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苏州物流集聚区发展路径研究
2012-08-15李英,庄梅
李 英,庄 梅
(苏州市职业大学 管理工程系,江苏 苏州 215104)
基于SWOT分析的苏州物流集聚区发展路径研究
李 英,庄 梅
(苏州市职业大学 管理工程系,江苏 苏州 215104)
物流集聚区对于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运用SWOT分析法较为全面地审视苏州物流集聚区的发展现状,为其找到相应的发展路径,以期对苏州物流集聚区的实践活动有所帮助.
物流 ;产业集聚;物流集聚区
物流集聚区对于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苏州的物流集聚区发展迅猛,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有67个物流园区投入运营,有效地保障了苏州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苏州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苏州物流集聚区的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旨在运用SWOT分析较为全面地审视苏州物流集聚区的发展现状,为其找到相应的发展路径,以期对苏州物流集聚区的实践活动有所帮助,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1 物流集聚区
物流集聚区是物流服务功能的空间集中载体,是一种新型的服务地域综合体,形态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中心、物流基地、物流港等,具有宏观社会功能与微观业务功能.宏观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整合区域资源及提升产业竞争力等.微观业务功能主要包括基本功能、配套功能与增值功能.基本功能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分拣等.配套功能包括:车辆辅助服务功能、金融配套服务功能、生活配套服务功能及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一条龙相关服务.增值功能包括:结算和物流金融服务功能、需求预测功能、信息服务功能、物流咨询与培训、供应链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开发与系统设计等[1].
2 国内外物流集聚区研究与发展现状
2.1 国外物流集聚区研究及发展现状
物流园区的形式及概念起源于日本,后来在欧洲也得到较快发展.日本政府发展物流园区的最初考虑是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理顺城市功能.为了吸引物流企业进驻,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将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卖给各物流行业协会,然后由协会以股份制的形式向其会员企业融资,用来购买土地和兴建物流设施,不足的部分政府可提供低息贷款.日本最先颁布了与物流园区有关的法规.日本政府从1965年起,便着手建设物流园区.时至今日,日本在22个城市己建立20多个大规模的物流园区[2].
欧洲的物流园区发展以德国为代表.目前,全德已有33个物流园区(货运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德、辐射欧洲、连接世界的物流园区网络.德国一般采取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市政府扶持建设,组建发展公司进行企业化管理,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联邦政府在对经济布局、物流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全国物流园区的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并参与重要节点设施的投资[3].
2.2 我国物流集聚区研究与发展现状
目前,物流集聚区的研究已成为物流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张玲、骆温平[4]于2004年研究了产业聚群引致的成本优势、创新优势、自增强机制和区域发展,进而结合物流园区的功能进行分析论证,认为物流园区作为产业集群的一种形式,应当发挥相应优势.杨春河、张春杰、邱潇潇[5]于2006年测算了我国区域物流产业聚集系数,分析了我国区域物流产业聚集的指向性和空间布局. 王非、时榛、贾涛[1]于2011年提出了物流集聚区是一种以物流业为主的新型服务地域综合体,是物流网络系统中最高等级的网络节点,阐明了物流集聚区形成条件,并总结了物流集聚区功能与整合模式.我国的第一个物流园区为建于1998年12月1日的深圳平湖物流基地,此后掀起了全国物流园区的建设热潮.目前已形成了除西藏外全国范围内所有省份都有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的基本态势.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个经济圈为代表,物流园区建设步伐更快,社会和经济效益更显著,涌现出如苏州综合物流园区、北京空港物流基地、浙江传化物流基地、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示范性园区.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盲目建设,忽视市场需求,数量过多,规模较小;物流运作设备相对不足、入驻企业单一或不足、服务不够全面;政府干预过多;运营效果差等.
3 苏州物流集聚区的SWOT分析
3.1 优势
苏州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是通向长江流域广阔腹地的咽喉,是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沪宁高速、苏通大桥和江阴长江大桥贯通了苏州与苏北物资的交流.沪宁铁路和新长铁路将东北、环渤海、长三角三大经济区的南北陆海大通道组成一线.
苏州的设施优势明显.“十一五”期间,苏州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额为689.02亿元.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2 296 km,已形成了市域公路网体系.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现有水平,基本实现每个乡镇15 min内上高速.苏州港共有生产性泊位213个,全港设计集装箱通过能力556万TEU[6].
