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开放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共性问题
2012-08-15齐海华
齐海华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河北沧州061001)
免费开放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共性问题
齐海华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河北沧州061001)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由以前的“有偿服务”变为“免费开放”,进而暴露出一系列新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与体会,对关键问题进行着重分析,同时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
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
“免费开放”标志着图书馆服务发生了质的变化:有偿服务变为无偿服务;诞生了特殊读者群;人文精神在延伸服务中得以充分体现等。为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下面就这些变化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经费问题
当今的公共图书馆不但要开放,而且还要免费开放;不但要服务,还要无偿服务。这种革新,带来的是经费更加捉襟见肘,经费不足排在问题的首位。
(一)经费总量不足
就全国来看,2005年县级馆总经费11.54亿元,馆均48.39万元,2008年总经费19.36亿元,馆均79.21万元。而我们河北青县的公共图书馆经费就2010年的25万元与2005年的馆均48.39万元对比,还相差甚远,更不要说与近几年的馆均数相比了。四年间总经费增长67.76%,馆均经费增长63.69%。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国家近几年来,对公共图书馆的经费问题还是很关注的。即便如此,与公共图书馆开展基本服务所需经费支出相比,经费总量的差距依然很大。基本服务所需经费支出包括借阅服务经费、咨询与信息服务经费、读者活动服务经费;文献资源采购、加工整合与保护、修复经费;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培训经费;设备的配置与维护经费及运行经费。[1]
就在我们努力奋斗的同时,2011年2月10日,文化部、财政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所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这无疑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在经费支出方面是一个新的挑战。
1.因为免费开放,过去收取的适量办证费、背包寄存费、复印费、资料信息咨询费等等统统被取消。可是以往的服务工作还要继续,这部分费用只能由财政拨付的总经费支出。一年下来,也是一笔很可观的数目。
2.由于“无偿服务,零门槛进入”,使得过去经济条件差的读者走进了图书馆。他们的涌现,使原有的场所设施、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突显抢手。形势所迫,场所要扩大,设施要添置,书籍信息要增多,等等,这些带来的是经费支出的又一猛增。
3.再有,两部意见中还要求:在实现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基础上,逐步增设多样化服务,重点增加对老年、农民工、盲人、残障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对象化服务。这部分特殊读者除了享受一般服务外,还需要因人而宜,享受特殊服务,如:盲人需要有盲道、盲文资料;残障人需要有轮椅;老年人需要有电梯,等等。这些特殊设施的满足还是离不开经费的支出,并且每项支出都是一笔很大的数字。
“免费开放”造成了基本服务的所需经费支出急剧增长,以往的政府资金投入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因此,需要政府、财政部门每年都应有一个新的经费拨付数额,这是形势所需。
(二)经费结构不合理
经费短缺往往是相对的,相对读者群的壮大和需求而言,在经费中还存在另一个更突出的问题,就是经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文献资源采购经费与硬件设施投入比例不合理
目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很多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大部分用在文献资源采购上,而忽视了硬件设施的投入,尤其是特殊人群的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例如,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盲文、特教资料相对贫乏,盲道、坡道、电梯等无障碍设施不配套;面向广大青少年的网络阅读设备不足,缺少必要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网络资源使用不普及。这些问题随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进展,急待解决。
2011年4月23日是第十六个世界读书日,某记者从我省残联获悉: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走进图书馆,享受公共文化资源,我省省市级图书馆将全部配备无障碍服务设施。目前,秦皇岛、承德等6家市级图书馆已经配备了无障碍通道、盲道、残疾人洗手间等设施,正在进行新馆建设或旧馆改造的省图书馆和邢台、邯郸、沧州、衡水、保定图书馆均规划了相应的无障碍服务设施。从这个消息可看出,对特殊人群硬件设施的建设还停留在省市级以上层面的图书馆。而我们这些县级公共图书馆应该审时度势,及早规划,避免以后文献资源采购与硬件设施投入比例不合理,影响服务质量。
2.印刷型文献与网络文献的经费投入比例不合理
互联网上信息的剧增,国内外数据库的大量涌现,它本身具有的信息量大、查全率高、方便快捷的优点,使得图书馆不得不考虑租用网上数据库以弥补印刷型文献的不足。为了有针对性地利用网络资源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要根据读者的需求特点,充分调查各数据库收录全文文献的内容范围,尽量与馆内印刷型文献形成互补关系,择其重点分配经费,切忌建立两个形式不同但内容雷同的信息资源体系,浪费宝贵的经费。
3.馆员培养经费所占比例过少
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阅读人员激增,且人群和层次变得较为复杂。他们对图书馆员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要求图书馆员能使用计算机帮助他们在网络上查找到所需文献和信息。恰巧,这方面正是大多数馆员的薄弱项。所以,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及查找信息的指导者,图书馆员需要加强信息学知识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尤其县级图书馆的馆员们更要重视起来。通过问卷调查,馆员们都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参观、培训。以此来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办公自动化文档处理、internet网络检索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网络功能,熟悉各种网络检索工具;懂得光盘数据库的检索语言和结构;学习借鉴更多的科学的服务技巧,等等。因此增加馆员的培养经费,是非常必要的。借免费开放的东风,弥补过去这方面的欠缺。
