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论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2012-08-15

河池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舆论政治思想

黄 超

(广西工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网络舆论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网络舆论传播具有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体、即时性、个人化、超文本等特点,网络舆论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舆论传播的信息内容是自由的、海量的,信息来源是多元的。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匿名性,海量的信息可以自由的传播;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可以借助于网络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搜索自己所需要的数据,与教育者在网络上地位是平等的,摆脱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你传我受”的被动教育方式,教育者的主导性与受教育者的自主性,由于网络社会使其角色常常发生转换,给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

当前,网络舆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受信息来源的限制,网络舆论与真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报道和传播的事件本身不够确切,有些甚至是谣言,而网络就成了这些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误导舆论走向。大多数网民面对此类消息,很少质疑其真实性,还产生了网络黑社会等利益群体利用网络操控舆论。这些现象给网络舆论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价值冲突的挑战

网络的交互性特征为网络传播新闻、进行舆论监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普通群众拥有了话语权,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可在网上自由的畅游,吸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网络正在成为民意表达和商业资讯展示的重要场所。网络的开放性、无国界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真正实现了无障碍,天涯咫尺已经成为了现实。网络舆论已成为意识形态、各种文化输入、输出最快捷、方便、有效的载体。异质文化的交流、对话、碰撞与融合与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对比,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变化形态,它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导致价值判断、选择的迷茫和价值行为的冲突,这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挑战。

虚拟的、自由、开放的网络文化,给人们带来了交互与渗透、共享与参与的平台,网络舆论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也在潜移默化着人们的情感、心理、认知与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等等。

(一)网络舆论的异质性导致价值观的倾斜

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深受网民的喜爱,网络舆论以其特有的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特性吸引着广大网民,人们可以在网上不受任何拘束地发表言论,坦承自己的观点,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相处的,摆脱了现实社会的那种等级观念,在网上普通民众均可享受到现实生活中没有的话语权。

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信息处理优势,在网络上具有绝对的话语权,除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增长点外,也带来与异质化的非本民族的文化,表现在网络文化全球一体化的“文化殖民”,强大的网络攻势,使其它国家的网民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他们的影响,从价值标准、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等几个方面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青年学生求知欲强,但心智不成熟,很容易被网络信息感染,容易被网上信息所迷惑,受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思想上容易产生混乱与动荡,使民族影响力下降,导致价值观上发生倾斜。

(二)网络舆论的多元性导致价值取向紊乱和道德判断力削弱

在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处在一个“熟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熟人”间的相互监督,为维护自身的尊严,自律性比较强,人们的意识形态比较强烈,道德行为规范相对严谨。而在网络舆情环境下,网络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导致网民的价值观念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导致社会道德生活出现双重标准或多重标准,难以保持多样化的统一,加上网络信息不受时空的限制,网络传播的不设防,网络的“虚拟化”、“数字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网络信息的发布很少有人干预,导致大量的暴力信息、黄色信息、甚至是反动信息在网上肆意的传播,网络传播的信息是海量的信息,信息的产出不能也不可能用法律的形式加以控制,加上法律的控制还处在是提倡言论自由还是控制言论自由的尴尬境地,网络管理员不能也不可能对每一条发布的信息进行监管。导致网络舆论的道德选择迷惘、人们价值取向紊乱。

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文化安全威胁的挑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了不可替代的交流工具,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匿名性导致了人们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吸收知识,也可自由的发表言论,它是一个不设防的交流平台,网络舆论对社会的意识形态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一)网络舆论意识形态性对舆论安全观的挑战

随着以网络为代表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网络舆论己逐渐成为各种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高效、快捷的载体,对人们社会生活与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而高校做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历来是各种文化渗透与各种舆论必争之地,由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等特点,加上高校是一个崇尚学术自由的环境,高校做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快速发展的网络舆论环境势必会给高校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健全,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复杂的网络舆情环境下,有些信息难辩真伪,特别是打着“民主、自由”幌子的言论,深深地吸引着大学生,但网络舆论的负面信息错综复杂,让他们不知所措,给正确地认识事物带来偏差,这一点在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谣言事件及西藏拉萨的“3·14打砸抢烧事件”舆论报道等一波又一波反华舆论恶浪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在网络社会里,网络舆论可以自由的传播,人们的个性得到了极度的张扬,人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表达自己的思想,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人们在网络社会行动过于自由,导致“自我”意识极度的膨胀,使大学生生进行信息传播与利用信息时不加考虑的随意、自由,如发布假信息、舆论盲从、人肉搜索甚至网络暴力等屡见不鲜,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舆论安全形势严峻。

