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清靠自洁,人正靠自廉
——苏东坡的亷政思想与实践扫描

2012-08-15饶晓明饶学刚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廉泉东坡苏东坡

饶晓明,饶学刚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系,广东佛山528300)

泉清靠自洁,人正靠自廉
——苏东坡的亷政思想与实践扫描

饶晓明,饶学刚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系,广东佛山528300)

用什么标准评价官员和选用官员,怎样做一个好官员?苏东坡要求把“廉”字放在首位来考察官吏应具有的素质和表现。“功废于贪,行成于廉”,俭以养德,廉以清政。泉清靠自洁,人正靠自廉,官的清廉与泉的清冽是同一词义语。东坡以为只有“务从俭约”,“割爱为民”,并身体力行,减轻群众负担,多为百姓吃苦,非义之财切莫沾,才能得人心,得天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苏东坡;清廉政治;泉清靠自洁,人正靠自廉;割爱为民

治理国家,少不了各类官员,用什么标准评价和选用官员,成为历代政府首脑治政的头等大事。苏东坡《六事廉为本赋》,以副标题“先圣之贵廉也如此”为中心论题,以周代用人六事为重要切入点,对“廉”政进行了具体阐述和探索,演奏了一曲“功废于贪,行成于廉”的治政警歌。六事是: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善心),二曰廉能(才能),三曰廉敬(敬业),四曰廉正(公正),五曰廉法(守法),六曰廉辨(辨是非)。归根到一条,即要求把“廉”字放在首位来考察官吏应具有的六项素质和表现。就是说,在所有的官吏素质中,“廉洁”是根本;这一点做到了,官吏六项素质也就完备了。

东坡凭借启发教育、身体督行和模范示众的方式,以“廉”为灵魂而塑造自己的政治人生。

一、泉清靠自洁,人正靠自廉

“泉”者“白水”也,从岩石里冒出来的白水自然称“泉”,表明了它的本质就是皎皎洁白的。“泉”是横空出世的地球主宰,是绵绵不绝的生命血液,是永恆无尽的人类源泉。廉泉滋润万物壮,一洗人间万事非。当人们遭受人性弱点,如自私、贪婪、腐败、残忍的凌辱时,就马上追求纯洁透亮的清泉来,就要想到唐尧、虞舜、周公等理想的时代,想到包拯、海瑞、于成龙等青天廉臣来。古今该有多少人为廉泉清官做文章,该有多少人为清官廉泉竖碑石,如张太守的廉泉、柳宗元的愚泉、周敦颐的濓泉、欧阳修的酿泉、孟震的君子泉、张家界的黄龙泉等。为赞颂东莞黄旗山南麓的廉泉,广东东莞籍廉臣卢祥写有《廉泉箴》,道出其中真谛:“泉流之冽,士行之洁,润下之泽,出而不竭。”“泉冽如昔,酌之濯之,以荡以涤,既涤而襟,始终如泉,无贰而心。”[1]可见,泉之清冽与官之清廉是同一词义语,形成了中华传统的独特的泉文化现象。

苏东坡一生爱游名泉。在凤翔游润德泉,在杭州游虎跑泉、安平泉,在密州游卢山三泉、雩泉,在徐州游雾猪泉,在黄州游兰溪清泉、西山菩萨泉,在庐山游温泉,在虔州游廉泉,在惠州游汤泉,北归度岭游鸣泉。每游必作。与其说是描绘各类名泉的澄澈晶莹的美态,倒不如说是赞美先贤平民的高风绝尘的品格。即是晚年,他仍不忘先贤的鸣泉之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北归途中过大庾岭,作《鸣泉思》怀念周公。

泉清靠自洁,人正靠自廉。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一月,苏东坡39岁,第一次外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市)知府,以清泉自况,就写过《雩泉记》文和卢山《三泉》诗。“皎皎岩下泉,无人还自洁。不用比三星,清光同一月。”以此显示自己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解脱,如同泉寂居深山无人侵犯污染它,始终保持“自洁”纯净的品格,其关键点在于他实现了人与自然(泉)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类自身心灵的和谐,形成一种身心皆空、物我相忘的东坡密州超然文化现象。

