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鼠疫研究概况

2012-08-15陈翠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疫源地耶尔森伍连德

陈翠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秦皇岛,066600)

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鼠疫(plague),是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anthropozoonoses)。是一种广泛流行于鼠类和其他野生啮齿动物中的自然疫源性的烈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剧、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易酿成流行甚至大流行;历史上每一次人间鼠疫的流行,所带来的几乎都是毁灭性的灾难,也曾有过“亡国”的悲剧。

在我国,目前仅在一些个别地区有少数散发病例,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鼠间鼠疫还一直存在;另外,还在国内外首次报告了从自然感染鼠疫的病死藏系绵羊体内分离出鼠疫耶尔森菌,并有多起关于以染疫藏羊为传染源的人间鼠疫流行的记录。

1 国内鼠疫的发生与发现鼠疫耶尔森菌

据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学家、微生物学家和病理学家伍连德博士考证,我国在公元前5世纪至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鼠疫的流行;在第二次的世界范围鼠疫大流行中,我国死亡约1 300万人。

1.1 鼠疫的发生

我国早期对鼠疫有确切记载的是在清代顺治元年(1644年),记录了山西东南部潞安(今长治)发生的鼠疫;乾隆的壬子、癸丑年间(1792~1793年),从云南西部的鹤庆、宾州两县开始在我国许多省份出现了鼠疫流行,到嘉庆元年(1796年)鼠疫在赵州(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岩、弥渡也流行开来,当时滇中著名学者、望江令师范(白族汉文作家)之子师道南(清代乾隆年间著名诗人)在他的家乡弥渡县写下了千古绝唱《鼠死行》,形象地描述了当时鼠疫猖獗流行的可怕、凄惨状况,同时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正确地指出了鼠与鼠疫流行的关系:“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多,忽死两人横截路。……”,师道南在写成此诗后时隔数日身染鼠疫病死(1800年冬),时仅20几岁,《鼠死行》在日后被收录于师道南遗篇结集的《天愚集》中,当时的《鼠死行》被评价为:“异闻怪事,目不忍见,耳不忍闻,诗则绝好乐府”(《滇南诗略》)。

在1911~1912年,我国东北三省及北方各省流行鼠疫,死亡计60 000余人;1920~1921年间,山西、陕西、绥远先后发生鼠疫流行,福建亦屡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前的305年(1644~1948年)间,全国共发生过5次大的鼠疫流行,波及了20多个省份的549个县(市、旗),发病2 598 794人,死亡2 399 400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布氏菌病预防控制基地的浦清江等[1]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加大鼠疫防治工作的力度,使人间鼠疫得到控制,发病人数大幅度下降。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鼠疫又开始活跃,西北旱獭疫源地的人、动物鼠疫仍连年不断,南方家鼠鼠疫和北方沙鼠鼠疫双双暴发流行,在局部地区的黄鼠鼠疫依然存在,人间病例明显回升,新的疫源县不断增加,疫源地面积迅速扩大,对疫区内人群的生产和生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950~2009年的60年间,我国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宁夏、青海、西藏、甘肃、新疆、四川、云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15个省(区)507个县(市、旗)发生人间鼠疫,共发病8 421人,死亡2 773人(病死率为32.93%)。主要发生在了1950~1954年(6 868人),1955年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暴发流行(至2009年共1 553人)。在动物鼠疫流行方面,1950~2009年在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陕西、宁夏、青海、西藏、甘肃、新疆、四川等19个省(区)发生动物鼠疫流行,分离鼠疫耶尔森菌27 184株(其中从各种动物分离22 693株、从媒介昆虫分离4 491株),检出鼠疫耶尔森菌最多的省(区)为内蒙古、青海、云南和新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鼠疫流行除了自然感染发生外,就是人为的感染扩张。有资料显示,1940年冬侵华日军飞机在浙江省的宁波、衢州、金华、诸暨和汤溪等地撒布带菌的什物,造成了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的鼠疫流行,1940~1942年在宁波继续发生鼠疫;1941年,日军又在湖南省的常德、桃源及内蒙等地投掷染菌的物品,造成鼠疫不断发生流行;1944年,日军从缅甸败退时曾在我国云南的盈江、梁河、腾冲、潞西一带使用细菌武器,造成了多处地区的鼠疫猛烈流行;1945年日本投降时,日军731部队将设在我国东北的细菌武器研究工厂炸毁,放出大量染菌动物,致使了我国在1945~1949年间东北和华北一带鼠疫的不断流行。在1951~1952年间,侵朝美军也曾对朝鲜和我国东北某些地区进行过多次生物武器攻击,投放的生物战剂包括致病的强毒鼠疫耶尔森菌和传播鼠疫耶尔森菌的人蚤(Pulex irritance),从而在一些历史上从未发生过鼠疫的地区造成了鼠疫的流行。

