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历史词的属性分析

2012-08-15陈秋娜

贺州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空间性时间性皇帝

陈秋娜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开发处,广西 柳州 545006)

一、研究方法

现代汉语历史词是那些反映特定历史阶段存在或出现的事物与现象以及文化潮流,而在当代特定的言语环境中,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重新启用的词语。历史词是古语词的下位概念,自成系统,与古典词并列平行。

本文研究的基础是自建的历史词库。笔者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1](以下简称《现汉》)进行了详尽的搜索,依据词典中各个词条现标的各项词义,判断其是否符合历史词的界定标准,继而确定是否把该词归入历史词库。该历史词库共有词587个,其中名词有503个,动词有84个。文章主要目的是考察历史词的静态属性,其中的相关佐证仅是词库中的个别词例。

二、历史名词的空间性

历史词库中大部分词语为名词,约占所有词语的86%。刘顺在其著作《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中提出,名词最典型的特征是空间性。实体在现实世界中表现为空间存在,以长、宽、高三维形式或其中的二维形式表现出来。各类名词的空间性的强弱存在区别,这是由事物的离散性决定的[2]33。

然而,历史名词指称的是存在于特定历史阶段的事物,那些源自民俗文化的历史名词(比如,“财神”、“仙女”、“龙王”、“白骨精”、“西王母”、“玉帝”、“雷公”、“旱魃”、“回禄”、“天兵”、“天神”)指称的甚至是客观世界中不存在的,那么历史名词是否和其他一般名词一样,也具备空间性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事物的空间性与名词的空间性有着本质的不同,事物的空间性是客观的,以长、宽、高的空间形式表现出来;而名词的空间性不是对客观事物空间性的简单摹写,还有作为认知主体者的作用。

历史名词中内部离散性最强的是专有名词和个体名词。专有名词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由于专有名词含有“只此一个”的语义,数量明确,一般不需要数词限制,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加数量词修饰语。个体名词是一类可以单个独立存在的人、动植物和团体的名称。因此,在各类历史名词中,专有名词和个体名词的空间性最强。

历史词中的专有名词,如:白骨精、包公、包青天、伯乐、陈世美、财神、红娘、李逵、盘古、神农、燧人氏、伏羲、旱魃、回禄、雷公、龙王等。

个体名词,如:案目、八仙、把头、班主、伴当、榜眼、鸨母、婢女、更夫、公主、宫娥、宫女、贡生、管家、刽子手、贵妃等。

历史名词中空间性次强的是物质名词,虽然物质名词指称的是具体客观的实物,但是其空间性仍弱于表示独立存在人的专有名词。如:鳌头、八行书、白契、白镪、榜文、兵符、镖局、兵马俑、帛画、帛书、袚襫、彩轿、阊门、长亭、朝服、朝珠等。

历史名词中表抽象事物的名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抽象名词虽然指称的事物是抽象的,无形的,但是这些抽象的形象却能用部分量词修饰,如“两份俸禄”、“一套家法”、“一场南戏”、“一道圣旨”、“一首竹枝词”、“一场秋试”、“一本平话”、“一道诰命”等,像这类抽象名词指称的抽象事物具有外部离散性的事物,且能借助外物分离的抽象事物。另一种抽象名词所指称的抽象事物是无法借助外物分离的,也是无法用量词修饰的,因此,我们称其为无量名词,如“八股”、“承题”、“朝纲”、“夫权”、“妇道”、“徭役”、“墨刑”、“保甲”、“西周”、“贡税”、“崇祯”、“康熙”等。因此,就空间性的强弱比较而言,抽象名词的空间性虽然弱于物质名词,但是却比无量名词强。