哲宗元祐七年(1092)二月,苏东坡知扬州,与故友苏伯固游蜀冈。伯固面对美好自然风光即兴赋诗,东坡次其韵抒情言志,送广东提点刑按李孝博奉使岭南:“渡江吊狠石,过岭酌贪泉。”他有意识地借泉做廉政的文章。

广东南海县石门,有水名贪泉,水澄如镜。相传人饮此水就起贪心,即是“廉士亦贪”。车来马往的过路人,再么唇干舌燥,也只好望泉兴叹,没有一个敢妄自饮用的。然而,以操守清廉著称的、东晋新升任的广州刺史吴隐之就不信这个邪。他走马上任路过贪泉时,破例酌而饮之,还放歌抒怀:“古人云此水,一歠(chuò淖,‘饮’的意思)怀(招徕)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2]在当初“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的高额收入形势面前,吴隐之没有把广州刺史当肥缺,始终保持清明廉洁,不占不贪,还贪泉一个清白。[3]任期满了后,他从广州乘船返回建康时,与赴任时一样,依然身无长物,两袖清风。吴隐之为官24年,直到去世,仍“淸风肃然,老尔弥笃”[4],成为一代有名的廉吏。

东坡诗的“酌贪泉”故事启示我们:广州刺史吴隐之饮贪泉而不贪,如同贪官饮廉泉而不廉一样,可见造物主决定不了泉之贪、廉,更主宰不了官之清、污。泉之贪、廉,官之清、污,关键不在于外界事物的作用,而在于个人的抗贪拒腐的修养和意志力如何。是伯夷叔齐也好,还是吴隐之也好,他们不忘先贤廉洁遗训,坚持清廉“不易心”:一颗不变的善良的心、清廉的心、正直的心;即使饮了贪泉也不会改变清廉名节。吴隐之所以有胆识敢饮贪泉,是因为他面对贪泉无贪欲,抗腐拒贪,洁身自好。贪,并非泉的本性,更非人的本性。“不贪为我宝,安步当君车。”(苏东坡《无题》,以下只注篇名)当今社会上流行的“权力腐败论”,我以为不能视为绝对规律,还应以官员个人的本性根基而定。

再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八月,苏东坡59岁,贬官惠州,过虔州(今江西赣州),慕名造访当地名贤隐士阳孝本。他们登郁孤台,游祥符宫,观廉泉,夜话并写诗,言志抒情:“朅(qiè切)来(朅来,“离去”意)廉泉上,捋须看鬓眉。”东坡更是有意识地借泉做廉政的文章。

江西赣州古城区东南有一水澄如镜的泉。相传南北朝刘宋元嘉年间,一夕雷震,泉忽涌出。张姓太守官风廉洁。百姓得知他常饮此水,便掘井储水,并称此水为“廉泉”。宋知军越履祥建“廉泉亭”。[5]

东坡为何要写《廉泉》诗?“有廉则有贪,有慧则有痴”,“毁誉有时尽,不知无尽时”,“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水清石瘦便能奇”(《与毛令方尉游西菩寺二首》),“君子如水,因物赋形”(《仁宗皇帝御书颂》)。上述“廉泉”诗句,揭示了廉与贪、慧与痴、毁与誉等辩证统一的人生哲理;道明了水、人亦即自然与人和谐关系的最真实自然的本质——“清白”。但决定它们的不是物而是人,不是饮什么样的水,而是人临泉有无拒贪(贿)守廉(洁)的自觉意识和清醒意识。古人说得好:“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唐]姚合也自警说:“近贫日益廉,近富日益贪。以此当自警,慎勿信邪谗。”[6]只要你具备了“拒贪(贿)守廉(洁)”的这一自觉意识,你就能聪明一生,岿然屹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这点看来,“常到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俗话,应当从我们的口语词典中删除出去。

柳宗元自谓愚泉而不愚,吴隐之勇饮贪泉而不贪,周敦颐自称濂(浅)泉而不濂;渔父以沧浪水洗脚未必能洗洁净,许由隐居以淄水洗耳难脱邀名之嫌。东坡《廉泉》诗里这几个古代名典,无一不在告示人们:人性的塑造是始终离不开“泉”一般的清、明、廉、洁的风范的。“廉者为我廉”,自然会进入“我影投廉泉,水洁清我心”,“好在水中人,到处相娱嬉”的美妙精神境界。

