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硫平引致比萨斜塔综合征1例报告
2012-08-15周芳珍
程 琳 周芳珍
1 病 例
住院号21054,女性,19岁,因“疑人害己,自语、自笑10个月”,于2011年1月12 日住院治疗,诊断精神分裂症,予氯氮平300mg/d 治疗,病情缓解。巩固4个月后因发生体重明显增加、停经、泌乳等,故改用喹硫平片400mg/d 治疗,病情稳定。用药3个月后,发生身体轻度向右侧倾斜,自觉坐立、行走时身体均弯向右侧,能恢复。1个月后症状加重,身体恢复仅能维持片刻,行走时身体无法保持平衡,身体弯向右侧,似右侧下肢缩短样行走步态。诊断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停用喹硫平,加用盐酸苯海索6mg/d 治疗15 天,症状持续1个月无改善。患者因此心情不好,焦虑、担心病情恶化。因体位障碍加剧1月余,于2011年10月15 日再次入我院治疗。既往体健,发育正常。入院体检:站立尚稳,身体明显向右侧倾斜,形状似弯弓,稍向后转,右肩低于左肩,行走时无法保持身体平衡,似跛行状。身体其他部位未见运动障碍,未见肢体僵直或震颤,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诊断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比萨斜塔综合征。停用喹硫平、盐酸苯海索,使用卡马西平片600mg/d、氯硝西泮片4mg/d、维生素E 胶囊300mg/d、利培酮片2mg/d 治疗30 天无改善,后停用卡马西平片、氯硝西泮、维生素E;继续用利培酮片2mg/d,加用非那根片200mg/d,治疗1个月后症状减轻,45 天后症状完全消失出院。治疗3个月后自行停用非那根。20 天后迟发性肌张力障碍再现,但症状较前稍轻,再次服用非那根片75mg/d,10 天后症状消失。
2 讨 论
比萨斜塔综合征又名侧弓反张,是使用神经阻滞剂所致的一种迟发性肌张力障碍。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即躯干向身体一侧强直性弯曲,伴有轻度后旋,不伴有其他肌张力障碍,因其形状类似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而得名。与急性肌张力障碍不同,一般发生于用药后1个月或以后,预后不良。急性肌张力障碍在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即刻获得戏剧性改善,而比萨斜塔综合征有时可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撤除而消失,少部分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几天后方有效,而大部分预后差。理论上,喹硫平属于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因很少引致EPS,故很少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提示应警惕任何精神药物均都有可能发生各种不良反应,预防的关键是重视并及时处理,一但发生,应及早停药并采取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