历史名词中,空间性次于物质名词的属于抽象名词,如:春闱、殿试、俸禄、诰命、国子监、会试、家法、庙号、南戏、南音、平话、秋试、鹊桥、圣旨、懿旨、元曲等。

历史名词中,空间性最弱的属于无量名词,如:八卦、八股、承题、朝纲、兵家、保甲、贝勒、贝子、道家、帝制、丁税、恩泽、法家、夫权、妇道、赋役等。

三、历史名词的时间性

刘顺认为,除空间性之外,名词还具有另一个显著的性质——时间性。人们借助于表人或物的名词表示时间,从而使这些名词获得时间性[2]34。众所周知,历史词指称的人或事物是存在于特定历史阶段的,因此,时间性在历史名词中是显而易见的。统观历史词库,其中不仅有直接标示朝代、帝王年号的历史名词,而且还有许多具备时间标志的指称人物和事物的名词。和空间性一样,历史名词的时间性质也有强弱之分,我们也将对其斟酌及排序。

历史词由其内涵决定了这个词汇集具有明显的时间标记,其中,名词中最直接表示时间的是表示朝代的名词,如:“南朝”、“战国”、“五代”、“东周”等。除此以外,由于史书上多以年号纪年,故表示皇帝年号的名词,显示了强烈的时间性,如“顺治”、“天宝”、“咸丰”、“宣和”、“万历”、“嘉靖”、“雍正”、“永乐”、“弘治”、“隆庆”等。时间性最强的表示历史朝代或历代帝王年号的历史名词如下:

南朝、战国、五代、东周、崇祯、洪武、洪熙、景泰、靖康、康熙、隆庆、乾隆、顺治、天宝、弘治、嘉靖等。

同时,在历史长河中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也可以构成一个序列,不过这个序列不如统治者及其所建立的朝代有序性强,有些只是标志一个特殊的时点或时段。但是,这些人物也能成为人们认知和把握时间的方式,因此,表示这些人物的名词也可以获得时间性。另外,某些著名历史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也能成为特殊历史时段的标志,因此,表示著名作品虚构人物的名词也具有时间性,但是,时间性要稍弱于表示历史人物名词。一般说来,只有那些表示在历史进程中影响重大的人物或作品的人物才可能有这种用法,表示普通人物或作品人物的名词难得有这样的用法,因为影响重大的人物或作品往往是历史或专门史的分期标志[2]55。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时间性的表示人物的名词所指称的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而神话传说中的许多人物名词指称的人物是虚幻、抽象的,因此,也缺乏标志特殊时点或时段的条件,如“嫦娥”、“雷公”、“财神”、“龙王”、“阎罗”、“玉帝”、“西王母”、“弥勒”、“盘古”、“颛顼”、“神农”、“燧人氏”、“伏羲”、“钟馗”等。

时间性次强的表示历史人物的历史名词,如下:包公、包青天、伯乐、陈世美、西施、西子、诸葛亮等。

表示历史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名词,如:白骨精、红娘、李逵、武松等。

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时代物、政治制度、文化现象作为标志,包括特定历史阶段的货币、教育考试制度、文化流派、文学体裁、艺术形式、行政等级等。它们构成了某个历史阶段的代表物,由于它们的出现是有序,不同时代往往有不同的代表物,这些代表物自然就成为一个序列,这些作为标志的代表物的名称就可以成为不同时代的标记,从而使表示这些代表物名称的名词获得时间性。如:

法币、兵马俑、话本、会试、会元、纪传体、监生、秀才、秋试、儒家、生员、铜圆、倭寇、新四军、纪事本末体、巡捕等。

四、历史词的文化性

历史词基本属于文化词汇。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3]27。因此,文化性也是历史词的重要性质。我们在后文中将反映尊卑观念的历史词、反映皇权至上的历史词等进行了细致分类,并进行相应阐述与分析。文化词汇与其他一般词汇的界定有以下两点:一是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含义。文化词汇的另一特点,是它与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有各种关系,有的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如“司南”、“日晷”、“华表”、“圭表”、“八股”、“保甲”、“丁税”、“殿试”、“贡院”、“流刑”、“六部”、“卜辞”、“八卦”、“虬龙”、“蛟龙”、“麒麟”、“貔貅”等;有的则和各种文化存在渊源关系,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如“白骨精”、“李逵”、“红娘”、“弥勒”、“金刚”、“阎罗”、“判官”、“森罗殿”、“夜叉”、“龙王”等。

