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里中英双语语码转换原因探微
——20名中英双语者的调查研究

2012-08-15李俊超胡晓琼

关键词:英双语语码大学校园

李俊超,胡晓琼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大学校园里中英双语语码转换原因探微
——20名中英双语者的调查研究

李俊超,胡晓琼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语码转换已经被许多研究人员讨论过。然而,对这一主题进行一些研究后,我们注意到,对校园语码转换现象研究的很少,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大学校园里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原因,以及被调查者对校园语码转换这个现象的态度。

语码; 语码转换; 原因; 中英文双语者

一、引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语码转换(CS)已成为许多学科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如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Grosjean(1982:91)说,“语码转换是一个极为常见的双语交谈组成部分;一些双语的作家和诗人在他们的作品里充分反映了这点。”Gumperz(1982: 135)还强调,“几乎每一个角落的对话生活里都能找到语码转换的足迹。”作为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语码转换指的是在各种情况下说话者运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而且这种现象渗透于双语和多语种的社会。

有关语码转换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了很多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但这个话题仍然有很大的可以深究的潜力,而且需要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更多的探究。对这一主题开展一些研究后,我们注意到,对校园内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的很少,因为大学是一个特殊的话语团体。所以本文将对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语码转换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为这一方面研究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二、理论背景

语码转换是一个讨论的热点话题,但语码转换研究的历史却很短。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语码转换的观念以来,它就成为了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

Hans Vogt在195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里首次使用“语码转换”一词(赵,2010)。30年后,Gumperz (1982)提出了一个更全面的语码转换理论。Myers-Scotton(1993)强调语码转换社会动机(即与周围的人沟通)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语言学中的语码转换。

三、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指的是双语或双方言者在同一个对话中从一种语言转到另一种语言或者是从类方言转换到另一种方言的过程(Trudgill,2003:23)。Hoffman (1991)认为,语码转换涉及在相同的话语中,或在同一个会话中交替使用两种语言或语言的变体。Myers-Scotton(1993:1)也用语码转换作为一个统称,并且定义为“在同一会话中语言变体的交替。”

1.语码转换分类

Poplack(1980:230)以语码转换发生的位置为划分依据,将语码转换区分为三种类型:句间语码转换(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句内语码转换(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和附加语码转换(tag switching)。

句间语码转换指的是单句之外的层面。例如,我要走了,when are you leaving?(你什么时候走呢?)或者是一位老师在她的办公室接电话时说:好,你忙!Bye!(再见!)

由于估计出即可得到标量脱靶量ρ和速度v0[5]。因此,通过对交汇过程中导弹与靶标相对距离的连续测量,根据式(11)可解算出导弹标量脱靶量的最小二乘解。

句内语码转换发生在一个句子内。举一个视频里面例子:英镑gelivable,but我木有money啊!(我知道英镑是很给力,但我没有钱啊!)

附加语码转换是一个附加的短语或一个词,或两者的切换,从语言B到语言A的转换。例如,你准备走了吧,yes?(是吗?)

2.语码转换的原因

根据Delwart(2000),人们在交谈中的语码转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即参与者、话语的内容和不同的功能。

参与者指的是说者与听者之间的关系,他们是否认识对方,他们之间是否亲密,他们之间谈话互相理解程度和流畅程度等。有时在一父母一语族孩子眼里,他们在与他们的父母交谈的时候会感到用一种语言比另一种语言更让自己安心。比如,一个孩子从小就被告诉在家的时候要跟妈妈讲英语,跟爸爸讲德语。当他刚跟妈妈讲完话的时候,不得不从英语转换到德语才能跟他爸爸讲话,不然他就会觉得不舒服。

话语的内容指的是主题和词汇的类型,这种语码转换发生在当他们想表述一个在另外一种语言文化内没有对等概念的时候,或者是当他们谈论一个特定的话题时在一种语言内找不到合适的词的时候。例如,卢天健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第一位华人reader(英国某些大学的高级讲师)。在这个句子里,reader在中文里找不到对等的解释,所以说话人就对这个词语码转换。

不同的功能包括强调、引用、澄清一个观点或要在谈话中包含(让第三方听懂)或者排除某人,即不让第三方听懂你们在谈什么。例如:

——你去不去的呀?

在这里,第二位发言者模仿莎士比亚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回答了第一个发言人,从而显示了幽默感。

四、本次研究

本论文的目的是收集信息,寻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语码转换的原因,了解受试者对语码转换的理解。这次研究是通过第一作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语码转换的想法。在问卷中,受试者要在一个给定的问卷上填写,他们是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所获得的数据将稍后讨论。

1.研究的具体问题

许多研究人员已经针对语码转换现象做了大量相关研究。本论文研究的问题有:1.学生进行语码转换的原因有哪些?2.学生对语码转换的态度是什么?