1.2 鼠疫耶尔森菌的发现

于1910年10月至1911年3月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生的鼠疫大流行期间,时任东三省防治鼠疫全权总医官的伍连德博士为查明病因,于1910年12月27日在傅家甸(现在的哈尔滨道外区)对一名患病死者进行了尸体剖检,取其心脏、肺脏和脾脏的血液检查,发现了鼠疫耶尔森菌并确证发生在傅家甸的流行病是鼠疫,同时得出了这是通过飞沫传染的一种新型鼠疫——肺鼠疫(pneumonic plague)的结论。这可能是在我国大陆最早对鼠疫耶尔森菌的检出,以及最早从病原学方面对鼠疫的确证。

宁波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的黄可泰等[2]报告于1940年日军在浙江的宁波使用鼠疫细菌战期间,最先找到病原菌的是原华美医院院长丁立成医师,他在10月31日从一患者淋巴结穿刺液中发现了形态特征同鼠疫耶尔森菌的细菌,后又将另一名16岁男孩(俞元德)患者的肿胀淋巴结穿刺液和血液分别注入两只豚鼠体内,从感染死亡豚鼠培养出细菌,又经省卫生处技正吴昌丰用血清凝集试验复查无误,确定为鼠疫耶尔森菌。这可能是在我国大陆最早分离培养出的鼠疫耶尔森菌,也是最早从病原学方面确定了在宁波市中心开明街一带经日本飞机投毒后流行的传染病是鼠疫。

2 区域分布

我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云南、青藏高原、新疆、内蒙古、甘肃等西部地区[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布氏菌病预防控制基地的房静等[4]报告指出:至2009年底我国有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宁夏、陕西、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贵州等19个省(区)296个县(市、旗);2005年在新疆发现了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2000~2009年在云南、西藏、广西、新疆、甘肃、四川、贵州等7个省(区)判定24个新的鼠疫疫源县,根据历史资料重新核定了新疆的伊宁县和甘肃的玉门县两个鼠疫疫源县,疫源地面积由1999年底的985 518 km2增加到了2009年底的1 436 573 km2。

现在我国的12种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别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滇西北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滇粤闽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新疆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3 易感宿主

啮齿类动物(特别是野鼠、家鼠和旱獭)是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在鼠疫的自然循环中,人类只是意外的宿主。纪树立在主编的《鼠疫》中记述:迄今全世界已知有250种左右的兽类和鸟类在自然条件下可感染鼠疫,其中有37种仅发现于我国境内[5];迄今为止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以细菌学或血清学方法共判定自然感染鼠疫的脊椎动物66种(其中兽纲的啮齿目46种、兔形目4种、食虫目3种、食肉目10种、偶蹄目2种以及属鸟纲的雀形目1种),在兽类中有3个家饲品种。实际上现在已明显超过这个数字,如仅在偶蹄兽类,李敏[6]报告我国已查明的就已有6种动物能自然感染鼠疫。

4 羊的鼠疫

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王文华等报告,在1975年8月,青海省玉树县上拉秀村牧民因剥食病死藏系绵羊发生人间鼠疫病例,从2只病死羊中分离出2株鼠疫耶尔森菌,这是在国内外从绵羊体内分离出鼠疫耶尔森菌的首次记录[7~9]。相继,又有在青海改良绵羊及野生羊种的藏黄羊、岩羊等发现自然感染鼠疫的报告[10]。实际上,据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詹心如等[11]的记述:藏羊鼠疫波及人间的情况可追溯到1956年(再早就不清楚了),自1956年7月至1965年5月的10年间,以染疫藏羊为传染源的人间鼠疫共发生6起(其中在1956年和1965年各2起、1961年和1963年各1起),发病44人、死亡29人;其中的第一起病例是在1956年天歧县多石斜地区肺鼠疫流行期间,一名叫切罗的于7月15日剥食死羊1只,7月25日发病(未经治疗于27日死亡),因看护、探望、埋尸体等先后接触发病13人(死亡11人)。李敏[6]报告我国自1975年在青海省玉树县首次发现藏系绵羊可以自然感染鼠疫以来,报告偶蹄兽类受感染的动物种类逐年增多,且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已查明我国偶蹄目中有2科6种动物自然感染鼠疫,分别为猪科的野猪及牛科的藏原羚、岩羊、绵羊(藏系绵羊和肉毛兼用半细毛绵羊)、山羊。