(一)反映尊卑观念的历史词

伦理观念是汉民族传统心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其中包括尊卑有序、男尊女卑、官本位、重等级、重血统、重亲疏、重乡土等传统的观念意识。这种传统的伦理观念包含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中。

传统的伦理观念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力和身份、利益等,都是先天命定的,伦理纲常也是神圣的,社会上的等级差别是永恒不变的。否则,就被视为“乱纲反常”、“大逆不道”。

封建伦理观念还认为,社会的纲常有序,等级有别,可以保证人们各得其位,各安其业,这样社会才能安定和谐。“安定和谐”是汉族理想的社会境界。人们按和谐有序的社会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语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这样,伦理观念就形成了汉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和素质[3]30。

在当今看来,中华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观念在古代文化生活中的直接反映是存在大量的表示社会伦理纲常的历史词。如:贝勒、贝子、婢女、贬谪、禀贴、参劾、侧室、朝拜、朝纲、朝贡、朝见、朝廷、臣僚、臣民、称臣、敕封等。

(二)反映皇权至上的历史词

汉民族由于长期受封建伦理观念和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历史词中相应地也出现了大量反映皇权至上的词语。

1.皇帝的别称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下,臣民必须严格遵守森严的等级礼仪,因此,臣民对皇帝不能直呼其名号,因此,历史词中也存在很多皇帝的别称。如:陛下、大王、帝王、佛爷、皇上、天子。

以“皇上”、“天子”来称呼皇帝,表示皇帝的地位与“天”并齐,拥有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陛下”一词中的“陛”是指宫殿的台阶。皇帝为安全起见,宫廷里戒备森严,群臣只能站在台阶下,呼在陛下者而告之,称谓“因卑达尊”。

“佛爷”的原义是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到了清代,“佛爷”成为内臣对皇帝、皇后或太上皇、皇太后的尊称。释迦牟尼在佛教创始人,在佛教和佛教徒中拥有极高的地位。把皇帝与释迦牟尼并称,自然也赋予皇帝至上的地位。

2.对皇帝的命令、指示的尊称词语

除了对皇帝的名称有各种表示尊贵的别称外,对皇帝发出的命令和指示也有相应的尊称。如:敕封、敕令、敕建、敕造、恩准、封赏、诰封、诰命、钦定、上谕、圣旨、谕旨、诏书等、旌表等。

3.与皇帝生活起居、宗法礼俗相关的专有词语

为彰显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历史词中不仅存在皇帝及其命令、指示的尊称,而且还有许多与皇帝的生活起居、宗法礼俗密切相关的专有词语。如:车驾、登基、登极、地宫、封禅、宫殿、宫禁、宫阙、庙号、冕旒、内廷、寝宫、清道、上朝、嗣位、太医等。

对于皇帝生活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宫禁”、“宫阙”、“宫廷”、“宫闱”、“王宫”,皇帝休息的地方,称为“寝宫”,而对于帝王出行时,在都城之外所居住的宫殿,则称为“离宫”、“行宫”。皇后居住的地方称为“正宫”,甚至对于帝王的嫔妃们居住的地方,也专称为“后宫”或“西宫”。

皇帝到朝廷上处理政事,称为“上朝”,甚至是皇帝上朝时佩戴的礼帽及其前后的珠串也专称为“冕旒”。皇帝出行有专用的“车驾”,连车上的伞形遮盖物也专称为“华盖”。帝王出行时,需要“清道”,即驱赶行人,以显示其地位的尊贵。