2.研究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语码转换三个方面的原因:参与者、话语内容和功能;以及受试者对于这一现象的态度。

我们在一个班级内进行了一个20人小规模的问卷,他们是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母语是中文。受试者首先选择他们语码转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他们对语码转换的态度做了总结,作为我们研究的数据。

五、结果和讨论

1.实证研究结果

根据问卷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熟悉中文和英文,其中12人知道一些法语,2人了解一些德语,另外,其中7人懂一些日语。他们大多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15人有时会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其他语言。其中大部分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

他们进行语码转换的原因如下,笔者按问卷调查的顺序一一列出:①16个人表示,当他们谈论有关一个特定主题而不能在一种语言中找到适当的话的时候,他们会进行语码转换;②18个人说在谈论某一特定主题时,他们认为用另一种语言更加自然;③8人当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们会进行语码转换;④12个人表示,当他们用一种语言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时,他们会转换到另一种语言;⑤10人表示,他们进行语码转换是想囊括或排除某人;⑥19人表示,他们会用源语来引用别人的话;⑦16人表示,他们在谈话中强调某个特定点时,他们会进行语码转换;⑧18人表示,他们在表述一个其他文化中没有的概念时,他们会进行语码转换;⑨18人表示,当他们想澄清一点,或重复什么时,他们会进行语码转换;⑩15人表示,当他们希望为谈话注入幽默的因素或缓和紧张气氛时,他们会进行语码转换。

2.讨论

此次研究从大学校园中英双语者角度研究语码转换,他们的知识和对语言学的理解将有助于我们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下面是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答案:

1.他们进行语码转换的原因有哪些?从参与者角度来说,这取决于说话者与听者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是否熟悉,是否亲密。这也取决于他们谈话的互相理解程度,当听者不能很清楚地了解说者的意思时,说者就会转换到听者熟悉的语言。有时在一父一语族,孩子们在与他们的父母交谈时,使用一种语言比另一种语言让他们觉得更舒服。从话语内容来看,有时,他们想表示一个概念,但在说的那种语言内没有对等概念时;或当他们谈论某个特定主题,而又不能在一种语言中找到合适的话的时候,他们就会进行语码转换。从语码转换功能来看,他们是希望通过其强调,引用,澄清某个观点,或要包含或排除第三方听话者。

2.他们对语码转换现象持什么态度?部分人反对这种现象,他们说这是无语法规则的;它可能会混淆试听,而且这是一种炫耀。他们不希望别人感到困惑或者瞧不起他们。甚至有人说这种现象是荒谬的,它是一种显示你无能的语言方式。而且这会或多或少影响我们的母语。但大多数的受试者赞同这种现象。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展示他们两种语言能力的方式,因为他们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的语法和词汇知识。它很有趣,高效,会为谈话注入幽默因素而且在日常交际中非常有用。

六、结论

本文对语码转换进行了定义,分类,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揭示大学校园里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原因以及他们如何看待这个现象。由于时间的限制,所收集的数据可能是有限的,不可能包括所有对语码转换的看法。如果有更多的研究,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多关于是否进行语码转换的其他原因。在后来的研究中,我们希望能够更关注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这次研究只是冰山一隅,从中我们稍微能够得到一些启示,从而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希望目前的研究还可以为以后更广层次上和更大规模地对校园语码转换的动机和功能进行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1] Bloomfield L.Language[M].New York:Holt,1933.

[2] Delwart V.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code-switching among bilinguals:from theory to practice[J].Louvain-la-Neuve,2000.

[3] Hoffman C.An introduction to Bilingualism[M].New York:Longman Linguistics Library,1991:110.

[4] Myers-Scotton,C.Social Motivations for Code Switching:Evidence for Africa[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3.

[5] Mackey W.and Weinreich,U.Life with two languages:an introduction to bilingualism[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92.

[6] Poplack S.Sometimes I start a sentence in Spanish y ternimoen espanol:towards a typology of codeswitching[M].In Jona-mastae-L.Elias-Olivares(ed.).1980:230-263.

[7] Romaine S.Bilingualism[M].Basil Blackwell,Oxford,1989.

[8] Trudgill P.Sociolinguis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2003.

[9] 陈 耘.语码转换的分类及存在原因[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

[10]张发勇.浅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原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

[11]赵丽霞.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现象的使用研究[J].科技向导,2010.

H 319.9

A

1672-6219(2012)增刊-0210-03

2012-04-10

李俊超,女,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英双语语码大学校园
中英双语阅读 金银岛
中英双语阅读 柳林风声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中英双语阅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应用研究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