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段支气管剔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观察

2012-08-15孙新平丁晓煜赵文鹏朱宗迅张天锋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肺段肺叶旁路

孙新平,丁晓煜,赵文鹏,朱宗迅,李 渊,张天锋

多肺叶或双侧支气管扩张时肺切除手术造成肺功能损伤较大,肺段支气管剔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比较新的术式,为尽可能多的保留肺功能。我院自2004年12月—2007年12月对30例支气管扩张症采用肺段支气管剔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均经支气管碘油造影、胸部X线摄片及胸部CT检查确诊;男21例,女9例;年龄16~41岁,平均31.9岁;病史3~15年,平均6.5年;其中囊性扩张6例,柱状扩张9例,混合性扩张15例;双侧病变4例,单侧11例;病变程度:3个肺段5例,4个肺段12例,5个肺段9例,5个以上肺段4例;均有反复咳脓痰及咯血、发热等症状;术前检查提示拟行支气管剔除肺段组织均无明显炎症、空洞、肺不张及肺纤维化。

1.2 方法 手术前均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等常规检查,应用有效抗菌素控制肺部感染,超声雾化吸入及严格体位引流排痰处理,痰量控制在20~50ml/d。所有患者均全身麻醉,麻醉生效后,标准开胸切口,首先探查相应部位的肺组织膨胀及弹性情况,切除实变、严重纤维化或毁损的肺叶,确认无严重纤维化或其他病变后方可保留。然后根据术前检查结果,结合术中探查,找到扩张的支气管。在其根部解剖游离出段支气管,关闭下叶支气管残端。近端结扎缝合,用组织钳提起远残端,吸净远端肺段支气管腔内分泌物,消毒,并在段支气管开口部切开肺组织1~2cm,紧贴支气管外壁向远端游离直至无软骨部,钳尖切断剔除,并尽量剔除远端囊状扩张的细支气管,切勿损伤肺段动、静脉。缝合剥离的肺组织创面,根据胸内残腔,在距胸壁0.5cm处环形切断膈肌,前达心膈角,后至脊柱前外侧部,其切缘缝扎止血,将膈肌上移2~4肋间,用粗丝线缝合于相应肋间。吸引气管分泌物,吹气见余肺膨胀良好,以09%的氯化钠溶液冲洗胸腔,不留无效腔。置胸腔引流管,关胸。

2 结果

共剔除肺段支气管64支。术中失血量300~600ml,平均380ml,手术当天胸腔引流量350~550ml,无手术死亡病例。胸腔引流管术后第3~5天拔除。术后胸部X线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残腔。术后1例出现肺不张,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肺复张。住院2~3周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患者症状消失,复查血气分析检查均正常,胸部X线片示肺膨胀良好,未发现残腔、积液。无1例复发。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症,尤其是左下叶并舌段支气管扩张者临床较为多见,以往对于支气管扩张症采用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因病变范围广、切除肺组织较多,将正常支气管一并切除,撕脱病肺段必然造成相邻正常肺段较大的创面,术侧胸内残腔大,可损伤段间静脉,术后常导致余肺组织过度膨胀可造成代偿性肺气肿,同时纵隔、支气管移位致支气管扭曲,引流不畅,可发生新的支气管扩张,术后对肺功能有相应损害[1]。若缝合创面时若处理不严密,将导致术后长时间漏气,极易发生断面瘘及脓胸等并发症。

组织解剖学上,相邻肺泡隔上有1~6个肺泡孔 (Kohn孔),当年龄增大或支气管阻塞时,肺泡孔数目增多,籍此肺泡孔建立旁路通气[2],此外,细支气管肺泡间Lambert通道和细支气管间的侧支通道也参与旁路通气的建立。因此只要有旁路通气来源,就能保存这部分肺组织的气体交换功能。根据以上解剖生理特点,采用支气管剔除术,既切除了永久性病理改变的部位-病变支气管,保留相应的支气管动、静脉,出血少,无需特殊止血,又尽可能多地保留正常肺组织以减少术后肺功能的损害。同时该手术方法简单,不会伤及邻近肺组织,保留的膨胀肺组织充填胸膜腔,减少了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3],克服了以往术式的不足。由于创面小,间断缝合2~3针即可,缝合后不会发生漏气,也不会引起肺体积缩小。有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对支气管剔除术后进行支气管造影、动脉血气分析及再次开胸组织学检查证实,余肺组织不仅存在通气功能,而且具备换气功能,不仅通过充填作用间接地改善了肺功能,更是直接地保护和改善了肺功能,为临床进行支气管剔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提供了依据[4]。本组剔除肺段支气管后的余肺在术中及术后均膨胀良好,损伤较小,出血少,未发现胸腔积液及胸膜腔感染,术后随访也证实肺膨胀良好。未出现漏气、咯血、继发肺炎等。

但是也要做好手术条件的选择,如果肺裂不全,肺组织旁路通气潜力将增加。若下叶存在4个肺段支气管扩张,则单纯支气管剔除术难以保证其正常通气,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会增加,因此,这种情况应首选肺叶切除术。对肺段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有肺不张、肺脓肿、结核空洞者,肺叶或肺段病变长久、严重肺纤维化、发育不全,缺乏恢复肺气体交换功能的病肺,不妨切除。对拟行支气管剔除的患者应选择炎症静息期进行,并做好必要的肺部准备及改善全身状态。手术中应注意准确定位病变支气管,探查保留肺段组织弹性及膨胀情况,剔除肺段支气管时,动作应轻柔,勿损伤肺段动、静脉。遇支气管炎症纤维化与肺粘连紧密时,应该锐性分离切除病变。肺组织创面止血要彻底。术毕吸净气管内分泌物,加压通气使余肺膨胀。术后注意鼓励咳嗽、排痰,若出现肺不张等应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只要掌握好手术条件,采用肺段支气管剔除术代替肺段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是可行的,手术方法简单,不仅切除了病变支气管,出血少,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克服了以往术式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

1 龚军,姚克兴,李海根,等.支气管剔除术治疗肺叶并肺段支气管扩张症 [J].江西医药,2004,39(2):103-104.

2 李先锋,马金山,张铸,等.肺段支气管剔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8例[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7(6):627.

3 穆峰,陈钢,蔡瑞君,等.肺段支气管剔除术在气管扩张症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2):165-168.

4 汤服民,罗运成,吴铁军,等.肺段支气管剔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18例 [J].实用医药杂志,2004,22(11):1041.

猜你喜欢

肺段肺叶旁路
旁路放风效果理论计算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感染性病变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急诊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介入失败后的应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41例临床分析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技术要点
体外膜肺氧合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