当今有许多人拥有万贯家产,还有别墅、美女、豪车,身体也棒,但为何还叫不幸福而痛苦?揭开微妙秘密,便得知他们整个生活里,短缺了像泉水般的重要元素——廉洁。

二、“功废于贪,行成于廉”

廉洁的对立面是腐败,腐败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社会而滋生。历朝的腐败无不脱胎于人性弱点:自私、剥削、侵占、贪婪、贿赂、淫逸、残忍,造成贫富悬殊、分配不公,这是一切罪恶的总根源,甚至影响了各个朝代政权的更迭。现代哲学家王亚南指出:中国古代官僚生活就是贪污生活。又说:中国古代的一部二十四史,其实就是一部贪污史。尽管各朝代灭亡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但是都无法逃脱兴亡周期率的轮回:从王朝初期狠抓反腐败斗争,到王朝中叶后反腐败制度渐渐松弛,变得有名无实,再到王朝后期便腐败盛行导致王朝灭亡,然后新王朝又从头开始一轮新的轮回[7]。

俭以养德,廉以清政。自黄帝、唐尧、虞舜以来,历代贤明君主志士都视此为治政的根本。“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贪图安逸享乐)可以亡身。”[9]苏东坡进入仕途之后,把君民的关系比作鱼和水,“人主失人心则亡”,把勤俭治国、廉政爱民当作他生命信条。现拾典型数例以告今人,不无启发。

(一)“务从俭约”,“割爱为民”,停办灯会

神宗熙宁二年(1069),苏东坡时年34岁,任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及开封府推官。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冗吏、冗兵、冗费沉重:“自经熙宁饥疫之灾,与新法聚敛之害,平时富民残破略尽,家家有市易之欠,人人有盐酒之债,田宅在官,房廊倾倒,商贾不行,市井萧然。”(《上吕仆射论浙西灾伤书》)而皇宫仍每年照例举办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的灯会。

浙灯,浙江民间工艺品。元宵赏灯,自然是好。老百姓制作或经营此灯,或出息借债劳动,指望靠此增加收入。皇帝下旨减价收买,百姓自然血本无归。苏东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谏买浙灯状》,劝告皇上要“务从俭约”,“深计远虑,割爱为民”,不要“以奉二宫之欢,而极天下之养”,举办灯会。这一状文呈上后,很久不见皇上反应。东坡仍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倾尽全力,再次呈《上神宗皇帝书》,直言不讳:“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人心之于人主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如农夫之有田,如商贾之有财。木无根则槁,灯无膏则灭,鱼无水则死,农无田则饥,商贾无财则贫,人主失人心则亡。”他还利用神宗喜听“聪明睿圣,追迹尧舜”好话之心态和“裁减皇族”,“至明至断”的先例,再次端出唐太宗、唐明皇纳廉吏之谏,诸如李大亮停献名鹰、倪若水停采䴔䴖、苏许公停织半臂背子、李德裕停造银盝子等的事典而力谏皇上,再次申诉“当此凶岁”,“三农作苦”,“灾旱相继”,“物力凋弊”,百姓不堪重负之苦,而冒着杀身之祸为民请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神宗皇帝终于采纳了东坡的谏言,停止举办灯会。

