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2-08-15

关键词:中国化延安革命

李 勤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新理论,使之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要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迫切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前提是中国共产党人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延安初期,党的理论水平比较低,未能真正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基本精髓,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迫切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这种需求迫于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后,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中国共产党内马克思主义教条化错误倾向仍然存在,影响着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二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担负着领导抗日战争的历史重任,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形势和问题,迫切需要全体共产党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是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党的队伍急剧扩大,但有许多人思想上并没有入党,而且他们中大部分缺乏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毛泽东认为,理论是很重要的,但“必须承认现在我们的理论水平还是很低,全国的理论水平还是很低。”[1]刘少奇认为,中共“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2]220毛泽东指出: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任务,是中共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3]。

为了完成理论建设的这一伟大任务,中国共产党内开展了如火如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运动。中央各机关都相继成立了学习小组。中央组织部学习小组由陈云任组长,每天上午9时以前为自学,每周集体讨论一次。中央领导同志除了自身学习外,还经常到各学校讲课。中央宣传部制定了《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计划》,并制定了初级、中级、高级班的学习课程和学习制度。党中央还把每年的5月5日即马克思诞辰日定为“干部学习节”。毛泽东是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毛泽东精读了《资本论》、《反杜林论》等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大量文章。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学习马列主义不是学些马列主义的词句,而应当学习其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要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他还说,要能够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应用它深刻地、科学地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找出它的发展规律[4]。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要求党员干部在研究历史过程中采取“古今中外法”,即全面的、历史的研究方法,不要机械地、生吞活剥地把外国的东西搬到中国来,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新的东西,其核心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学习提高广大干部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正是由于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能够始终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逐渐确立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各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般指导原则,而不是包医百病的万应灵丹。各国的革命者都必须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来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此,马恩列斯都有相应的论述。马克思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5]列宁曾说只有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6]。他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伟大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列宁在1919年12月《在全俄东部各民族共产党组织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要求东方共产主义者要以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东方的特殊条件。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7]。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欧洲各国社会历史的发展道路相比,有其更大的特殊性。因此,要用马列主义的原理来解释和指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2]221-222。

能不能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也是衡量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是否成熟的基本标志。延安时期,毛泽东撰写了重要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系统论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8]171《矛盾论》和《实践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首先必须分析、研究中国的特殊国情。毛泽东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复杂而特殊的历史环境。因为抗日战争是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革命战争,正如毛泽东说,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新阶段,而且是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8]567在这次战争中,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各民族、各派政治力量都参加了战争,战争的民族性、人民性是空前的。抗日战争是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并存的特殊历史环境下进行的,是在同对峙了十年的国民党再次合作下进行的,如何解决民族矛盾?如何处理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矛盾?如何领导人民革命的力量进行抗日?如何克服党在幼年时期,由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思想和党内“左”倾情绪、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它需要共产党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回答。1938年毛泽东《论新阶段》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提出了“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问题,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他说,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这是全党必须解决的问题[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真正开始自主探索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提倡的“马克主义中国化”、“民族形式”、“中国气派”与之前高喊的“做一个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忠实执行国际路线”的口号比较起来,是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共产党人还根据自身对抗日战争的特点的分析,一是提出“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一致性”。二是提出“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实施”。“对于我们,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密切结合着,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不再提“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通过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把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机统一,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式,找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在延安的革命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条是弱国怎样打败强国的经验;一条是在民族斗争中怎样处理阶级斗争的经验;一条是如何有效地进行党内斗争的经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虽然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并没有全面地达成一致,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对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认识,已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所在。

三、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也是成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和标志。毛泽东说:“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10]408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就是它的革命性和实践性,它要求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按照中国特点来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毛泽东还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11]。“我们应当从实践中找出事物运动的规律来,产生新的理论。”[10]40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使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坚持和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着眼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而且着眼于理论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使这一时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时期,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撰写了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化为科学方法与价值取向,形成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科学方法,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进一步阐释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问题,毛泽东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乡村最后战胜城市的道路。深刻地论述了中国革命胜利之路的基本经验,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思想。毛泽东在其重要著作《新民主主义论》中,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抗日战争的新鲜经验,并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系统、深入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再次,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毛泽东思想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标志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成熟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王稼祥。1943年7月8日,王稼祥在《解放日报》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称“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12]刘少奇在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思想乃是发展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2]335随后,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毛泽东.在延安新哲学会第一届年会首次会议上的讲话[N].新中华报,1940-06-28.

[2]刘少奇.刘少奇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87.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6]列 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62.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泽东.论新阶段[N].解放日报,1957:36-37.

[10]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9.

[12]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N].解放日报,1943-07-08.

猜你喜欢

中国化延安革命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