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因子在心理干预护理研究中的进展*
2012-08-15季永华顾祖文姚蔓玲俞来娣刘薇群
季永华 顾祖文 姚蔓玲 俞来娣 刘薇群**
(1.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上海 200120;2.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 上海 201206)
积极心理学目前在西方心理学界引起了普遍关注和研究热情。“愉快因子”作为积极心理学三大支柱之一的积极情绪体验的载体,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深化对心理护理的日臻关注,基于自护理论,并引导患者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定会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愉快因子”在临床心理护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临床心理护理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1 积极心理学与愉快因子的概念﹑研究背景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是Seligman Csikszentmi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1]”。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2]。“愉快因子”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具体的心理护理方式,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使人感到自豪、满足和愉快的人生事件或期望。医护人员在收集“愉快因子”后,作为护患沟通的桥梁,不断跟患者回输并刺激“愉快因子”,使双方都感觉愉快,以达到心理护理与治疗的目的。
2 愉快因子的内涵
快乐是什么?不同的学者、不同的理论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者倾向于快乐是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成分,即定义快乐为积极情感多于消极情感。钟思嘉认为快乐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或价值的,是一种很单纯的感觉[3]。正因为快乐是一种单纯的感觉,而不同的人对快乐的感受性是不同的,因此能够引起人愉快的事件,或个人期望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愉快因子”具有个体特异性。
尽管不同人“愉快因子”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主要包含下面几个大类:
1)个人成就 如考试成绩优异,工作表现突出,个人事业稳定等;
2)特殊的人生经历 如参军,上大学,到某个地方旅游等;
3)生病期间特殊的愉快体验 如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医护人员的温馨照顾,与病友的相互交流和鼓励等;
4)亲属和朋友的关心 如家属的日夜陪伴,朋友定期的看望和慰问,子女的孝顺等;
5)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如居住的地方声音、光线、色彩、空气的温湿度的适宜。
3 影响愉快因子的因素
3.1 患者
患者是愉快感受的主体,某一事件或期望是否可以成为“愉快因子”,是取决于患者本人对此的主观感受是否愉快,所以患者本人是“愉快因子“的直接来源。
3.2 亲朋好友
家属与好友是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的人,患者的一切生活与工作及活动都是与家属和朋友紧密相连的,患者的很多个人爱好与性格特点都可以从患者家属和朋友处了解得到,所以亲朋好友是患者“愉快因子”的间接来源。
3.3 自然与社会环境优劣
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因其生活的环境、受教育环境、职业环境等不同,会影响每一个人对外界的需求感受,所以个人背景是患者“愉快因子”的又一来源。
3.4 疾病特点
疾病影响的不仅仅是患者的躯体健康,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不同的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而在临床上,患者不一定只患有单一疾病,很多都同时患有几种疾病,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的疾病特点才能确定疾病所带给患者的痛苦与积极之处,在避免不愉快因素的同时有效找出“愉快因子”。
4 愉快因子的作用
4.1 愉快因子在血管性痴呆疾病护理中的作用
吴卫英[4]通过对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在嘉兴市康慈医院的80例住院治疗的血管性痴呆(VD)患者实施快乐因子刺激疗法,具体方法为:以患者的文化、职业、家庭、人生阅历和心理状态为重点,通过交谈和观察,向患者及其家属、亲友收集有关能使患者感到自豪、满足、快乐、放松的人生经历,如工作上的成就、子女的生日、家庭的完美、某个纪念日等,制作成快乐因子“小册子”,由责任护士以快乐因子作为交流主题,每天早晚两次刺激患者,每次20~30 min。交谈时互动,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指导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康复运动。每周进行评价,4周为1个疗程。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周末各评定1次,与未接受快乐因子刺激疗法的VD患者对照比较,以探讨快乐因子刺激疗法对VD患者疗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快乐因子刺激疗法治疗VD,患者在治疗第3周末及治疗结束时HAMA、HAMD评分均好于未实施快乐因子刺激的常规对照组,这说明应用快乐因子刺激疗法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情绪症状及社会功能。
4.2 愉快因子在妇产科疾病护理中的作用
郭利敏等[5]为观察“愉快因子”刺激治疗法对因巨大儿行剖宫产的妇女在围手术期中的影响,对120例产妇进行了“愉快因子”的刺激。具体方法为:选择愉快因子,通过术前访视与孕妇及其家属交谈获取信息,收集能使孕妇感到愉快的因子。由于每个孕妇的家庭、文化的不同,愉快因子也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因子,如怀孕给双方大家庭带来喜悦、丈夫的体贴、亲戚朋友的关心、产后儿女的健康和外貌及产时医生的技术和医疗条件。实施步骤:入手术室后给产妇以舒适的体位,在新生儿未娩出前,以家人的关心体贴等作为愉快因子,由巡回护士刺激产妇。新生儿娩出后,以儿女作为愉快因子刺激产妇。结果120例产妇中89.1%的产妇对丈夫的体贴,100.0%的产妇对孩子的健康及外貌,22.5%的产妇对孩子的性别,44.6%的产妇对亲朋好友的关爱,78.3%的产妇对其它的刺激因子均在术中产生主观上感到疼痛减轻,焦虑明显下降。手术后访视满意反馈提高到100.0%。结论认为“愉快因子”刺激疗法操作性强,由护士发挥主导作用,可以更有效地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