(二)“淮水一涨,百沟皆壅(堵塞),无益于事”,停修八丈沟

元祐六年(1091)八月,苏东坡知颍州(今安徽阜阳),停修八丈沟,惊动朝廷。

八丈沟系古代人工运河。起自河南陈州(今河南淮阳),道经安徽界首、太和、阜阳,止于颍上县江口、谢桥间,即介于颍河和济河间。为了免除水患,陈州知州胡宗愈,计划从陈州境内开挖一条直通淮河的人工河。最为简便的是,只要拓宽、延长邓荚沟(古沟),就可直达淮河。元祐四年(1089),八丈沟开工。元祐六年,东坡上任颍州知州,对这一工程十分关心。他到任两月,就访问颍州境内诸水父老百姓及地方官吏,渐渐地对此工程产生了疑虑。急派教练使史昱等精干官吏,对自蔡口至淮上的计划开河地段实地测量。每25步立一竿,每竿用水平尺测量高低尺寸,共立5811竿。经过两个多月的测量,摸清了淮河汛期水位要比新开沟地域高出近一丈的情况,得到了每遇淮水涨溢,颍河下口堵塞不通,众水“横流为害,下冒田庐,上逼城廓”的第一手材料。八丈沟一开挖,大汛时,不仅起不到排水作用,反而遭到淮河逆灌,颍州将面临八丈沟上下游洪水的夹击,“禾稼无遗类矣”,颍州城也难保,只好“颍人代陈受患”;何况开挖八丈沟要“起夫(农夫)十八万人,用钱米三十七万贯石,开沟之后,又别夺万寿等三县农民产业,不知凡几千百顷”的巨大花费。东坡不得不于元祐六年八月、九月、十月,连续撰《申省论八丈沟利害》(之一)、《申省论八丈沟利害》(之二)、《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三次上书朝廷,具体阐述了开八丈沟弊大于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朝廷,停止了八丈沟的开挖,颍州和颍上人民避免了因规划错误而导致的劳民伤财的大灾大难。至今阜阳群众还在念记东坡这位百姓父母官。

(三)“吏缘为奸,民极病之”,故罢万花会

哲宗元祐七年(1092)二月,苏东坡赴龙图阁学士充淮南东路兵马铃辖知扬州军州事任,上《扬州谢到任表》:“江淮之间久罹水旱之苦,邻封二浙,饥疫相薰,积欠十年,丰凶皆病。”他念念不忘为民请命,继杭州任后又抓治积欠,又罢万花会,并写《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见寄》诗和《以乐害民》文。

“扬州芍药为天下冠”,有“洛阳牡丹,扬州芍药”之称。哲宗元祐四年(1089)八月,蔡延庆知扬州的第二年,就模仿洛阳牡丹花会,办了个动“用花十万余枝”的奢华芍药会。官吏奸商趁势敲诈勒索百姓钱财。

大自然的本色万紫千红,社会生活本色人面桃花相映红。花是美好的、无罪的,赏花是人性的、崇高的。苏东坡不是不喜欢芍药花,而是要看什么时候、什么环境,到什么地点去赏花。他刚到扬州任上,适值扬州各名园芍药盛开,赏悦之余,就作了《浣溪沙·扬州赏芍药樱桃》。

万花会劳民伤财:“扬州近岁,率为此会,用花十万余枝,吏缘为奸,民极病之,故罢此会。”(《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见寄》公自注)在《与王定国书》中说:“花会检旧案,用花千万朵,吏缘为奸,扬州大害,已罢之矣。虽煞风景,免造业(孽)也。”。办万花会名为与民同乐,实刮民脂民膏,“以一笑乐为穷民之害”。何况百姓被“积欠”压得喘不过气来,东坡哪有什么与民“同乐”的兴致可言。他宁可大“煞风景”,也不劳民伤财,罢了万花会。

在扬州只有半年,东坡的敢说敢为惊动上下。在一篇短短的《以乐害民》的笔记里,敢于直面社会人生,严厉鞭笞了宋朝权贵们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批判了三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为了搞形象工程,模仿洛阳牡丹花会而“始作万花会”的两任扬州太守蔡京;为了讨好皇帝皇妃,“始置驿贡花”的洛阳太守钱惟演;为了朝廷制造新贡种,“始加法造小团茶”的福建转运使蔡君谟。一个“始”罢万花会者东坡,扫倒了三个劳民伤财的“始”作俑者蔡京、钱惟演、蔡君谟,可谓千古风流,无私无畏,痛快淋漓。东坡就这样成为千人唱万人颂的亘古不朽的廉政清官。

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远离剥削侵占和功名利禄,实现廉明仁爱和清名至美的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大同思想的核心,多少志士同仁终身为之折腰奋斗。苏东坡也认为“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薄薄酒二首》),唯有追寻“再经除夜,庭事萧然,三圄皆空”(《熙宁中,轼通守此郡》)的太平社会才是美好归宿。最为现实的是从每一位官员(包括皇室)的爱民做起,“节用以廉取”,减免郊祀、修庙、后宫、冗官、冗兵的“无益之费”(《策别厚货财》),“视臣如手足,视民如赤子,戢兵,省刑,时使,薄敛,行此六事而已矣。”(《上初即位论治道》)