苏州的经济优势更是有目共睹.以2010年数据为例,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 228.91亿元,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五位;完成货运量1.34亿t,货物周转量123.74亿tkm;苏州港货物吞吐量3.3亿t,集装箱运量364.4万TEU;实现社会物流总额39 081亿元,同比增加24%;实现工业品物流总额26 239亿元,同比增加20%;实现社会物流总费用1 421亿元,同比增加15.9%[7].
综上所述,苏州发展物流集聚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3.2 劣势
1) 物流集聚区数量过多,缺乏合理定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2008年底,全市已有67个物流园区投入运营.2010年末,全市共有综合性货运站 22个.苏州虽然拥有苏州物流中心、苏州综合物流园等成功典范,但同时存在着大量由市场自发形成、提供服务基本一致的物流集聚区.以总面积仅为35.7 km2的金阊区为例,区内密集地分布着国华物流园、迅尔达物流园、华华物流园、新宇物流园、虎丘货运交易市场、虎丘园林停车场、虎丘后山停车场等,物流集聚区数量显然过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竞争领域相同,出现了资源浪费、衔接不畅、恶性竞争的问题.
2) 入驻企业规模小、层次低,服务不全面.从总体上看,入驻物流集聚区的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甚至一个人就是一个公司.这些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仓储、报关等传统物流服务,而对于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更高层次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物流管理技术创新不够,整体物流效率偏低,不能提供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
3) 经营管理粗放.苏州物流集聚区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转让地块模式,如望亭国际物流园仅负责征用地块,修建道路,完成配套设施,然后将地块转让给物流公司或工业地产商,由客户根据需要建造仓库等物流设施,自行使用或出租;二是租赁、转让物流设施模式,如普洛斯物流园主要开发仓库、集装箱堆场及办公室附属设施,然后租赁给其他企业.而太仓国际物流城则将物流设施售卖给投资者、物流企业或相关企业.不管是哪种开发模式,物流集聚区运营方都是以物业的身份出现,并不涉及入驻企业的日常运行,对各入驻企业的供求、业务等信息了解较少.缺乏一个集聚资源、统一调度、将不同企业纳入统一体系的平台,管理极为粗放.只要企业愿意进驻,一概接收.另一方面,入驻的企业独立性较强,相互间缺少合作,并未形成紧密的供应链关系,甚至为了争夺市场相互间恶性竞争.
4) 信息化程度不高.调查中发现,物流集聚区中的保税物流园因货物都受海关监控,信息化水平较高,均配置了企业网站、信息系统、条形码系统,绝大部分保税物流园配置了交易系统.然而,各保税物流园的网站建设水平高低不一,维护更新也不及时,还未发挥出信息化的优势.而更多的物流集聚区连企业网站都没有,仅在政府网站上有宣传.整个物流集聚区统一的信息系统更是缺乏.
5) 物流人力资源可获得性不强.物流人才资源不足是制约苏州物流集聚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升级物流服务的主要障碍.目前高校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多为物流操作层人才,且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苏州物流集聚区缺少实战经验丰富、掌握现代物流运作和管理的复合型中高级专业人才.苏州较高的生活成本也造成了对物流人才吸引力的下降.
3.3 机遇
在苏州“转型升级”“退二进三”的大背景下,作为服务业重要分支的物流业迎来了大好发展前景,苏州市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其建设与发展极为重视,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扶持政策.早在2002年出台的《苏州市现代物流规划》绘制了建设十大物流园区的宏伟蓝图.在贯彻落实好《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同时,又出台了《苏州市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发展计划》、《苏州市现代物流业新一轮跨越发展计划》和《苏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有利于物流集聚区建设与发展的规划与计划,并在用电、用水、用气、用地以及费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目前,已有张家港保税物流园、苏州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等七家单位被授予“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称号,对此省政府将给予政策扶持,优先安排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此外,有常熟国际物流园、望亭国际物流园、传化公路港—苏州物流基地等单位被确认为苏州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市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也将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和服务.
3.4 威胁
当前,苏州仍然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经济特点,物流集聚区的发展面临着外在威胁.苏州主要贸易伙伴为美国、日本和欧盟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低迷必将造成物流市场的不稳定性,加之企业对物流服务更高的质量要求,给苏州物流集聚区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另外,苏州还面临着外地物流集聚区的激烈竞争.以2008年为例,全市通过上海洋山港出口集装箱量为700多万标箱,但整个苏州港(含转达洋山港)集装箱运量为250万标箱.
