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
2012-08-15罗筱端
罗筱端
(三峡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论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
罗筱端
(三峡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师范生职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教学设计技能训练要求,探讨符合师范生特点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途径,为落实2011年教育部提出的《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做出积极的尝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师是从事教育与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专业能力是构成专业人员素质必不可少的内容。国内学者孟育群认为教师的基本教育能力包括五方面:认识能力、设计能力、传播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1]。前国家教委曾在1994年颁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明确教学设计技能是师范生职前训练的重要内容[2]。随着2011年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出台,强调实践取向的教师课程的新理念,强调教师教育课程应当重视个人经验、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结合起来[3]。《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规定了师范生课程设置五大学习领域,其中的第三学习领域“中(小)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里面就包含了学科教学设计内容。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问题,是职前教师教育研究的当务之急。
一、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
关于教学设计的概念,中外学者观点不尽一致,《教育大辞典》认为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4]。本文所指的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也就是针对一节课或某一个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按照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要素,对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可以着重进行以下六个方面的训练:
第一,分析学习对象技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师范生分析学习对象技能包括:一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了解学生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特点,了解学生情绪情感、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个性特征;二是分析学生“为什么学”,即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三是分析学生“怎样学”,即了解学生是如何获得知识和加工知识,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风格等。
第二,分析学习内容技能。师范生要学会确定与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所谓“重点”是指教材的中心内容及各种内在联系的关节点,如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重要方法和公式等,它们是学习后继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所谓“难点”是指学生学习困难所在,即学生学习上难以理解的地方。同时,要掌握对教学内容展示的程序和方式等。
第三,阐述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达到的最终结果。制定教学目标要符合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符合教学目的、课程标准要求;难度适中、恰如其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三个目标的层次性和相互关系是: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能力(过程)与方法是核心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优先目标,三个目标密切联系,构成了教学目标的整体。师范生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将其准确地阐述出来。
第四,制定教学策略技能。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师范生要考虑用什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来有效地实施教学。包括:一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师范生要熟悉本学科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知道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根据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所带班级学生及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相互补充组成合理的教学方法体系。二是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选择的最优原则是以最小的代价创造出最高的效益,师范生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及学校可能提供的条件,有效地将各种媒体有机地结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第五,编写教案技能。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对一节课进行的精心策划。教案内容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教学进程是其核心部分。在教学进程部分,师范生要把教学目标如何实现、教学活动如何安排,教学方法如何运用,各教学环节如何衔接,时间如何分配、板书如何设计、学生作业如何布置等进行周密的编排。编写出详细的教案是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体现。
第六,设计教学评价技能。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评价的方式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预期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如通过设计课堂提问检验已经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随时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师生的互动情况进行一些灵活的教学评价设计。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评价要能起到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提高”的目的。形成性评价无疑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教学评价的最常用方式,它在教学进程中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给达到要求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对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给与帮助,促进其自信心的建立,发展其多方面的潜力。
二、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途径
第一,开设相关课程。如开设中学生认知与学习、课程设计与评价、有效教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学科教学设计等课程,进行专门学习。除了开设这些显性课程外,还要注重发挥师范生隐性课程的影响。从2010年开始湖北普通高校每年举行一届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竞赛由教案、模拟授课和即席讲演三个单项比赛构成,以此赛为契机,通过班级、学院及全校各种层次竞赛的层层推动,形成教学技能训练的良好氛围,促进师范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二,进行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在专门的微格教室里,师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后,在教师指导下回看录像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与不足。这是训练师范生提高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训练师范生的教学语言、板书、讲解、演示和提问等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以及导入、强化、组织、试误和结束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第三,增加说课练习环节。说课就是让他人明白自己打算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师范生在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写出教案的基础上,面对指导教师和同学,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意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说说自己打算如何设计教学进程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等,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师生互动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四,进行教育实践。师范生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规定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通过教育见习,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现场观摩,使师范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备课和上课,促进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国家鼓励师范生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服务农村教育,更使师范生各种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培养。
[1] 孟育群.现代教师的教育能力结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0 (3).
[3] 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993b370b76c66137ee0619c9.html.
[2]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EB/OL].http://baike.baidu.com/ view/6707321.html.
[4]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第Ⅰ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10-211.
G 659
A
1672-6219(2012)增刊-0196-02
2012-06-10
罗筱端,女,三峡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