(一)“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东坡38岁,杭州通判任上。十月,他以转运使职,往常州、润州、秀州和苏州赈济饥民。辗转苏州、无锡农村,处理救灾事务,来到常州城东郊,已是除夕之夜。为了尽快赶往润州,为了减轻地方官署负担,为了不惊动百姓生活,东坡只得“野宿常州城外”京杭大运河船上。世人都在过团圆年,陪伴着他度除夕夜的唯有“残灯”,“孤舟”,寒冷,“病眼”,“不眠”。

他所写《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就如实地再现了为百姓而吃苦受罪的清贫仕途生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他把清贫潦倒换取长久的身心纯净健康,决不放弃一岁中最美好的一杯,视为生命的可贵历程。东坡这话是真心话。有了健康,就有安稳,何惧清贫。用古人的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用今人的话说:有了身心健康,就有了实现人生最美好愿望的本钱;用佛陀爷的话说: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好一个东坡先生“但把穷愁博长健”,清贫到老,健康到老,笑饮到老。

(二)“斋厨索然”,“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

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苏东坡知密州,当地连续七年大旱,当年就“自秋至冬不雨”。熙宁八年“春夏旱”,蝗虫泛滥。东坡为民请命,急上丞相韩绛书,陈述蝗灾,宜量捐秋税。宋朝官员俸禄较厚,但外任官员东坡收入微薄。因灾情严重,生活困苦,他只得与通判陈廷式等采杞菊以充饥,处于“斋厨索然”——揭不开锅的境地。在写密州生活的作品中,他三次提到“斋厨索然”,可以窥见他仕宦人生道路是何等的艰难而清贫。这是为什么呢?

“何人劝我此间来?弦管生衣甑有埃。绿蚁沾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磨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苏东坡、陈廷式心中装着的是流离小孩、百姓民生。百姓和官吏都有生存权利,第一位的是要吃饱肚子。作为密州太守的东坡,不得不让儒家兼济、佛家慈悲、道家养生几招都一齐上阵:坚持抗旱灭蝗赈灾;以慈悲为怀,“泪洒循城拾弃孩”;不得不求食杞菊以充饥。这就是东坡的公平正义!这就是东坡的道德良心!其“仁者爱人”的源泉在于——廉明。

这与“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10]的官场利禄相比,真隔十万八千里。东坡坦然,只好写《后杞菊赋》以解嘲,其最大心愿是警醒朝廷改革弊政,减轻百姓负担。“赋”写得非常诙谐。人生一世,好比臂肘的一伸一屈短暂;有的人吃麦糠身体反而肥胖,有的人吃粱肉身体反而瘦弱;晋朝何曾吃饭很奢侈,南齐庾杲之吃饭很节俭;有人在梦中还计较谁吃得丰盛些,谁吃得节约些。可是到头来,统统走的是同一腐朽之路——死。这一一道明了官吏与百姓、地位与待遇、奢与廉、贫与富、贱与贵、美与丑、生与死等人生的辩证哲理。我们从东坡的“人生一世如屈伸肘”短暂、不论什么样的身价人物最终“归于一朽”、东坡“以杞为粮以菊为糗”仍能长寿等见解中,能获得鉴古观今的人生启示:从政者应把眼睛朝下多看平民百姓,建议读读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答中外记者问:“任内最后几年力推公平正义”,“发展应更多关注穷人”。是的,我们应以平常心健康地活着,没有必要脱离百姓现实,去追求什么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贪得无厌,腐化堕落,身败名裂。

(三)“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神宗元丰五年(1082),是苏东坡谪居黄州的第三年,也是他探索淸醒年,旅游高峰年,心灵、生命、写作大升华年,这有他是年七月游赤壁而写的《赤壁赋》为证,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黎明——“东方之既白”。

