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思政工作情感投入的探讨
2012-08-15赵霄
赵 霄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态度决定一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决定了态度,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思想的认同是最重要的。做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所有管理工作中最难做的。为了使思想工作的开展能够收到预期效果,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因为思想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在工作中做到点面结合,否则我们的教育理念就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
一、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
思政工作是为了让学生摒弃自己的错误或不全面的观点来接受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做过学生管理工作的人都有个突出的感觉:我们了解最多的、接触最多的、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处在班级两头的同学,即:表现最好的和表现最“不好”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特殊学生”。那么,面对不同的对象除了他们个人的表现不同外,我们要采取的方法也不相同,这种对不同工作对象采用不同方法的做法就是换位思考的体现。当然,我们不仅仅只是采用不同的方法这一点,还要换位到学生的角度选择最合适的谈话地方也很重要。对于内向的和第一次初犯的学生要尽量选择无人或是人较少的地方,而对于外向并且是屡教不改的学生则要分两次或多次进行思想教育,先是在他能够接受的公开场合进行警示教育,以期达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的目的;进而在课下时间找其谈心进一步加深他对自己所犯错误的认识,让其从思想上真正的认清自己,进而接受老师及系院制度对他的管理和约束。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对他有更深的了解,使所做思想工作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其次,作为思政工作者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年轻的、有思想的、有见地的、接触知识面宽泛的大学生,他们是有独立意识却没有独立能力的个体,如果不讲求方法是不可能出现积极的效果,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况且任何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工作中要注重点面结合,在关注集体教育效果的同时,更要侧重个体的发展和个体作用的发挥,达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效果。
二、践行“两情管理”,投入真情深入开展各项工作
在对学生的管理中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是最有效的,当然这也是最难做到的。在笔者所带的班里有一个在高中就不太遵守纪律,入校后经常上课看不到人的学生,要做好这种有违纪“前科”学生的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第一次找这名学生谈话时,辅导员还没有说几句,该生就直截了当地说“老师我知道你说的是对我好,可是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我觉得自己做不到你所说的那种程度,我要转专业。”此时,笔者可以满口答应让其转专业,甚至动员其转走。但是,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笔者觉得该生有现在的决定正是因为他还没有正确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对自己的求学生活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对新的校园生活还不太适应,属于一时的冲动。再者见到困难就放弃也有悖笔者的做事原则,更不是一个老师应有的作为。因此,笔者当即调整了与该生的谈话思路,笔者从自己求学的一些经历特别是在自己入学时父母的嘱托讲给他听起,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让他知道从他选学校、入学、选专业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有父母对他无尽的关心、苦心和望子成龙的希望在里面。而他自己不经过大脑的草率决定是对自己、对父母双重的不负责任;当笔者说到这里时观察到学生的表情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紧接着笔者将话题一转继续说到“大学和中学的学习环境有很大的不同,管理的模式也有很大差别。在高校的校园里更多的需要你能自立和自主;你要先学会适应环境然后再去改变环境进而才能发展好自己。即便在中学的表现不好或学习成绩不理想,也并不代表在大学也发展不好。人都是在不断的改变中发展起来的,老师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会给你充分的改变自己和发展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只要你能相信自己,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做好的,除非你自己不想去做。我知道每个人都需要大家的认可,但是要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就需要你付出十倍的努力。作为你的老师,我不会相信听到的,只相信自己看到的。”这时,笔者看到被教育的学生眼睛里有异样的光彩,感觉到现在应该是给他一定的思想空间的时候了,就冲该生自信的点点头,希望他静下来好好地想想,有什么想法可以随时与老师交流,至此结束了此次谈话。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笔者给予该生极大地关注,并根据他的表现及时进行提醒,还在适时的时候从不同侧面给予该生肯定。正是得益于这次的谈话,该名学生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还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工作,事后笔者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选择放弃。后来,在该生给笔者写的一封信件中说“老师,其实在你给我谈话后有很多次我都在自己即将违纪的时候克制住了,因为你是第一个对我了解这么透彻的人也是第一个这么关心我的人,我不怕处分但是我怕对不住你,对不住我们的师生情谊”。这种教育效果就告诉我们靠制度管理只能管一时,只有付出亲情的思想疏导,也可能让学生一辈子受用。
三、多做“功课”,主动关心“平常”学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果
