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联盟发展策略研究

2012-08-15刘优佳

潍坊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公共性成员图书馆

刘优佳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在信息时代,各种类型的信息呈现爆炸性增长的趋势。作为信息收集、整理与加工中心的图书馆,虽然在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收藏量方面极力加以扩充,但也无法将急剧增长的信息资源总量内容收集齐全。因此,统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更好地进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强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为本系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图书馆联盟随之产生[1]。

一、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内涵

图书馆联盟发展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系统、不同行业的各类图书馆之间通过达成多方协议而组织起来的以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提高区域综合能力为目的、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它是一种以知识资源关联为基础、以地理靠近为特征、以提供服务为核心,根据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结构,执行一项或多项合作功能的联合体[2]。它具有联盟成员优势互补、各种资源与服务共建共享、形式多样、合作灵活、低成本高效运作等特点。

二、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研究现状

图书馆联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它毕竟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许多方面还存在欠缺,表现为:对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框架研究很薄弱,还未能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研究体系。案例研究、评价定量研究、科学实证研究也不足,缺乏高水平的标志性研究成果[2]。对图书馆联盟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上,研究思路不够开阔,研究的范围不够广,大量文章集中在讨论图书馆联盟发展的产生、概念的界定、特点、原则、意义等方面,庞大的篇幅并没有将这些问题推向深入,许多文章的观点雷同,缺乏创新性和开拓性。

三、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公共性理论

图书馆是保存与利用知识的中心,知识的公共性决定了图书馆的共有性,因而,图书馆联盟的公共性集中表现为:首先,公共性是图书馆联盟行使公共政策的依据。作为图书馆公共政策理论的核心概念——图书馆公益性、图书馆均衡、图书馆公平为核心的公共性,是现代图书馆公共政策理论的前提。其次,公共性是公民获取图书馆联盟公共利益的存在之所[3]。

(二)资源集聚理论

集聚理论认为,资源发展过程中,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相关的资源机构,由于相互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组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资源群,从而提高资源效率和联盟竞争力[4]。图书馆是一个资源的集合体,随着信息资源的发展,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完全拥有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所需的全部资源。于是,谋求与其它图书馆合作,利用双方或多方资源的互补来完成资源的聚集和组合,以弥补图书馆自身资源的不足就成为一种必然。

(三)系统论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就是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5]。图书馆联盟是一个系统,因而,应将它置于系统化的思维框架中,分析其结构和功能,探讨其协调运行的内在机制,从整体上优化图书馆联盟体系,促使其整体效益的发挥。

四、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实施策略

图书馆联盟发展就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通过特定技术对图书馆进行延展、移植、重塑,形成以服务发展为动力的图书馆。由于组成图书馆联盟的各个成员图书馆在发展规模、服务水平、读者对象等方面差异较大,联盟成员主体多元复杂,因此,图书馆联盟欲获得深入的发展,良好的发展战略是其发展的保证。

(一) 服务社会是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支撑点

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生命力在于能否服务社会。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辞辛苦的敬业精神,共建共享、共谋发展的大局意识永远是联盟植根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基础所在。优质服务是图书馆最高的价值取向,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生命力也在于此。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强化专业人员培训,加强管理,树立良好的文明窗口形象,使图书馆联盟在丰富和活跃读者文化生活、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6]。

(二)资源建设是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生长点

文献情报机构现有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是实现共建共享之本,而坚持不懈地进行文献资源建设又是保持联盟生机与活力之必需。在资源建设中,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多样性,建立和完善包括所有馆藏的书目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实现稀有信息资源、特色信息资源的广泛利用。同时,我们应借助自动化、网络化等高科技手段在建设中统筹兼顾,合理规划,避免低效投入、重复投入,不断创新工作理念,走出一条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新路子[6]。

(三)发挥优势是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立足点

建立图书馆联盟,根据我国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这些年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实践,可以省为单位,建立省联盟委员会,由联盟委员会根据成员馆的学科特色,建立文献资源发展长远规划。在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化建设。既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又要发挥各自的特性,发挥整体效益和联合保障的优势,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如对于一些大型丛书、高价图书、外文原版期刊可采取联合购买的形式,以联盟的实力共建共享[1]。

(四)创新是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增长点

创新是社会进步、事业发展的灵魂。图书馆联盟就是广大图书馆人积极探索,在服务体制机制上创新的一个结果。那么,今后要走得更快,建设得更好,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应该让创新成为我们工作中的一种常态,成为图书馆人的一种自觉行动[7]。在这方面,图书馆联盟应该多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图书馆工作者的作用,在工作中有所发现,在实践中总结提升,使联盟更加趋于完善、科学、理性。

(五)机制是图书馆联盟发展的保障点

一是建立统一的联盟目标管理机制。图书馆联盟是由各个发展规模、发展水平、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个体组成,每个成员馆在加入联盟之前都有自己独立的发展目标,而借助图书馆联盟所带来的资源互补与协调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的作用与贡献,提升图书馆绩效是它们加入联盟的最大动因,所以图书馆联盟必须平衡各成员馆的利益与要求,在联盟组建期确定能实现各方共赢的统一联盟目标。当联盟成员拥有共同目标后,会大大降低成员馆之间的沟通障碍,有助加强资源的分享与交换。同时,统一的联盟目标促进成员馆之间形成一种联盟合力,让各方所拥有的有限资源发挥互补或协同效应,以实现所预期的联盟总体目标[8]。二是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由于图书馆联盟成员馆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可避免地影响各成员馆决策的正确性,也会引发彼此的信任危机,给联盟的成功实施带来困难,只有当图书馆联盟中实现有效的信息流动与共享后,各成员馆所具有的资源和能力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提高联盟的整体效益[8]。三是建立保证联盟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管理与筹措机制。从发展角度看,图书馆联盟应建立资金筹措机制,努力开拓多种资金筹措渠道,为此应成立基金管理与筹措工作组,负责基金的募集和管理工作。发展基金可用于馆际互借补偿、联盟工作奖励、项目研究资助等方面,以调动参与机构的积极性,增强跨系统联盟的凝聚力,促进联盟工作的深入发展和完善[9]。

(六)绩效评价是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完善点

图书馆联盟要获得长远发展,成立权威性的协调机构很重要。协调机构可由各成员馆选举产生,并具有行政的权威性和决策的推动力。其工作职责范围应在加盟章程中加以明确规定。在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图书馆联盟必须建立一套经常性的、持续的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对联盟开展的合作项目进行检查,既是对联盟活动任务、资金和资源配置的一种监督和管理,也是对联盟运行模式的一种考核和评价[1]。如此可对联盟进行科学系统的、全方位的效益评价,及时改进不足,使图书馆联盟发展更加完善。

[1]吕蕴红.我国区域图书馆联盟发展及策略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14(3):426-427.

[2]叶仕平.图书馆联盟之战略联盟探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5):94-96.

[3]张茂聪.教育公共性的理论分析[J].教育研究,2010,365(6):23-28.

[4]许军林,蒋玲.异质性区域图书馆联盟探索—基于以高校为主体的地方图书馆联盟模[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8):38-41.

[5]王丽华.图书馆联盟理论基础探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35-40.

[6]孙宇,孙志权.关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1,(4):92-94.

[7]黄微等.吉林省图书馆联盟运行机制及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9):46-48.

[8]李久平,姚乐野.基于生命周期的图书馆联盟冲突管理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3):33-36.

[9]吴正荆,孙成江.区域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3):97-100.

猜你喜欢

公共性成员图书馆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