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2012-08-15段春晖
段春晖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安徽 安庆 246003)
浅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段春晖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安徽 安庆 246003)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专业建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影响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对策,以供参考。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现代物流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物流产业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方包括物流企业、企业物流部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以及少量外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包括由铁路、公路、航空、河海运输、港口、仓储、邮政、外经贸等传统行业转变过来的物流行业,还包括新兴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要,全国很多高职院校都积极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培养的大批物流人才在实际就业中又很难适应物流企业(部门)的工作。要解决二者的矛盾,必须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创新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完善教学与学生质量评价体系。使学生学有所需,学有所用,毕业后能真正适应物流企业(行业)的工作需要。
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科学论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高质量培养人才的关键与基础。近年来,随着物流人才需求量的逐年增加,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相当一部分院校是“跟风式”,专业开设之前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物流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其口径宽、专业涉及的内容广,包括物流规划设计、电子商务物流、运输物流、仓储物流、配送物流及其他多行业物流 (如商贸物流、农产品物流、港口物流)。所以,简单或没有进行物流人才培养方案认真细致的调研,盲目制定一个欠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会导致物流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物流专业毕业生难以高质量就业。
(二)课程设置偏理论忽实践
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的本科院校,它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零距离就业”,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到岗位就能熟练工作的学生,对于其掌握的理论知识并不看重。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仍按照传统的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课的三段模式设置课程,教材采用中专、本科或自考课本的较多。所以,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高职特色教育。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其实训条件的限制,80℅左右的课时都安排了理论课的教学,实训课程课时安排少,即使安排了一部分学时进行实训,其效果也不甚理想,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应有的技能。
(三)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时间也较迟。据了解,许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是从其他相关专业经过短期学习、培训后改行从事物流管理教学的。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和物流实践操作经验。部分教师教学还是过去陈旧的“满堂灌学习”教学理念,教学效果较差。
(四)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应该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怎样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依靠两个实训基地(校内基地、校外基地)建设。由于模拟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导致很多高职院校无力购买大量电脑、物流模拟软件及相关配套设备。而在校外联系相关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由于缺乏利益共享,所谓的实训基地只是学校与物流企业的简单签约、挂牌而已。物流企业很少有机会接纳学生到本企业实践操作,学校与实习基地没有真正深度合作。
(五)教学质量监督与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传统的教学监督与评价体系只是简单检查教师上课是否缺勤、迟到、早退,教案是否认真书写等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也只是看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主要是理论考试)如何。高职教育应该不是应试教育,而是“素质+技能”教育,所以传统的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不能适应高职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和学生的就业质量好差的需要。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未真正建立起一套比较合理的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
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对策建议
(一)明确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特色”战略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清晰、岗位要明确,同时培养目标要与当地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优势相结合。其次,人才培养目标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紧紧围绕物流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与创新。结合我院——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院应为安庆及周边地区培养大批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人才,结合安庆特色物流经济发展,利用自身教学资源和整合社会资源的基础上,以物流运作需求为导向,以物流功能为指导,立足安庆,培养能从事农产品物流、化工物流、商贸物流及港口物流的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养,从事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和物流市场调研与开发等岗位群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最近被批准为中央财政支持的省级特色专业,因此,院系领导应抓住这个大好发展机会,细分物流管理专业(如农产品物流、港口物流、特种物流)、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与安庆市最近提出的加快物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结合,打造具有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自身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加快“特色专业”建设步伐。
(二)加强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突出实践部分
近年来,物流管理方面的教材版本特别多,同样一门物流管理课程有很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教材都是相互抄袭,具有很强的重复性,并且基本上是陈旧的、理论性内容。不能适应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需要。因此,物流教研室应积极组织物流专业教师与相关物流企业(行业)专家、技术骨干进行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突出实践”的校本教材,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实训大纲与指导册,形成本校自己的有自身特色的教材体系。同时,应结合物流业发展的趋势与要求及时对教材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修改,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提出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三)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建设的时间较短,师资一直是制约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一方面,为了保证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开展,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既有高校教师资格和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德才兼备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另一面,物流管理专业应积极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立一支职业技能较强,专业能力分布合理的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外聘教师队伍。最后,在专业教师年龄结构、职称构成、学历层次等方面,形成“梯队”结构。结合很多教师不是科班物流专业毕业的现象,院系应增加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外出进修机会,利用寒暑假及空闲时间安排教师到物流企业(行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
(四)加强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夯实实践教学基础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同样要把物流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一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规范的物流管理实训室,购买相关物流操作模拟软件(如物流沙盘实训软件、第三方物流模拟操作软件等)及物流设备模型(叉车、托盘、吊车、分拣系统等),满足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践操作和参观的需要。二是建设适宜的、深度合作的校外物流实训基地。院系领导及物流专业教师要走出去,认真调研符合“工学交替”、物流设施设备比较完善的物流企业,积极与其进行沟通协调,本着“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洽谈合作事宜,把实训基地真正建设成为学生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平台。
(五)更新教学监督管理与评价方法,建立健全教师教学与学生质量评价体系
1.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在严格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项目导向模块化教学质量标准,对项目选择、项目任务和教学内容确定、备课、授课、实训、考核、应提交的工学成果等工学结合全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质量合格标准,依据此类标准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考核。建立教师运用 “项目驱动法”进行情景教学的评价制度,逐渐改革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日常教学水平高低与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及学校技能大赛获得的名次相挂钩。
2.树立全面质量观、全程管理观、全员参与观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意识,建立行业协会、就业(用人单位)、学校、学生及家长和研究机构五方共管共监的开放性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全程监控教学质量各环节,特别注重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信息调查,根据岗位工作实际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的滚动修改,完善“教、考分离”的质量监控体系。
3.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与实践技能的评价。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强调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在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时,不能按照中小学学生的衡量标准来评价(理论考试分数高低),而要按照其整体素质和技能掌握情况来评价。针对这种考核评价方法,我们可以设置相关标准来进行。全面素质方面可以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职业技能方面可以从仓储业务技能、运输业务技能、配送业务技能、货运代理业务技能、物流仓储规划设计技能、物流配送优化设计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改变现在纸质化考试方法,采取实践操作和现场回答、物流方案设计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考证,要求学生毕业时要多证毕业(一张毕业证、多张职业技能证),作为物流管理的学生应鼓励他们报考助理物流师、电子商务师、营销师等,通过考证,可以考查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也突出了高职院校“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物流专业知识及相干专业课程的自觉性和目标性。
四、结语
国务院于2009年3月10日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大物流业的发展,把物流业培养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适应物流企业(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人才。
(注:本文系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成果)
[1]胡晓乐.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0):206-207.
[2]孙功苗.高职物流专业人才模式探讨[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6.
[3]王荻.项目驱动教学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07,(36):17-18.
[4]邢晖.多角度解析“工学结合、半工半读”[J].中国教育报,2006,(11):15.
[5]许利民,张连生,苏海青,于桂宾.浅谈工学结合[J].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27-29.
[6]程欣.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物流报,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