4 苏州物流集聚区发展路径
4.1 明确定位,强化规划
定位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合理已经成为不少物流集聚区建设和发展的最大阻力.物流集聚区有着货运服务、生产服务、商贸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各种类型,集聚区的存在必须顺应产业集群发展特点,迎合市场需求.苏州现有物流集聚区分别为省、市或下辖区市的规划项目,而有的则是历史自然形成的非规划项目.在同一区域或小区域范围会出现多个物流集聚区,造成资源浪费或无序竞争.因此,必须在明确与物流集聚区项目有关的国家、江苏省、苏州市、行业、企业等战略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经济发展以前瞻性、全局性的眼光重新审视现有政府所规划或非规划的已投入运营和在建的物流集聚区,明确其建设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周边小规模、低层次、同一竞争领域的物流集聚区采用股份制或回购方式进行兼并,从而避免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4.2 发展物流集聚区连锁化经营
规模化、网络化、连锁化经营与发展产生的收益远远大于单个集聚区的收益.传化集团将实践了7年的“公路港”物流模式复制到苏州,建立苏州传化物流基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有物流集聚区也应思考借鉴连锁化经营模式,或者与成功物流集聚区合作,发展物流集聚区连锁化经营.
4.3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物业管理和经营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物流集聚区运营方必须转变经营和服务模式,对集聚区客户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拓展新业务,充分发挥宏观社会功能与微观业务功能,提高物流综合服务水平.针对入驻企业规模小、层次低的问题,运营方必须制订并严格执行入驻企业标准,逐渐淘汰小、乱、差企业,积极引进大型品牌物流企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4.4 加强信息化建设
为充分发挥集聚效应,物流集聚区需要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对物流各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实现智能化管理,降低物流总成本.苏州传化物流基地专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司机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等服务的综合性产业平台,将以往小、散、乱的传统货运市场升级为“货运信息超市”,带动了物流业的转型升级[8].
4.5 加强培养和吸引物流人才
物流集聚区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素质较高、层次合理的各类物流管理、经营和技术人才,以推动物流集聚区的发展.做好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重视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过硬实践操作能力的物流人才.对于在岗物流专业人才,应在财力允许情况下尽量提高其收入待遇.
5 结论
鉴于以上SWOT分析,苏州只有克服弱点、扭转不利因素,才能更好地发展物流集聚区,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苏州物流集聚区的发展路径选择应是:明确定位,强化规划;发展物流集聚区连锁化经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培养和吸引物流人才.
[1]王非,时榛,贾涛. 我国物流集聚区功能整合模式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1(5):48-50.
[2]沈艳丽. 日本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市场,2007(32):75-76.
[3]王楠楠,熊燕舞. 德国物流园区为何这样强? [J]. 交通建设与管理,2011(4):60-63.
[4]张玲,骆温平. 产业聚群优势与物流园区建设[J]. 集装箱化,2004(12):48-50.
[5]杨春河,张春杰,邱潇潇. 中国区域性物流集聚实证研究[J].物流技术,2006(7):1-3.
[6]苏州市交通运输局. 苏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EB/OL]. (2010-05-15)[ 2011-01-26].http://www.szjt.gov.cn/XMLPage.aspx?r=72947d1d-3c6c-4273-b370-4b04dc8bcbb0&xml=static/A.125.xml.
[7]苏州市统计局. 2010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EB/OL]. (2010-05-15)[ 2012-01-17].http://www.sztjj.gov.cn/tjnj/2011/njll.htm.
[8]罗文丽. 传化物流易主[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21):29-30.
Suzhou Logistics Cluster Development Path Based on SWOT Analysis
LI Ying,ZHUANG Mei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Suzhou 215104,China)
The logistics cluster has an important role to improve the logistics of the organization level and the degree of intensification,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co-ordin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ims to use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look a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Suzhou Logistics Cluster,then puts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path,in order to help the practice of Suzhou Logistics Cluster.
logistics;industry cluster;logistics cluster
F252
A
1008-5475(2012)03-0054-04
2012-05-03;
2012-06-11
李 英(1974-),女,江苏苏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物流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沈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