清池,连用3天。对饵料台等用具用比上述药液浓度高10倍的药液浸泡处理30min。

3 红斑病

3.1 病因

由细菌和真菌感染所致。

3.2 症状

多发生于蝌蚪的发肢芽形成期,患病蝌蚪在腹部有许多血斑,并在水面上打转转,数分钟后下沉死亡,此病危害很大,往往造成全池暴发性流行,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

3.3 防治

注意蝌蚪池水质和饵料卫生,定期用生石灰水消毒。一旦发现蝌蚪患此病,迅速将池内蝌蚪用网捞出,按2万尾蝌蚪用160万单位青霉素和100万单位链霉素的混合溶液将蝌蚪浸泡30min,并对池水消毒;或用鱼康使池水呈0.5g/m3或硫酸铜使池水呈0.7mg/m3。

4 肠胃炎

4.1 病因

本病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喂饲霉变饲料或不易消化的饲料,或进食过饱,水温急剧变化或饵料腐败变质,栖息环境恶化所引起。多发生于春夏和夏秋之交。

4.2 症状

病蟾初表现为焦躁不安、东爬西窜、喜欢钻泥;后期无力,在池边或岸上不动,垂头弓背、伸腿闭眼,不摄食,反应迟钝,不怕惊扰,捕捉后很少挣扎。病蛙腹部肿胀,肛门充血红肿向外突出,病蝌蚪翻浮水面。身体明显消瘦,很快死亡。剖检死蛙,可见腹部积水,胃肠壁严重充血,肠腔内无食物,但充满脱落的粘膜和恶臭脓血,有的出现肠套叠现象。

4.3 预防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不饲喂霉变饵料,保持饵料台、池水的清洁卫生。防止过食,气温多变注意保暖。高温季节,饵料中按每公斤体重每日拌入50g大蒜头,连用4-6天。

4.4 治疗

投喂酵母片,每只半片,每日2次至病愈为止。成体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和复合维生素B,每日1次,连用2天。每千克饵料中拌入酵母2片,连喂3-5天。对病蟾蜍池用漂白粉溶液泼洒消毒。

5 直肠脱

5.1 病因

本病主要发生于成蟾蜍,多发生于出蛰后及胃肠炎病程中,可能与冬眠、疾病后体质下降有关。

5.2症状

直肠外露于泄殖腔之外约1-2cm。食欲减退,行动不便,体质消瘦。

5.3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充足的营养。对外露的直肠,用5%冷盐水洗净后立即塞入泄殖腔内,然后隔离圈养。

6 水霉病

水霉病又叫白毛病、肤霉病。蝌蚪、幼蟾蜍、成蟾蜍均可发病。

6.1 病因

多由于饲养管理不善使蟾蜍机体受损,饲养池水质恶化,感染水霉菌所致。各发育阶段均可感染。

6.2 症状

感染部位可见有棉絮状浅白色菌丝,继而菌丝根部深入肌肉内吸收寄主体内的营养,分泌有毒物质。由于机体外表损伤和毒素的作用,蝌蚪游泳异常。成体表现不安、摄食减少、体渐瘦弱。水霉菌可使卵或胚胎霉变,进而死亡。

6.3 预防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防止蟾蜍体表损伤,定期更换和消毒饲养池水,控制水体有机物质含量。

6.4 治疗

用紫药水或3%食盐水涂抹皮肤伤口,至伤口愈合。对患病的蝌蚪和成体,可用5%盐水浸洗局部,或用紫药水涂抹局部或用10ppm高锰酸钾浸洗1-2小时,每日1-2次。

7 烂鳃病

本病主要危害蝌蚪的鳃组织。主要发生于4-12月。

7.1 病因

由于饲养池水质恶化,粘液球菌或鳃霉菌侵人蝌蚪鳃组织所致。

7.2 症状

患病蝌蚪初期鳃组织充血、出血,后期鳃丝腐烂发白,鳃部糜烂,鳃上常附污泥和粘液,呼吸困难,常独游于水的表面,行动迟缓,终因其他病菌混合感染而死亡。

7.3 预防

保持水体清洁,防止水质恶化。定期用生石灰对蝌蚪池水进行消毒。

7.4 治疗

将蝌蚪转移至清洁的蝌蚪池中,用铜铁合剂(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配合)浸洗消毒,浓度为0.7ppm,浸洗10-20min。更换池水,对池体消毒,每亩(水深1m)用生石灰15-20kg,全池泼洒。

8 气泡病

8.1 病因

本病主要危害蝌蚪,多发于炎热的季节,水体过肥,长期不更换池水,有机质发酵分解释放氧气、氮气,使水溶解氧过饱和而呈气泡状析出,蝌蚪摄食吸入气泡使胃肠充满气体,引起腹部胀满而发病。