(二)网络舆论传播的下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

网络舆论传播的信息参差不齐、真假难辨,让大学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播信息,加上他们的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很容易被外界的舆论左右,受外界的影响。

尽管高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净化网络环境,尽量引导大学生朝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的价值观方向发展,但由于网络开放式的传播途径与特殊的舆论机制,使得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具有复杂性与难控性。在传统的舆论模式下,人们只要根据社会的培养目标,对传播的信息内容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播就可以了,完全是“你传我受”的模式,比较容易把握舆论的导向。而在高速发展的网络社会,网络信息的传播是开放的、即时性的,网络舆论很难进行调控与管理,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自由的发布与传播信息,同时也可自由的选择与吸收信息,网络管理人员不能也不可能将所有的负面信息进行过滤。导致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对网上信息难以鉴别其真假,全盘吸收,给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信息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虽然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好处,但是也给恶意侵害行为送去了工具和武器。早在20世纪60年代,利用计算机犯罪就屡见不鲜。近年来,电脑黑客的攻击,有人统计,欧洲网站一年内受到黑客的攻击高达3.8万次,而且只有1.3万次被阻止了,还有2.5万次使网站受到了损失,病毒的侵害也越来越频繁。最有名的是2000年2月7日至9日,正当中国人还处在欢度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时,黑客们在大洋彼岸策划了一连串的惊天动地的事情,他们连续攻击了美国网络最热门的几个网站:yahoo.com,Amazon.com,CNN等,连我国的新浪网都没有能幸免。三天的攻击,造成了12亿美金的损失。发生此类现象,有的大学生认为黑客们真有本事,不是批判地对待此事,而是带着欣赏的眼光赞扬此类事件,甚至在网上讨论如何当黑客攻入他人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高校如何培养学生正确地获取、辨别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会如何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学习、生活与工作服务,更需要在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与危害时及时的进行自我保护,具有抗“病毒”的能力。

三、网络舆论环境下面对教育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教育空间与环境的挑战

网络的出现给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思想交流的阵地,人与人之间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交流是自由、平等的,而且是无国界,在网络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说天涯咫尺,也就造就了“宅男”、“宅女”次文传播成为常态。做为高度开放化、自由化、虚拟化、匿名化的信息传播系统,网络舆论的兴起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而且构成了大学生的第二学习空间与生存空间,自由、开放的网络舆论给过着程序化生活的、处在“三点一线”生活简单固化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目前,高校的思想教育课程设计及思想教育工作大多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来展开的,但做为当代大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网络社会,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接收所需要的信息,必然会产生许多不同于现实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思想政治心理问题,虽然许多高校也采取了不少手段、运用不少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了建设,如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等等,增加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进行具体的操作还处在一个模糊、探索状态,仍注重现实社会的思想教育。在网络舆情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与环境的挑战。

(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教育效果评估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和管理者为了检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有效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经验总结而运用测量、统计、系统分析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现象、活动程序的价值判断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与手段,根据培养人才的目标与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价值判断。是判断与考核思想教育工作是否有成效一个重要标准,也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一项重要工作。

如何科学有效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评估,一直是广大思想教育决策和管理者研究的课题。在网络舆论环境下,又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问题。首先,评估的指标更加复杂化。评价指标是思想教育评估工作的最基本评判标准,评估指标科学与否对评估结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是开展思想政治评估工作的基础。在开放、匿名、虚拟的网络舆论环境下,由于网络能起到“力量放大”的作用,任何一个细小的因素都会给结果带来巨大的影响,影响到最终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就更加复杂。其次,做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对象的大学生面对虚拟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思想行为的双重影响,其影响更为复杂,但做为评估的管理者队伍不稳定及专业化程度不高,受双重影响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有一定的难度。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到来,网络舆论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已经成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平台,成了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与行为,有意无意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与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的形成,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发展阶段,网络舆论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教育要及时关注和把握网络舆论的动向,加强对舆论的正确导向,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1]乐斌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1,(2):61-64

[2]谢新洲,汪良,田丽,等.网络冲击:从心理到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0-08-05,(11).

[3]陈宪民.合并高校发展中的文化重构的策略与实施[J].江苏高教,2011,(5):46 -47

[4]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舆论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