李君琴[6]为探讨心理护理新方法,提高妊娠剧吐患者的生活质量,使胎儿和母亲顺利度过早孕反应期。选择2005年8月-2006年3月住院的妊娠剧吐患者40例,均为自然受孕,孕期1-3月,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在饮食搭配上均充分考虑了患者的喜好。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将愉快因子反复作用于患者。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理心理反应,并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生理、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与医护人员配合度优于对照组(X2=11.44,P<0.05)。其研究结论认为“愉快因子”疗法是一项简单有效的护理新方法,对提高妊娠剧吐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疗效,使其能顺利度过早孕反应期。陈志云[7]也做过类似的实验,结果也显示愉快因子疗法对提高妊娠剧吐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疗效,使患者能顺利的度过早孕反应期。
4.3 愉快因子在脑外伤致慢性头痛护理中的作用
费琴仙,陈如南,潘云峰[8]为探讨“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缓解颅脑外伤患者慢性头痛的效果,以神经外科康复病房的颅脑外伤慢性头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愉快因子。以患者的职业、家庭、文化背景为重点,通过交谈及观察,向患者及其家属、亲友收集有关能使患者感到自豪、满足及愉快的人生经历作为愉快因子,如子女的孝顺和业绩、家人的关爱、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等。由责任护士以愉快因子为交流主题,每天刺激患者,每次20 min,15 d 为1个疗程。同时辅以神经营养药物支持治疗。采用Mcgill 疼痛评分及睡眠状态评分表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后上述两种评分有显著差异,说明“愉快因子”刺激治疗能减轻颅脑外伤患者的慢性头痛。
4.4 愉快因子在抑郁症护理中的作用
宋蕾[9]在2004年4月-2007年6月,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焦虑行为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使用“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焦虑行为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采用国际认证的ZUNG量表(SA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对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按评分标准分为轻度(35~49分)、中度(50~69分)、重度(>70分)。在确定行PCI后开始进行愉快因子刺激疗法,选择愉快因子要以患者家庭、职业、文化背景、人生阅历为重点,通过交谈及观察,收集使患者感到愉快、满足和自豪的人生经历作为愉快因子,如子女的孝顺及业绩、工作期间的成绩、年轻时的趣事、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等。治疗时间40 min/次,1次/d,直至术后3 d,术后住院时间>1周者重复干预1次。干预后再次对患者进行SAS评分,结果显示干预前后焦虑量表评分异常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异常率明显降低。
刘文琴等[10]为探讨快乐因子对抑郁症患者情绪的影响。将100例抑郁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同时实施抗抑郁药物治疗及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给予“愉快因子”刺激30~45 min。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情绪、社会功能等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的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评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认为“愉快因子”有助于刺激患者的正性情感阈,改善抑郁心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新技术、新方法。
同时该组成员也观察抑郁症患者假出院期由家属实施快乐因子干预的效果。将60例抑郁症患者按假出院顺序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假出院期予药物维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家属实施“愉快因子”干预。在假出院前、假出院2周返院时,专职测试人员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对患者进行盲法测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假出院前汉密顿抑郁量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返院时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假出院期由家属实施“愉快因子”干预,能有效维持和提高患者的正性情绪、活动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11]。
4.5 愉快因子在针对疗养院伤残军人护理中的作用
徐建秀,童均君,陈晓霞[12]为探讨心理护理新方法,提高伤残军人疗养生活的质量。以所在院住院疗养伤残军人53例为观察对象,以患者的家庭、兴趣爱好、文化背景、部队生活为重点,向患者及其家属、亲友收集有关能使患者感到自豪,愉快的人生经历,并以此作为愉快因子。每天由治疗护士与患者以愉快因子为主题通过交流输入。每次20 min,30 d 为1个疗程。观察疗程前后生理、心理反应(相关评价标准和HAMA、HAMD总分的比较),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显示53例伤残军人经愉快因子输入治疗后,生理、心理有明显反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愉快因子输入治疗是一项简单、有效的心理干预新方法,对提高住院疗养伤残军人生活质量有显著疗效。
4.6 愉快因子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作用
赵皎皎等[13]为探讨愉快疗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将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实验组32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同时辅以愉快疗法,具体方法为:以患者家庭、职业、文化背景、人生阅历为重点,通过交谈及观察,向患者及其家属、亲朋好友收集有关能使患者感到愉快、满足和自豪的人生经历,以此作为愉快因子,如子女的孝顺及业绩、工作期间的成绩、年轻时的趣事、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等。以愉快因子为交流主题,每天由责任护士与实验组患者交谈20~30 min,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1个疗程后血压下降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降压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降压有效的高血压患者住院天数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高血压治疗护理过程中,辅以愉快疗法,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治疗效果。
