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之我见

2012-08-15程晓军刘自兵

关键词:巴人武陵土家族

程晓军,刘自兵

(1.宜昌市博物馆,湖北宜昌 443000;2.三峡大学期刊社,湖北宜昌 443002)

建立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之我见

程晓军1,刘自兵2

(1.宜昌市博物馆,湖北宜昌 443000;2.三峡大学期刊社,湖北宜昌 443002)

土家族文化遗产是土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更好地保护土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从条件上讲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遵循开放性原则、人民主体性原则、政府主导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土家族; 巴人; 文化生态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人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的异化也渐行渐远。人类面对高速向前的社会洪流,常常无意识地流露出这样的惶惑: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向何处去?在旧文化日渐淡出,新文化生根未稳之际,人类产生的这种精神虚脱与茫然是自然的。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适应维系人类精神的需要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共鸣。不仅学术界讨论这一问题,政治家、实业家、平民百姓也积极参与进来。这表明人类已认识到自身“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在发展经济时,不应忽视文化建设,更不应该视传统文化为绊脚石而破坏它。今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一个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精神家园,就是延续民族的灵魂血脉”等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破坏传统文化,漠视传统文化之后,人们痛定思痛,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地提出许多保护措施,这是积极的态度。

一、申报建立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当其时

土家族文化同全世界其他民族文化一样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有些文化成果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有些文化成果因凝聚了土家人民的智慧和心血而成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土家族文化理应受到保护。如何保护土家族文化?我们认为建立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切实可行的举措。

第一,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措施上看,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应该是更好、更有效的保护。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有它自身的土壤和环境,脱离文化的土壤和环境而把它放在博物馆的展台保护,只会加速文化的消亡过程。著名学者刘魁立教授说:人们“为了保护的方便和有效,往往要把保护对象从一种完整的、庞大的体系中抽绎出来,给以特别的关注。这实际上是采取一种解构的办法来对待文化遗产。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发生和构成中的混元性,现实存在的共生性,以及和民众生活不可分离的关系。而对于对象的解构或所谓保护,却意味着完整的破坏。”[1]而把一种文化连同它的主人置于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环境中加以保护,将民族民间文化原地原状保存在所属区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就会避免文化被解构或神化所造成趋于消亡的命运。国际上有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先例。中国也正在实施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做法。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10个左右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目前在福建省建立了我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安徽、云南、贵州等省区也积极筹备申报文化生态保护区。我们认为筹划土家族(或者名为武陵)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当其时。

第二,从文化遗产的质量上看,建立土家族文化生态区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处在湘鄂渝黔交界的土家族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土家族是我国古代巴人的后裔。1959年著名学者潘光旦先生在《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一文中,根据大量的文献记载钩玄稽沉,提出了土家族不是瑶,也不是苗和獠,而应是古代巴人的重要论断。随后一批学者又从人类学、语言学的角度,论证了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

巴人是一支重要的民族,早在商周时代就极其活跃,创造了气势磅礴的大武舞。《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巴人因其有功于周朝,获得周王的分封。《华志·巴志》说“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古文献提到的巴人歌舞,就是一种大武舞,这种声势浩大、气吞山河的武舞是夺人心志的精神利器。据历史文献记载,在楚汉战争时,这种舞乐还存在,为刘邦的巴人部队所擅长,帮助汉中王克敌制胜。西汉建立后,这种武舞又演变成为宫廷乐舞,名之曰“巴渝舞”。专家认为巴渝舞源远流长,唐代刘禹锡等人记载的峡江地区的“相牵连手而跳歌”、“竹枝歌”,以及名为“踏踢之戏”都是巴渝舞在民间的流传,今天在湘西北、鄂西南地区仍盛行摆手舞、跳丧舞也与巴渝舞一脉相承[2]。巴渝舞应是中国舞乐文化的一支奇葩。

巴人及其所处的武陵地区是一个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的文化奥区,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未被挖掘出来。黄柏权先生《论武陵文化》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考证出武陵郡区域范围及武陵设置的历史年限。他认为武陵郡设置于汉代,直至宋代仍有武陵郡,前后凡1200年。他还说:“武陵文化与其他任何区域文化一样,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特征,人群的长期互动和文化的整合构筑了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十分浓厚的武陵文化。”[3]黄先生所说的武陵地区与张正明先生所说的巴人地区基本吻合,张教授说:“北起大巴山,南止于武陵山脉,西至四川盆地东部,东至两湖平湖西部,其间山重水复,巴人大抵依山缘水而居。”[4]