5 鼠疫的控制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有效扑灭和控制鼠疫流行的第一功臣当属伍连德博士,也被世界所赞誉。《中国教育报》也曾在2003年5月16日第5版整版发表程光胜的文章“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伍连德”。1910年我国东北地区暴发肺鼠疫,在短短数月夺走了60 000余人的生命[12,13]。消息传到北京,朝野为之震动,经外务大臣施肇基的推荐,清政府委任时为天津原北洋陆军军医学堂帮办(相当于副校长)伍连德为东北三省全权总医官。伍连德于12月24日赶到哈尔滨,全身心地投入了鼠疫防治工作,他以精湛的医学学识和组织能力,组织力量、培训人员、隔离病患、消灭病源,在短短的4个月内扑灭了这场鼠疫;同时,他通过对这次鼠疫疫源的调查和实验室的研究,获得两项重要成果:一是证实了旱獭(又叫土拨鼠或蒙古鼠)身上带有病菌,是这次鼠疫流行的自然疫源贮存宿主;二是鼠蚤是鼠疫的传播媒介,当人被鼠蚤叮咬患病后,人与人之间呼吸道飞沫传染又成为了这次肺鼠疫传播的主要途径[14,15]。

在武连德的建议下,由施肇基奏请清政府并准奏,于1911年4月(宣统三年)在奉天(今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大会(4月3日开幕),来自英、俄、美、日、德、法、奥、意、荷、印等10国的代表34人,其中包括首先发现鼠疫耶尔森菌(1894)的日本著名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时仅32岁的伍连德出席会议并被大会推荐为主席,伍连德在会上对我国东北地区这次鼠疫大流行的防治成果作了系统介绍。这是我国第一次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

[1]浦清江,张春华,吕景生,等.1950~2009年中国鼠疫疫情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0,25(6):431-434.

[2]黄可泰,吴元章.1940年宁波鼠疫史实——侵华日军使用鼠疫细菌武器的罪行[J].宁波医学,1995,7(3):101-102.

[3]文心田,于恩庶,徐建国,等.当代世界人兽共患病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房静,张贵军,刘振才.2000~2009年全国鼠疫疫情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1,26(1):29-31.

[5]纪树立.鼠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6]李敏.我国偶蹄类自然感染鼠疫简介[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16(2):15,76.

[7]王文华,詹心如,陈保生,等.实验性藏系绵羊鼠疫的临床观察[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4,10(3):12-16.

[8]王文华,陈保生,詹心如,等.藏系绵羊对鼠疫菌感受性和敏感性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4,10(6):8-11,18.

[9]王文华,李超.藏系绵羊鼠疫的调查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1,20(6):467-468.

[10]王兆芬.青海高原半细毛改良绵羊自然感染鼠疫的报告[J].实用预防医学,2000,7(5):358.

[11]詹心如,王文华.青海省以染疫藏羊为传染源的人间鼠疫流行史[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5,11(6):22,25.

[12]黄加佳.东北特大鼠疫之谜[J].文史博览,2010(2):38-40.

[13]李春华.记黑龙江省一次特大鼠疫[J].黑龙江史志,2003(4):29-30.

[14]柴渝民.卓尔不凡的医学家伍连德博士[J].民国春秋,1994(1):37-40.

[15]周德浩,李阳,陈晓农.“东北大鼠疫”纪实[J].文史月刊,2011(5):4-9.

猜你喜欢

疫源地耶尔森伍连德
云南省金沙江中下游流域致病性耶尔森菌调查研究
2020年乌鲁木齐市一起动物间鼠疫疫情处置分析
重温英雄壮举 致敬抗疫先驱
百年前的“钟南山”
MASKED WARRIOR
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内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指示动物携带非鼠疫耶尔森菌的调查研究
猪耶尔森氏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措施
鼠疫自然疫源地构成成分及其作用分析
弘扬伍连德精神 传承哈医大文化
西宁野生动物园灵长类动物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