4.对皇室、皇族的尊称词语

对皇室、皇族的人多冠以“皇”字或“王”字。如称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称皇帝的正妻为“皇后”或“王后”,称确定的继承皇位的儿子为“皇储”或“皇太子”。

皇帝的妾称“嫔妃”。又可按不同的地位等级、品貌、德性称为皇贵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昭妃等。

皇帝的女儿称“公主”或“格格”,皇帝的女婿称为“驸马”。

皇帝的兄弟称“王爷”,他们的妻子称“福晋”,皇帝宗室的女儿则称“郡主”。

五、历史名词的程度性

按照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用事物来表示该事物的性质是人类转喻思维模式的体现。“事物—性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认知框架,它是基于人的经验建立起来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2]42。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有些表人的专有名词也具有性质义,如“雷锋、维纳斯、林黛玉”等。在相应的内文中,我们尝试提出某个历史名词是否具备性质义的判断标准,并通过具体语言实例进行佐证。能够进入“副词+名词”的句法组合的表人专有名词的所指必须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人们对其性质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如雷锋的助人为乐,维纳斯的美丽,林黛玉的经常掉眼泪等是人们广泛理解,这些特点已成为交际者共知的前提语境,人们对这些名词性质义的理解基本上具有同一性。如果表人的专有名词不具有知名度,它就很难进入“副词+名词”句法组合中,因为人们无法分解出其性质义,或者说,人们无法理解其性质义,更不要说理解的同一性了。

基于此,我们可以用能否进入“副词+名词”的句法组合,来验证和判断某个历史名词的性质义是否明显,是否具有名词的程度性。

如“包公”包含了两种性质义,一种源于包公的外表,历史传说中的包公肤色偏黑,因此,“张无忌造型很‘包公’”的例子,取的是“皮肤较黑”的性质义。由“陈世美”这个人,人们最容易联想到的是他“见异思迁,抛弃糟糠”的品性。“妇道”是指“妇女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其包含多方面的性质义,有“勤俭节约”之义。“学究”在《现汉》中的释义为:“唐代科举制度有‘学究一经’科(专门研究一种经书),应这一科考试的称为学究。”因此,“学究”带着“迂腐”和“学术性强”等性质义。“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字孔明,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三国演义》对他的智谋多有渲染。人们常用“很诸葛亮”来形容某人足智多谋。

名词最基本的概念义是名物义,性质义是其附属义。我们认为,历史词的程度性是历史词的下位属性,属于语用层面。在句法结构中,名词不显现其名物义,而显现其性质义,有着特殊的语用功能,是其他语法手段所不能替代的。这种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使语言表达具体化和形象化。一般说来,事物是具体的,性质是抽象的,用具体的事物代替抽象的性质会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形象,人们也更容易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使语言表达更加经济、简洁。从言语交际的角度看,交际者总是希望用最少的形式表达最多的内容,通过让名词显现程度性语义就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据以上语例的考察,名词显现程度性语义总是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往往相当于几个形容词所表达的内容。

六、小 结

从以上分析可见,历史词具有空间性、时间性、文化性和程度性等静态属性。专有名词和个体名词的个体离散性最强,具有最明显的空间性;表示历史朝代或历代帝王年号的历史名词时间性最强;许多反映我国封建时代男尊女卑伦理关系和皇权至上等级制度的历史词极具文化性;能进入“很+名词”组合的历史名词则呈现程度性。从历史词的四个属性看,我们认为,空间性、时间性和文化性是历史词的本质属性,反映历史词的本质特征,而程度性则属于下位属性,由历史词的本质属性在言语环境中衍生而来。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刘顺.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3]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空间性时间性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皇帝怎么吃
《哈莱姆二重奏》的空间性探微
智珠二则
借助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有效突破英语的“时间性”难点
空间规划体系变革与水利规划的空间性设计
舞蹈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审美鉴赏能力
论存在与非存在
如何奠基形而上学:康德与海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