张良皋先生认为武陵地区一个不为人们注意的历史冰箱,在这个尘封已久的历史记载库中,几乎原封不动地冷藏了难以数计的历史奥秘,让我们容易通过“时间隧道”去觇视我们民族的童年[5]。管维良先生认为:巫巴山地为南方文明之源,这里的丹砂、盐泉丰富,是产生文明的重要条件[6]。林河先生认为古代黔中地区是稻作物文化的发源地,他在《中国文明从这里起步——与日本学者考察古黔中散记》一文中,从语言、文献等资料入手,指出这一地区产生了人类最早的稻作文化[7]。

这里,不管是巴人世居地,还是巫巴山地,抑或是古黔中地区,与武陵地区在地域上都有某种重合,甚至可以说,它们是名异而实同。学者青睐这一地区,从自己的角度论述这一地区的文化,名虽不同,而目光是犀利的,学术情怀是相通的。总之这一地区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而且品位极高,是一座有待人们去深入认识的文化富矿。

二、建立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应遵循的原则

建立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我们认为应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开放性原则。我们要建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并不是要把它同外界隔离开来,把它圈护起来,把它变成一座历史冰箱,永远把它固有的文化冰冻起来。这样做不仅不会保护生态区的文化,而且会阻止它吸收新型血液,加速它的消亡。文化是百衲衣,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纯种文化。因此在建立文化保护区的工作中,要提倡异地异质文化的交流学习,吸收别人的长处,既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使保护区的人们逐渐认识自身文化的优势和特色,从而更热爱自己的文化。可能有人担心,文化一旦开放,就会难守阵地。我们认为,不仅要保护某一项文化成果,更要保护这种文化的文脉。只要文化基因不变,文脉不断,旧的文化成果消失了,新的文化成果还会不断问世。

第二,人民主体性原则。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主体是保护区的人民群众。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意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乐于担当起文化传承的责任。改革开放的春风无远弗届,人们渴望改革开放,这是社会大趋势,它拓展人们的思想和视野。我们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要适应人的思想价值观变化的需要,要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与人民的需要合拍,否则把政府的意志强加于人民群众,只会适得其反,欲速而不达。也就是说,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要使保护区的人民生活比以前更好,以此激发起他们保护文化的热情。

第三,政府主导原则。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这需要政府出面组织协调,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同时政府还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是政策支持不是包办代替;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唱主角。以我一人的偏好和想法为全体人们的蓝图,强制人们按照自己的指挥棒转,这样可能会导致一种“非物质”过度“物质化”的功利倾向。这就要求政府把握好一个度。另外政府在保护非物质遗产中要态度如一,避免忽热忽冷的变化。政府部门一般更看重文化遗产的实际功用,希望它能产生实际利益,如果一旦不能带来多少实际效益,往往会热情大减,甚至任其自生自灭。

第四,整体性原则。一个区域内的文化有其血肉联系,彼此互为表里,如果把文化解构并分开保护,只会使文化支离破碎,失去根基。温家宝总理今年6月在北京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时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性。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结合在一起。物质性就是文象,非物质性就是文脉。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8]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给我们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提出了重要的整体保护原则。

[1] 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6).

[2] 黄中模,管维良.中国三峡文化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6.

[3] 黄柏权.论武陵文化[J].广西民族研究,2002(4).

[4] 张正明.巴楚文化关系述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0(2).

[5] 张良皋.武陵土家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88.

[6] 管维良.巴族史[M].成都:天地出版社,1995.

[7] 季羡林.长江文化议论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8] 新华社.温家宝李长春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EB/ OL].[2007-6-9].www.gov.cn.

G 127

A

1672-6219(2012)增刊-0132-02

2012-05-25

程晓军,男,宜昌市博物馆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巴人武陵土家族
英勇善战的巴人
土家族情歌
英勇善战的巴人
土家族
巴人:一个不能忘却的文化战士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武陵追梦』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选
自作诗《武陵追梦》(书法)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武陵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