4.7 愉快因子在高龄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叶小云等[14]为探讨心理护理新方法,提高高龄患者生活质量。以该院神经科80岁及以上的高龄住院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以患者的职业、家庭、文化背景为重点,向患者及其家属、亲友收集有关能使患者感到自豪、满足和愉快的人生经历,以此作为愉快因子。以愉快因子为交流主题,每天由治疗护士刺激患者,每次20 min,15 d为1 疗程。观察其接受刺激前后生理、心理反应和评估生活质量。结果60例患者经“愉快因子”刺激治疗后,生理、心理有明显反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t=3.74,P<0.05)。结论认为愉快因子刺激治疗是一项简单、有效的护理新方法,对提高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疗效。
孙素侠等[15]为探讨快乐因子刺激疗法提高高龄离休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以老年病科80岁离休住院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以患者的职业、家庭、文化背景、人生阅历为重点,通过交谈及观察,向患者及其家属、亲友收集有关能使患者感到自豪、满足和愉快的人生经历,制作成50例患者快乐因子小册子。以每位患者的快乐因子为交流主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职护士每天刺激患者,交谈20~30 min,交谈时要互动,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指导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康复运动,15 d为1个疗程。结果:快乐因子反复刺激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刺激前后患者在表情、需要、注意力与记忆力、自理能力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也认为快乐因子治疗是一项简单、有效的护理新方法,对提高离休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作用。
5 心理护理中“愉快因子”的研究展望
近年来,心理学正在改变以“病理心理学”为主导的研究方向,转为以积极力量为主导的研究,积极心理学成为目前心理学界积极推崇的一个研究主体。优质护理的推进、深化,特别强调了心理支持在整体化责任制护理中的应用,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方式的研究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美国护理学家Orem的自护理论强调通过护理发挥患者个体最大的自理潜能[16],自护理论要求护士为照顾对象提供自我照顾的方法,对心理护理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
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积极情绪体验是研究重点之一,相对强调消极情绪体验的传统心理学而言,积极情绪体验赋予心理学研究切实的意义。“愉快因子”是积极情绪体验的载体之一。基于刺激“愉快因子”的方法能调动患者的积极心态[17],提高心理护理的有效性,提示“愉快因子”的护理研究可应用于更多的专科领域。研究者可从其多渠道来源和特异性以及影响因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患者“愉快因子”的提炼和回输是心理护理中的一项干预方式,但相关文献支持尚不足。“愉快因子”的研究存在颇具广度和深度的探索空间,针对其有效性的研究将为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临床心理护理实际提供帮助。
[1] Sheldon KM, Lura K.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 Am Psychol, 2001, 56(3): 56-67.
[2] Seligman ME, 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J].Am Psychol, 2000, 55(1): 5-14.
[3] 李小新, 叶一舵.快乐心理研究述评[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55(2): 161-171.
[4] 吴卫英. 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快乐因子刺激疗法的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11, 5(18): 23-24.
[5] 郭利敏, 颜卫红.“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在巨大儿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J].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06, 3(5): 567.
[6] 李君琴, 张赋金, 金丽君. “愉快因子”在妊娠剧吐护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4): 30-31.
[7] 陈志云.愉快因子在护理妊娠剧吐患者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疗前言, 2009, 4(21): 90,99.
[8] 费琴仙, 陈如南, 潘云峰. 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颅脑外伤致慢性头痛的效果评价[J].护理健康, 2007, 6(7): 437-438.
[9] 宋蕾, 高力, 刘连凤, 等.愉快因子疗法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虑抑郁行为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08, 48(28): 116.
[10] 刘文琴, 杜荣荣, 潘志芳, 等.快乐因子对抑郁症患者正性情绪的影响和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12B):17-19.
[11] 刘文琴, 潘志芳, 林彩霞, 等.抑郁症患者假出院期由家属实施快乐因子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健康, 2010,9(5): 371-173.
[12] 徐建秀, 童均君, 陈晓霞.住院疗养伤残军人“愉快因子输入疗法”的心理干预与评价[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 15(10): 973-974.
[13] 赵皎皎, 秦发伟, 陈士巧. 愉快疗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5, 19(9): 1729-1730.
[14] 叶小云, 姚梅琪, 夏秋欣, 等. 对高龄患者实施“愉快因子”刺激疗法的护理与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7):497-498.
[15] 孙素侠, 王 艳. 高龄离休患者实施快乐因子刺激疗法的效果观察[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7): 640-642.
[16] 刘文琴, 杜荣荣, 潘志芳, 等.快乐因子对抑郁症患者正性情绪的影响和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2B):17-19.
[17] 张玉花.护理干预结合自护理论用于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3):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