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思考——以淄博市为例
2012-08-15刘文兵
刘文兵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山东 淄博 255033)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确保其先进性作用的发挥,推动新时期党建工作创新,已成为各级党组织面临的新课题。目前,流动党员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二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在人才流动中或工作离岗退休后自主择业的;三是离退休干部职工异地安置居住的;四是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尚未落实单位或自谋职业的;五是企业职工下岗或买断工龄后外出打工的。在特点上,以淄博市为例:一是流动党员的年龄比较年轻,45岁以下的占90%;二是流动党员的文化水平比较高,高中以上文化的占55.5%,并有一技之长;三是流动党员就业单位基本上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四是流动党员去向大部分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流动也相当频繁,很难在一个单位工作较长时间。
一、当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流动党员作为党的队伍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其流动性大,无固定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另外,全国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双向互动、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使得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还存在五个难题。
(一)党组织管理难到位。一些流动党员外出时不请示、不汇报、不登记,流出地党组织管不了。到了流入地后不亮出党员身份,不参加当地党组织的活动,一些领取了《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也因种种原因,无法按时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活动。
(二)组织关系难接转。一些流动党员务工经商的地域、行业不稳定,没有较为固定的经营点或居住点,无法转移组织关系。也有些外出党员开出组织关系介绍信后,不到流入地党组织办理手续,把组织关系介绍信装在自己的口袋,成为“口袋党员”。也有一些下岗职工党员,由于担心会被取消生活补助,不愿去原单位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另外,现有组织关系接转手续比较繁琐,使一些流动党员不愿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
(三)发展工作难开展。以淄博市为例,全市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部分是各方面素质较高的青壮年,由于他们的流动性大、表现难掌握,影响了党组织对其考察,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已经成为发展党员工作新的难点、盲点。同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忙于务工经商,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少,影响了他们入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先锋模范作用难体现。有些流动党员长时间没有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党性观念逐渐淡化,不能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离,起不了表率作用,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
(五)权利义务难监督。由于流动党员行踪无常,情况千差万别,既不向原党组织汇报自己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又不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活动,使得原党组织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近况,也给流动党员正常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带来诸多困难。
二、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对流动党员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党员闯荡四方,务工经商,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必然趋势。通过走出去,党员们经风雨见世面,开阔了视野,能够促进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致富本领,必定带动整个党员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切实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因此,地方党组织要把流动党员管理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日程,常抓不懈,抓出实效。例如,近年来,淄博市张店区在淄博义乌小商品城通过建立“流动党支部”,靠党员带头做示范,靠党支部的向心凝聚力,让五湖四海的经营业户劲儿往一处使,展示了一个综合市场平稳运营的成功样本,这种经验做法值得各地在流动党员分布较集中的经营场所大力推广。
(二)从统筹和谐的角度帮助、服务流动党员。流动党员离乡离土、无依无靠,往往成为弱势群体,迫切需要党组织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这也是城乡党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建设和谐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客观要求。因此,新形势下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从过去单纯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紧密结合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把对流动党员的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起来,把体现党的先进性要求与实现党员个人的价值追求和发展愿望结合起来,从服务入手,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困难和要求,为流动党员排忧解难,在学习教育、技能培训、维护权益和文化娱乐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帮助,通过人文关怀和真诚服务来凝聚党员,加强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党组织真正成为流动党员的“贴心人”。近年来,淄博市博山区开通了服务流动党员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向流动党员宣传党的有关政策,为流动党员庆祝政治生日,对流动党员反馈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该市的临淄区组织有能力的本地党员、党员志愿者与生活困难的外来、外出流动党员实行“一对一”或“X对一”结对帮扶,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家庭中的困难。这些做法,不仅搭建了流动党员相互交流、相互帮扶的平台,而且还为流动党员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形成了和谐、融洽、温馨、人性化的氛围,促进了流动党员主体个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
(三)创新载体,让流动党员“爱家”。相对而言,流动党员所处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多变,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所经受的来自各方面的冲击更为激烈。增强流动党员的荣誉感和参与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问题。城市党组织要与农村党组织密切配合,在帮助农村流动党员提高素质、创业发展的同时,利用他们在外信息灵的优势,创新活动载体,在流动党员中开展“找能人”和“服务社会比贡献”等活动,积极创造条件让流动党员有更多地参与党的各项活动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条件,引导他们为家乡提供致富信息,传授先进经验和实用技术,帮助城镇下岗失业居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或在本地创业;鼓励流动党员把在城市中获得的资金、技术和其他资源带回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家乡经济发展建功立业。淄博市高青县在流出党员中组织开展了提供一条务工信息、奉献一份爱心、传授一项技术、带富一名群众、提供一条招商引资线索的“五个一”活动。2008年春节期间,在深圳打工的该县赵店镇三甲赵村党员赵风道提供了一条宝贵的招商引资线索,经过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与深圳一家开发商达成了近千万元的投资协议。
(四)更新教育管理机制。在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上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组织设置同步化。打破过去那种基层党组织设置上的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使之与新经济组织相适应。二是权利义务具体化。要根据流动党员实际情况,结合党员管理要求,在确保按期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流动党员提出相应的个性目标要求,让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当先锋做表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组织活动务实化。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贴近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水平,突出针对性,重点抓好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知识和党性党纪等学习教育,力求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获。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2]陈念思.关于流动党员先进性建设的思考[N].湖北日报,2006-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