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学经典 知行合一重实践
2012-08-15郭建莺
◎/郭建莺
如何把“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号召贯彻落实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尤其是在班级工作中如何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实际,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学习经典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挑选古代名家的格言,摘录四书五经的名句,利用班会等活动时间,组织学生朗读背诵,让学生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自然是必要的,但是学生往往提不起多大兴趣。为此,可以组织一些别开生面的故事会,从真实感人的事例介绍到生动有趣的情节描述,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比如我给学生讲舜的故事,讲他不幸的遭遇,讲他大爱无疆终至家庭和睦,直至成为治国有方的统治者。同学们兴奋之余更会为舜惊天动地的孝心所震撼。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自己上台讲故事,甚至把故事带回家中讲给父母听。当然,如果能邀请一些家长来校参加班上的故事会,学生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学习经典不能停留于零散的古代伟人传奇故事的介绍,还应当学习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如《论语》《弟子规》《千字文》《道德经》的选读等等。这些文言文对初中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太容易理解的难题,是一项枯燥乏味的作业,因而更需要激发兴趣。我的做法是尽可能取得一些文科教师的帮助,以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近乎故事的形式,翻译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诵读,逐步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文学风采。久而久之,学生可以逐步感悟到为人处世许多实实在在的小道理,变得更具修养、更加文明可爱。
学习经典要知行合一重实践。学习经典,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最重要的是要把学生感悟到的真理运用到思、言、行之中。例如选读《弟子规》时,我要求孩子们努力去做善事,做好事,做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的事,同时设计“力行表”,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与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相结合,并加以细化,提出具体要求。如“家事部分”中对如下方面提出要求: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捶背按摩,为爸爸妈妈洗脚,说服爸爸戒烟等,要求每天至少做一件事。学生每做一件就在“力行表”上相应栏内打勾,再由家长打勾,最后交给教师检查。我还请别的教师来班上讲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然后引导学生写出立志报国的文章,表达爱国主义情怀。又如,在组织孩子们看电影《大师》,了解学习“大师”精神风貌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了本班“君子”“淑女”的八条标准,让同学们讲礼仪、有礼貌,讲形象,有气质;既活泼又严谨,既守纪又进取。长此以往,学生变化很大,现在不少学生都不同程度显示出了“君子”“淑女”之气。为了及时督促学生学到、说到、做到,在学经典行动过程中,我对每位学生学习功课的态度及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记载。
开展学经典活动以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他们开始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也懂得爱别人的父母;懂得珍爱家庭也懂得珍爱社会;懂得锻炼身体、努力读书既是一种“孝”的表现,也是一种有责任心的表现。同时,全班团结进取、积极向上,各科成绩优异,各项活动屡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