东坡畅游赤壁。在清风、明月、东山、白露、水光的沐浴下,享尽了山水之乐,歌酒之乐。他面对江南西山吴王孙权行宫,联想“三国周郎赤壁”之战事,把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倾注在《赤壁赋》里。杨世昌在回答东坡时用了对比手法——史事全非的古今对比:昔日不可一世的曹操而今随着东去江水销声匿迹;人生渺小的大小对比:人只不过是天地中的蜉蝣,沧海中的一粟;人生短暂的人江对比:人生须臾,长江无穷。东坡进一步加以阐发:宇宙变与不变,决定着万物与人生,用不着羡慕江水与明月的永恒,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暂虚无;人心贪廉只是一步之遥。杨世昌关于现实与理想冲突的三个对比,东坡把人生观上升到宇宙观的两个变与不变的哲理透析,是本赋的核心主旨,东坡就是凭借这种哲理修身而突围黄州的。

杨、苏之见,给我们以重大启示:在面对历史、天地、沧海、长江等浩瀚社会与自然界时,人生显得多么地空虚,多么地渺小,多么地短暂,匆匆过客,如梦幻一般。既然你已经“知不可乎骤得”,你就应淡然面对世态炎凉,没有什么必要去疯狂追求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走一条死亡腐朽之路。欧阳修也警醒过世人:“人之贪满者多祸,其守约者多福。”[11]而今,1984年2 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来黄冈视察,在地、县负责人陪同下,参观游览黄州东坡赤壁。他就东坡关于“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清亷人生哲言做了告诫性的提醒:我们今天仍须大力弘扬东坡这种物各有主,不要随意索取社会财富的廉洁戒贪思想。是的,东坡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廉洁,也应当成为当代中国人的传世作风。

为了实现“致君尧舜”理想,为了社稷苍生黎民,风烛残年的苏东坡,依然坚持走茫茫荒芜英雄路,向高洁清廉的人生巅峰做最后的冲刺,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2]哲宗元符三年(1100),时年65岁,他作《跋张广州书》,不忘“清白吏子孙”的古训,宣传洁廉保人格,洁廉安国家的“廉洁”人风。他采用今人现身、古事印证的手法,张扬太守张广州拒绝开真珠香药店妹妹的开后门;唐代清官宋璟教民经商,“削杀受贿”;儒生卢英视荣华富贵如黄粱梦;清官李朝隐严惩恶霸,依法办案等四位清官的光明磊落精神。所以百姓才自发地为他们建“钦贤堂”和立“遗爱碑”。只有清亷才能万古流芳。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东坡病逝常州。“亡前数日,梦中作一诗寄朱行中”,“东坡绝笔”[13],赞扬坐苏党而被贬为广州太守的朱行中“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的廉德,期望儿孙们“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王晋卿示诗欲夺海石》)的清廉终身愿望。

[1]广东东莞市纪委监察局编[C].廉泉——东莞市古代文化作品集,2010.

[2]德育故事:隐之饮泉,二十四廉[Z].百度网,2010-07-27.

[3]丁福林.南齐书校议,王琨传[J].中华书局,2010-09.

[4]房玄龄.晋书·良吏传·吴隐之,吴隐之口述[J].中华书局,2010.

[5]月夜剑影.赣州夜话亭,历史文化名城——赣州[Z].百度网,2006-07-27.

[6][唐]姚合:新昌里,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7]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上海时代文化出版社,1948.

[8][唐]李商隐:咏史,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9][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全集[J].中华书局,2001.

[10]宋代民谚“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J].中华论坛,2011-03-10.

[11]王水照,崔铭著.欧阳修传[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12][蜀汉]诸葛亮.后出师表,三国志·诸葛亮传[J].中华书局,2005.

[13][宋]王平甫.王直方诗话[J].中华书局,1959.

Self Probity——Su's Probity Thoughts and Behaviors

RAO Xiao-ming,RAO Xue-gang
(Shunde Polytechnic College,Foshan 528300 Guangdong)

How to evaluate and choose the officials?How to be a good officer?Su required to examine the officials with probity.Dongpo thought that as long as w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probity,love people,reduce the burden of the crowds in person,we could win the love of the people and win the world.

Su;Probity politics;Self-probity;Afford to spare the people

I206

A

1672-1047(2012)01-0001-06

10.3969/j.issn.1672-1047.2012.01.01

2012-01-12

饶晓明,男,湖北崇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高职教育。

[责任编辑:郭杏芳]

猜你喜欢

廉泉东坡苏东坡
探议廉泉穴※
廉泉致内藤湖南未刊书札
廉泉穴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献蚝帖》
苏东坡与佛印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苏东坡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