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Ⅲ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2012-08-15史安玲
史安玲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甘肃 兰州730101)
巴塞尔协议Ⅲ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史安玲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甘肃 兰州730101)
2010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协议Ⅲ》,该协议旨在通过提高资本充足率、引入杠杆率、建立缓冲基金等方式促使商业银行防范风险,减少损失,提高盈利率。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风险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培育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设立高效的风险管理机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建立动态资本拨备计提制度等建议。
巴塞尔协议Ⅲ;风险管理;动态拨备制度
1.巴塞尔协议Ⅲ的基本内容
2010年12月12日,巴塞尔协议委员会公布了《更加稳健的银行和银行体系的全球监管框架》等一系列文件,是为巴塞尔协议Ⅲ。这些文件对新资本协议(巴塞尔协议Ⅱ)进行的修正,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
新协议提高了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由4%提高到6%,还要求银行增加2.5%的防护缓冲资本,但总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仍然维持8%不变。此外,巴塞尔委员会也提出各国可根据情况要求银行提取0%~2.5%的逆周期缓冲资本,以便银行可以对抗过度放贷所带来的风险。这个比率主要是针对贷款增长过快的国家提出的。
1.2 杠杆率要求
巴塞尔委员会正式批准引入了并不基于风险的另一项辅助性指标——杠杆率,要求银行的最低杠杆率为3%。在计算杠杆率时,所有的表外资产必须通过一定的系数转化计算,同时衍生金融资产也需要计入。
1.3 引入流动性监管指标
巴塞尔委员会同时批准采用新的流动性指标:流动性覆盖比率(LCR)和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前者用来衡量银行所持有的高质量的流动性资产用于支付短期不利情况发生时现金流出的能力。后者用于度量银行较长期限内可使用的稳定资金来源对其表内外资产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
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以期使得银行业能够增加资本实力,建立相对全面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促使商业银行稳健经营,能够防范风险,经受住未来不可预测的经济和金融危机。
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随着银行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商业银行虽然逐渐开始重视风险管理问题,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2.1 风险管理的观念较落后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对风险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一是盲目追求收益而偏好风险,另一种是视风险避之而不及。在这两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银行不能充分认识到风险与收益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不能形成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全面管理的科学理念。
2.2 风险管理的机构体系不完善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不断深化,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银行业的重视。虽然各商业银行都设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同时也正积极展开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探索,以期构建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长效机制。但就整体运行情况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很多商业银行没有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风险管理规划,各银行设置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也不能尽其所能。二是在组织机构设置上,缺乏集中统一的风险管理部门,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缺乏效率。三是现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权力和地位不够,对业务部门未能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难以真正发挥风险管理方面的统帅和权威作用。
2.3 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欠缺
首先,数据库建设迟缓。在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上,经济情报的搜集和风险预警是至关重要的,但这都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和对数据的深层次分析工作的支持。巴塞尔委员会对风险管理模型,尤其是风险度量模型的损失数据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包括数据的累积性、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等等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集中数据库用于搜集内外部损失数据,然而由于技术尚未成熟,使得目前的数据库一方面不够全面,另一方面更新较慢,限制了量化管理模型的应用。
其次,风险对冲工具运用不足。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主要是借助于发达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运用大量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资产保值和风险转移。而我国虽然不断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经验,但由于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和证券市场还不很成熟,它们不能为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风险对冲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向现代化迈进的脚步。
2.4 缺少风险管理的文化
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子系统,也是企业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风险管理硬性手段和软性手段的统一。因此,能否把风险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是否能进行成功的风险管理。如果银行的员工都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这种疲软的风险文化会像管理风险妥协,而这也许是致命的。
3.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3.1 培育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3.1.1 全面风险防范理念
首先,所有部门都要以风险防范为最重要的工作。风险防范不仅是风险合规一个部门的工作,各业务部门和非业务部门也要树立风险理念,关注风险,防控风险。其次,将风险防范贯穿于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中,除信贷业务以外,投资业务,中间业务等都要注重风险防范。再次,树立综合风险防范理念。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种各样的风险,而我国商业银行着重防范的是信用风险,因此在今后的风险管理工作中银行应该将所有的风险都纳入到风险管理的范畴。最后,要形成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把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银行业务的整个流程,使风险管理由高深抽象的理论变为现实生动的企业文化,内化为所有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使之成为工作的支撑点。因此,要更好地生存,就要真正面对威胁、解除威胁。
3.1.2 要树立与时俱进的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本身具备的一个最主要特征就是发展性,因此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是层出不穷的。而且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因此银行只有树立与时俱进的风险理念,才能通过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应对日益变化的风险,才能真正有效的防范风险。
3.2 构建高效的风险管理机构体系
商业银行要积极推进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是要完善商业银行的管理结构,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由董事会制定风险管理战略,但要使得董事会、管理层、风险管理委员会等责权明确。
其次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垂直风险控制机制。在总行设一个风险控制委员会,全行的首席风险控制官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席。首席风险控制官负责制定本行的风险管理的政策,与此同时,各业务部门和每一个分行都设有风险控制官,具体负责某一区域或某一行业的风险控制。
最后是要设置风险审计机构,按照全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定期进行风险审计。在风险合规部门之外单独设立风险审计部门,独立对每项业务的风险进行审计,与风险管理部门起到相互监督和督促的作用。
3.3 多途径努力提高资本充足率
为适应市场发展和竞争的需要,银行扩大规模的内在需求日益明显,此时银行更应加强资本管理,建立有效的资本补充机制,以保证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为此,银行首先应该根据发展状况分析资本结构,充分利用各种融资工具,合理选择融资渠道,尽量降低银行对资本市场的依赖性。
3.3.1 建立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机制。为了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要积极寻找战略投资者,尤其是引进海外实力强大的战略伙伴;二是要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金;三是合理补充附属资本金,比如发行可转换债券或长期次级债券等;四是要通过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增加内部积累的方式补充资本金。
3.3.2 建立逆周期资本金的补充机制。一是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监控,尤其在经济处于上行阶段时更应对风险的变动情况保持极高警惕,一旦风险系数加大,及时增加资本金;二是建立相应的逆周期资本金准备,并能够根据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有效调节;三是建立与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紧密挂钩的资本金补充机制。
3.4 建立动态资本拨备计提制度
巴塞尔协议Ⅲ所说的动态拨备法是将准备金提取标准与经济和信贷周期相结合,要求银行在经济繁荣和贷款高增长时期多计提拨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而在经济下滑时适当降低拨备要求,有利于银行提供贷款,以支持经济复苏。我国银监会出台文件规定了我国的动态拨备监管制度,以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指标为核心。目前要求的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余额的比例)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的比例)不低于150%,监管部门原则上按两者孰高的方法,来确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要求。监管部门将在经济上行期适度提高贷款损失准备要求,经济下行期则适度调低,同时根据个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质量和盈利能力,适度调整贷款损失准备要求。
[1]南京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巴塞尔协议Ⅲ视角下的农业银行风险管理[J].内部管理能力建设,2011,(9):20-22.
[2]王光宇,孙亦军.巴塞尔协议Ⅲ与“十二五”中国银行业监管新框架[J].银行家,2011,(2):55.
[3]郑良芳.跟进巴塞尔协议Ⅲ,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J].经济研究参考,2011,(39):28.
[4]袁义东,刘金法,隋乃江.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践[J].金融电子化,201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