8.2 症状

发病蝌蚪胃肠充满气体,腹部膨胀,身体失去平衡,仰浮于饲养池水面而死。

8.3 预防

勤换水,保持池水清新。池中水生植物不宜过多,池水不可过肥。

8.4 治疗

立即转池或者更换池水,停食2-3天,池内泼洒2%的硫酸镁溶液。

9 白内障

9.1 病因

蛙的白内障是以患病个体眼睛出现白内障外观症状命名的疾病。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有寄生虫性的也有细菌性(如脑膜炎败血黄杆菌)的。[5]本病常年可见。

9.2 症状

最明显的症状是1-2个眼球变白(白内障),出现白内障的眼球视力消失。解剖眼球发现其晶状体仍完整,部分病蟾身体呈间歇性弯曲(歪脖子),慢性患病个体在晚期还因产生大量腹水而出现腹部臌胀。剖检可见肝脏颜色变淡、微肿大,双腿肌肉红色,伴有红腿症状等。

9.3 防治

定期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发现皮肤损伤者,及时转池或隔离饲养。发现病蟾,立即在饵料中加入万古霉素或水中泼洒万古霉素。

10 车轮虫虫病、舌杯虫病

10.1 病因

在蝌蚪期受原生动物如车轮虫、舌杯虫等侵入体表(内),使寄生部位的皮肤组织损伤,继而细菌感染发病。

10.2 症状

车轮虫虫病、舌杯虫病等外寄生虫病多发生在密度大、蝌蚪活动缓慢的池中。寄生部位皮肤青灰,黏膜白色,组织溃烂。得病的蝌蚪全身布满虫体,肉眼可见尾鳍粘膜发白,并深入组织,严重者全部尾鳍被腐蚀。患病蝌蚪呼吸困难,常常浮在水面上。食欲减退,行动迟缓。

10.3 防治

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更换饲养池水,保持池水清新,并用铜铁合剂对池水消毒,浓度为0.7ppm。同时,降低放养密度,扩大蝌蚪活动空间,改善饵料和水质条件,避免此病的发生。

11 水蛭寄生

11.1 病因

因水蛭寄生于蟾蜍体表引起。

11.2 症状

蟾蜍体表可发现水蛭寄生。多寄生于背、腹部皮肤。由于大量失血导致蟾体消瘦、严重贫血、皮肤苍白、食欲减退,行动迟缓。

11.3 预防

饲养场地及饲养池定期泼洒生石灰,保持池水呈弱碱性。蟾蜍放养前加强检查,如发现有水蛭寄生,应及时杀灭后再投放。

11.4 治疗

挑出病蟾置于10%氨水或3%盐水药浴20-30min,使水蛭脱落水中后压死。如体表有少量水蛭寄生时,也可在水蛭上涂少量清凉油,待水蛭脱落后,再将水蛭压死。同时在蟾蜍的体表损伤处涂上紫药水。

12 常见敌害

1.蟾蜍卵的天敌有剑水蚤,咬食蟾卵和1周龄以内的蝌蚪,但调查发现小蝌蚪一周后又可食剑水蚤。因此产卵池及孵化池的水要严加控制。

2.蜻蜓幼虫水虿是蝌蚪的天敌。水虿可从蝌蚪腹部将其咬死。防治方法:可在池岸喷洒“敌敌畏”,避免蜻蜓在池内繁殖幼虫。

3.肉食性鱼类、水蛇、鼠类、蚂蟥、龙虱幼虫、水螳螂、划蝽幼虫、松藻虫等都会危害蝌蚪,应注意清除。防治方法:可在放养前进行清塘捕杀。

4.一些鸟类也是蝌蚪的敌害。如翠鸟,常于黄昏时飞来铒料台抢食铒料又捕食蝌蚪。防治方法:池边拦网、驱赶等。

[1]周常义,陈晓凤,吴俊林,等.牛蛙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317-321.

[2]乔志刚,李用芳,张会永.美国青蛙腐皮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因素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00,27(2):70-72.

[3]胡成钰,洪一江.牛蛙红腿病病原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0,6(2):126-128.

[4]邓德芳.棘胸蛙红腿病防治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9,(6):200-201.

[5]周永灿,朱传华,陈国华,等.虎纹蛙白内障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防治[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1,3(1):16-21.

猜你喜欢

蟾蜍蝌蚪水蛭
海里的巨头蝌蚪
蟾蜍是谁?
楚王自赐鹭鸶餐一一话说水蛭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远行的蟾蜍 外一篇
从蝌蚪到青蛙
水蛭炮制前后质量分析
小“吸血鬼”水蛭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