通常,从班级的人员构成来讲,除了表现优秀的积极分子和表现“特殊”的待转化学生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处于中间层的“平常”学生。在积极的评优活动中可能看不到他们,但是在违纪的处分文件中也很难看到他们的名字,这些同学更不会主动和老师联系或是沟通,但是,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尤其不能忽视这部分同学的存在。与此同时,充分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作用,不仅有利于稳定班级的管理状态,更有助于老师在班级中树立威信,扩大正面影响力。笔者所带班级中有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该生在校期间一直表现平平,开学初笔者在一次与寝室长的座谈中,向寝室长询问了该生的情况,包括他家里的状况、生活习惯、学习情况等,在谈话中了解到该生平时表现的不积极,其实是因为家庭情况的不乐观导致的自信心缺乏,他觉得自己没有优势和别人比,只好选择沉默。笔者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为了改变该生的现状,唤回他的积极和自信,挖掘他的潜力,在一个周末的下午,以协助整理资料为借口找该生,在整理资料的同时,先肯定他的某些表现,再从关心学习的角度,鼓励他多与同学接触,希望他能多参加集体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还从侧面试探性地询问他是否愿意利用一次二课活动的机会展示下自己水平。开始该生还是有些拒绝,但当老师问到拒绝的理由时,他同样选择了沉默,其实在和他谈话的过程中笔者一直在关注该生的眼神和表情,从细微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他是想尝试的,只是他需要一个说服自己迈出第一步的理由。此时,笔者按照自己的判断,走到该生身边拍拍他的肩膀,认真的说“其实,我观察你很长时间了,我相信你能做好这件事情,现在就看你是否能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了,要相信试试就能行,拼拼就会赢!”当然,为了给学生充分的考虑空间,笔者表示会给他一个晚上的时间考虑。第二天早上笔者就得到了该生肯定的答复,更欣喜的是,从该生的眼神中笔者看到了他想改变自己的那份坚定,在后来的学习中,笔者也见证了一个平常学生不平常的表现。站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笔者把这种现象称为班级管理的“中部崛起”。它所发挥出来的效应最突出的就是:班风越来越正,学风越来越浓,班级“能人”越来越多。
因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应该摒弃常规的工作做法,不能总是在问题出现后想方法,更多的应该主动出击,利用一切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看法,多做“课后作业”,让我们的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预防,体现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先导性。
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学生和对待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以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为目的,这是现代学生观的一个基本判断。正确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相信所有的学生在教育工作者的指导帮助下都能学好,都能成绩优异;把学生当朋友看待。学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是自由的、具体的、独特的、不断生长着的生命体。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下,学生就是学生,老师就是老师,学生要听从老师,对老师的思想观点来不得挑战。可能大学老师更愿意和学生探讨,但由于历来的“威严逼人”型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养成接受性的习惯,这就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还应在此基础上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创造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搭建师生平等的教育平台,养成师生互动的学习习惯。
“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是对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为了稳固工作成果,笔者会尽量去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处事观念、帮助学生的生活,和学生交朋友,使他们能够找到在大学里生活的方向和乐趣,尤其注重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我们都知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笔者在多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用实际行动和公平公正的处事原则换得了学生的信任。很多同学都很乐于在有事情或是有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找到我,征求我的意见。在笔者收到众多学生信件中,一名即将去实习的学生这样写到:“老师,我长到这么大包括我的父母在内都没有一个人给我说过这么多的做人方面的道理,所以我很感谢,也很感激能这样对一个学生。其实我来学校的时候自己的心里根本就没有想自己会在大学里改变什么,但是自从您给我谈过几次话之后,特别是您在大家面前肯定我的优点的时候我找到了以前从不属于我的尊严。我发现我自己真的变了很多,至少我知道了什么对于我是重要的。”这说明,青年学生因为其自身的可塑性,在教育活动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老师行为的影响,教师“行为世范”的作用在生活中的体现比在课堂上体现的更真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就是要做学生生活的指导者,思想的引导者,行为的示范者。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很繁琐,涉及的方面很多,牵涉的范围很广,同时,这也是一份处在高校管理的最低层,却关系着千万名学生、千万个家庭,影响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工作。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应该做到全情投入,全心服务。在工作中注重“情感投资”,从管理的角度让其晓之以理,从情感的角度让其动之以情,做到真情感化和思想动员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让学校和社会认可,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目标。
[1]陈发初.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D].科技信息,2006(11).
[2]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海南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