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魅力问题研究
——以武安为例
2012-08-15裴立军杜华丽王丽英
裴立军 杜华丽 王丽英
(中共武安市委党校,河北 武安056300)
提升城市魅力问题研究
——以武安为例
裴立军 杜华丽 王丽英
(中共武安市委党校,河北 武安056300)
从分析武安的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内涵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对武安城市形象进行深入思考和重新定位,在对武安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武安城市魅力的建议和对策。
城市魅力;武安;城市形象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经济飞速发展的县级市城市建设也如火如荼。当前城市魅力已成为城市间发展竞争的重要方面和手段。注重城市形象塑造,全面提升城市魅力,使一个有魅力的城市形象展现给世人已成为县级市武安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从分析武安的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内涵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对武安城市形象进行深入思考和重新定位,在对视觉形象、管理方式、文化内涵等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同时,提出建议及对策,从而达到提升武安城市魅力的目的。
一、现状分析
武安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人。建成区面积2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1.5万。是河北省首批扩权县(市)和重点培育的新兴中等城市、区域次中心城市。曾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于“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有“太行明珠”之称。武安自古商贾云集,素有“小北京”之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磁山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是著名的古代冶炼之乡、地方戏曲之乡、中国小米之乡,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十一五”时期是武安中心城市建设力度最大、建设投入最大、城市面貌变化最快、形象品位提升最快时期。武安市抢抓“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的历史机遇,将城镇化作为全市再次创建的主战场之一,按照“新区现代化、老区古文明、城区园林式、全市生态型”的定位和“功能求完善、绿化扩总量、建筑铸精品、城市创特色”的思路,大打了一场城镇建设攻坚战。实现了城市建设与民生建设结合,城市功能提升和城市魅力形象提升结合,新区开发和老区改造结合。又根据武安市城区的历史文脉、武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武安市城乡总体规划》,确定武安市形象现状:
(一)高标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打造现代都市
更新规划理念,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大投入。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市场,重大规划设计方案面向全国遴选。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管领导直接参与、相关部门具体落实的城市规划委员会。聘请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等10多家国内一流设计单位专家组成规划咨询委员会,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
总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的三大新区详细规划构成城市框架。西苑新区,以西苑千亩森林公园“绿”为依托,建设以行政办公、商务金融、医疗服务和现代高档住宅区为主要功能的7平方公里西部现代新区;洺湖新区,以洺湖“水”为核心,倾力打造文化创意、生态旅游、度假休闲、教育科研与高档住宅于一体的30平方公里南部生态新区,滨湖新城;东部新区,以邯武快速路生态产业走廊为纽带、建设以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17平方公里产业园区,打造武安新的经济增长极。
按照“建筑铸精品、城市创特色”的思路,催生出一大批精品工程。飞架南北的中山大街高架桥,成为展示武安独特地形地貌的靓丽名片。总投资8.7亿元,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钢铁大厦即财富广场,主体建筑高120米,集五星级酒店、现代化办公、品牌化购物、休闲广场和高档住宅于一体,大大提升了武安的城市功能、接待能力和对外形象;总投资4.7亿元的体育中心,集中体现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三大理念,整个中心采用“一场两馆”合一形式,“一场”可容纳1.7万人,综合性体育馆和游泳馆分别设有4300座和1250座,被人们亲切称为“武安鸟巢”。国际花都、观澜城和雅园新村三大高档住宅小区同步建设,首开武安市高层住宅楼建设之先河;总投资15亿元的安泰小区,作为武安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该项目占地面积256.4亩,总建筑规模53.9万平方米。可容纳中低收入家庭3655户,为城区低收入居民解决住房难带来福音;总投资5.3亿元的新市医院,是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拥有国际先进的设施设备,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二)实施“节能减排”建设园林之城
按照“城区园林式,全市生态型”的定位,搞好全市生态“大绿化”的同时,立足于城市“原生态、田园化”,遵循“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建成节能项目32个,减排工程52个,全市累计投资近42.3亿元。又积极通过循环经济开辟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路径,打造了水体、能量、尾气、固体废弃物4条循环链。通过拆违建绿,破硬造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途径,先后将原来散布在城区的丘荒地、水洼地、垃圾沟和拦污坝等改造成一片片景色怡人、风格迥异的街头公共绿地。依次完成15条主次干道绿化工程。建成3个广场、8个公园、10个游园和15个片林组成的园林体系,构建了“东有东山森林公园、西有西苑森林公园”南有“洺湖”北有“白鹤”中有“西岭湖”的精品绿化格局。环城分布的4千亩森林公园,成为城市的天然氧吧。对城市管理中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分道经营、户外广告等问题重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整治。武安市成功跻身“国家园林城市”行列。
(三)历史文化个性趋显
武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辉煌灿烂的“磁山文化”、“商邦文化”、“戏曲文化”、“冶炼文化”、“红色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是武安独有的宝贵资源。从2004年第一届磁山文化节的举办到2011年第二届磁山文化节的胜利举办,武安借助“磁山文化”这张名片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武安的文化魅力。东山文化公园是冀中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型文化公园,现已成为武安重要的青少年教育基地。与此同时,武安还注重对古文物的重点保护,像北宋舍利塔、城隍庙等,在修复传统民居的过程中注重保持原有风貌,力求还原历史。京娘湖、长寿村、七步沟等山水景区相继建成,集中展示了武安地方文化与特有风貌,进一步增强了中心城市的特色魅力。