“经费使用不合理”是主观原因,但“经费总量不足”是客观原因。在克服主观问题的前提下,政府、社会和图书馆应该共同解决好客观问题。政府各级领导应高度充分认识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及公共图书馆长期发展下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该把公共图书馆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纳入当地政府和社会共建机构的财政预算,做到每年总量提升的同时还要有一个人均投入的增长比率。保障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持续投入。
在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的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凭借个人关系或图书馆的口碑效应,争取有识之士的捐赠。我们可以尝试与企业合作,建立“馆企联盟”,图书馆利用各种手段或形式把文献信息送到企业职工身边,同时,企业每年自愿向图书馆投入不定额的资金,达到一个利益互惠的目的,共同把图书馆事业做大做强。
二、对特殊群体的延伸服务问题
类似这个问题是近年公共图书馆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也是笔者将要重点分析的话题。
延伸服务就是针对特殊群体或弱势群体(穷人、视障者、智障者、肢障者、乞丐、流浪儿、服刑人员等)的均等服务,这种服务恰恰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人文精神。
以往公共图书馆制度下的服务始终带有诸多不平等。但这种服务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图书馆与读者之间难以平等相待,从深层上讲是传统观念在起主导作用。我国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图书馆等公共事业机构在管理上一般都纳入国家行政体系,无形中图书管理者甚至是图书馆员有着强烈的官本位意识,将文献资源和读者置于被管理的地位,造成图书馆与读者事实上的不平等。此外,由于图书馆的运行经费直接由政府财政划拨,其经济能力取决于政府主管部门甚至主管领导的个人意识,这就造成图书馆运行过程中“唯上”意识普遍存在,“让领导决策服务”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各种图书馆工作管理条例和图书馆服务规范中。决定图书馆发展前景的主管机构或主管者成为图书馆事实上的“上帝”。而普通民众不仅无法参与图书馆发展决策,甚至难以通过正常评价机制对图书馆工作予以监督。公共图书馆有时把对读者的一些工作安排看作是图书馆的一种负担或对读者的恩惠。而在当今免费开放新环境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平等主义”和以往的“官本位主义”,是有着鲜明区别的。[2]
(一)观念要更新,必须坚持“一视同仁”的服务原则
新环境应该匹配新理念,俗话说“理念先于行动”“图书馆面前人人平等”、“平等对待所有读者”、恪守“公共图书馆是大家的图书馆”的理念,尊重所有读者,保障全体读者的所有合理合法的知识权利平等,反对特权,反对歧视,因此图书馆必须无身份区别地对待任何读者,保证人人有权利使用图书馆。
“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平等对待所有求知者”、“人人都有求知的权利”这些就是知识平等的基本旨意,也是公民知识权利在平等维度上的具体表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在西方工业化早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由于服务理念分“值得帮助的穷人”和“不值得帮助的穷人”,所以最贫穷的城市穷人被看作是劣等的种族,从而在包括公共图书馆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领域被给予歧视性待遇。后来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开放原则,无身份歧视原则、关爱弱势群体原则等,集中体现了制度安排上的机会平等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据说美国钢铁工业巨富安德鲁·卡因基曾是一个穷孩子,但他却是在图书馆自学成才的,获得成功后,他曾向2500多座图书馆进行了捐建。他的感悟是:只要给予公平的环境,再穷的人也能成功。从这个实例来看,把图书馆比作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是非常贴切的。
服务是图书馆的天职,也是图书馆的使命,公共图书馆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位读者,力求让每位读者满意,无论他是国家要员、巨商、白领,还是农民、穷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都应一视同仁。因为图书馆是为每一个人服务,是实现它的社会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
(二)行动要做到,坚持设施、制度建设融入人文精神
由于服务群体的迅速壮大和读者类型的日趋多样化,使以往的公共图书馆凸显出:硬件设施不能保障、管理制度跟不上等问题。
图书馆舒适宜人的环境布局,合理科学的设施布置,能给读者提供最大的方便,是对读者的尊重。因此,免费开放下的图书馆硬件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细节。比如开设残疾人通道,添置轮椅、盲人资料、甚至脸盆、香皂、饮水……,用醒目标示牌指明服务位置与服务程序等等。这些设施很好地诠释了人性关怀。这种尊重应摆脱功利目的,而纯粹是为读者着想。
在制定制度时,各馆历来遵循政策性、系统性、普遍性、发展性,而忽略了突出独特性。独特性就是根据自己馆的历史发展过程、读者类型、规模、人员素质制定适宜自己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科学可行的制度规范,充分展示自己馆的鲜明个性。如:假如乞丐、流浪儿读者很多时,图书馆在保证他们共享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联系工厂、公司、福利院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争取让他们变成自食其力的社会公民。对那些残疾人,可以与医疗机构沟通,帮助他们肢体获取重生……。过去许多公共图书馆开展的“送书进监狱”“送书到工地”“为老人送书上门”等活动,也正是延伸服务或特色服务的最大体现。这些活动应该继续开展下去,是非常得民心的,这样的特色服务一定会得到社会的极大认同和支持。弱势群体服务方面没有更多的经验模仿,这就需要每位馆员有义务多思考、多实践、多创新。
综上所述,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公共图书馆当前存在的共性问题。共同努力,攻克服务与经费的矛盾,开拓创新,使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与时俱进,长足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共建。
[1]陈瑛.对衡阳公共图书馆公共资源使用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2010,(5):5—8
[2]孙颉.看日本大学图书馆社会化服务[J].兰台世界,2010,(4 下)
[责任编校:张勇]
G258.2
A
1009-5462(2012)02-0091-03
2012-03-07
齐海华,女,河北沧州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