二、存在不足
武安中心城市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与其他县级城市一样面临着产业新型化、城市建设特色化等“发展中的挑战”,对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实力、魅力、竞争力”的现代化、生态型中心城市发展目标,仍然存在着一些难点需要加以研究解决。
(一)规划衔接实施需进一步加强
首先是规划的预见性有待增强。如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分别于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提出,但打造低碳城市至今无专项规划。在应对机动车爆发式增长方面,多数建筑配建指数偏低,公共停车场总量与实际需要存在很大差距,例如财富大厦停车场,由于规划预留空间不足,仍存在个别“规划跟着项目走”的情况。其次是部分规划的配套设施不够,特别在新区的生活、教育等配套设施建设上,科苑小区雅园新村等至今没有一家农贸市场。
(二)城市管理水平需进一步加强
首先是基层作用有待发挥,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未能与城市管理进行有效对接。特别是社区居委会建立,基本是盲区,而我市大多数街道居委会“人少事多”,投入不足,在城市管理中基础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近年来城市面积不断扩大,街道管理未作相应调整。其次是“老大难”问题亟需破解,如农贸市场、学校周边乱设摊现象屡有显现,一些小区物业管理不规范等。特别是由于近年来机动车数量猛增,学校周边、中心商贸区交通拥堵状况较为严重,个别辅路如体育路、游览街等停车难、乱停车现象突出。
(三)城市文化的文化品位还需进一步提升
文化特色还需“增色”。“磁山文化”、“商帮文化”、“戏曲文化”、“冶炼文化”、“红色文化”等系列文化特色展现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结合需更进一步加强。开发建设南关街商业步行街,重视新时期的“清明上河图”的繁盛,一展“小北京”的风彩。加快由北向南纵贯老城区,连缀北内城门、北宋舍利塔、城隍庙、千年古柏和传统民居的历史风貌修复。特别是地处城市南郊的磁山、冶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缺乏文化资源的“串链”,文化资源分布显得相对零散,缺乏统一的城市文化标识,缺乏整合聚集。
(四)城市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武安市作为全国百强,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目前,主城区被铁厂包围,虽然企业都安装了比较先进环保设备,但钢铁厂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环保部门的监控盲区,环保设备未能实现全天候运转,使武安整个城区受铁厂污染比较严重。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将城区周围的钢铁厂分布搬离,由市政府统一规划钢铁集中区,这样就可以解决钢铁围城的局面。但因搬迁费用较高,在该问题上主要采取企业自行进行土地置换为主,市委市政府帮助为辅的办法,逐步解决搬离过程中的资金短缺等问题。
三、建议及对策
城市发展的目的由为经济发展服务向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转变。城市发展的重点由外延扩展向品质提升转变。我们认识到现代城市不应该只是建筑的叠加与罗列,不应该只是道路的交叉和扩展,而应该体现城市的自然环境、建筑艺术、市民素质,应该体现城市的传统风情、现实生活和文化创造的和谐共生。今后武安市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结合本地实际,在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中,牢牢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注重吸收专业人才
聚人为市,化市为城,其主体都是人。因而城市的任何功能要素都离不开人的活动,今天的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按照生活、生态、生产的次序,始终突出人文关怀,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城市管理,要大胆引进高科技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管理的作用。要注意结合武安作为县级市的个性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武安实际的城市管理方案,实现方案的科学、适用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注重彰显时代特色
城市处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中。既是地域空间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纵观不同历史时代的城市,总有一些里程碑式的建筑,这就是时代价值在城市里的生动体现。根据武安市所处的客观条件和现状,不可能也没必要做得很大。在城市建设方面可以做精、做亮、做出特点,努力传承地域本土的文化和传统,既突出地方特色,又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包容开放的特征,体现当代城市的生机和活力,真正做到建一个工程,添一处亮点,成一件精品,使武安成为现代文明的栖息地。
(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努力培育城市精神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内在魅力。文化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品格,历经成千上万年的历史沉淀,不可复制,是城市魅力提升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武安是历史文化古城,有着源远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磁山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武安市中心城市的建设必须以文化特色作为城市价值所在,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实现城市建设和文化的有效衔接,使人们时刻感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要突出做好文化这篇文章,更加注重武安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要加大文化方面的宣传与交流,大力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做强做大文化产业,使武安凸现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成为一座可读可品的魅力城市。
[1]陸邵明.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M]人民日报,2011-07-07
[2]达人.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应重视青年文化[J]当代人,2008,(10).
[3]郭兰英.提升城市形象展现魅力之都[N]兰州晚报,2012-02-16
[责任编校:尚慧文]
C912.81
A
1009-5462(2012)02-0016-03
2012-05-03
河北省党校系统科研项目。
裴立军,男,河北武安人,中共武安市委党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