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保留肢体治疗气性坏疽1例
2012-08-15熊龙
熊 龙
(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南昌330006)
气性坏疽,现称梭菌性肌坏死,是一种发展迅猛、预后差的厌氧菌感染性疾病,其病死率可达7.1%~20.0%[1],截肢率高达 25.0%~88.0%[2-5]。 2011 年 7月,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成功保留肢体治愈气性坏疽患者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江西吉安人,农民,于2011年6月28日入本科住院治疗。患者因2011年6月25日骑摩托车时左下肢撞上农田耙,导致疼痛出血而入当地医院治疗,诊断股骨、胫骨开放性骨折。急诊清创,行外固定支架术。术后第3天,患肢胀痛,创面渗液增多、恶臭,可及捻发音,查血红蛋白(Hb)5.6 g·L-1。 于2011年6月28日急转入本院治疗。入院检查:患者极度虚弱,表情淡漠,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完善检查后,急诊清创,术中见数个气泡,大腿中下段外侧见大量失活坏死肌肉,肌肉失去弹性和收缩力,切割不出血,肌纤维肿胀、发黑,清理出坏死组织约1 000 g,送病理科进行细菌培养。初步诊断:高度怀疑气性坏疽。隔离、报送院感科。术后按气性坏疽进行抗感染对症治疗,青霉素480万U静脉注射,2次·d-1,甲硝唑 100mL 静脉注射,2 次·d-1,创面采用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进管持续给氧及3%过氧化氢冲洗,术后2周再次清创,术后40 d创面愈合,患者扶拐好转出院,术后60 d去拐下地行走。细菌培养结果:细菌涂片白细胞(),发现大量粗大的革兰阳性杆菌及阴性杆菌。诊断:气性坏疽。
2 讨论
该患者尽管早期症状不典型,一旦怀疑气性坏疽,应仔细追问病史;尽管不是在田间劳动时外伤,但如为农用工具外伤者也应高度怀疑;患者术后肢体肿痛加剧,创口渗出液增多、恶臭,Hb进行性下降更应高度怀疑,尽快报送相关部门特别是院感科、手术室、重症病房等,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气性坏疽治疗中创面处理极为关键。该患者及时作了清创,清创后创面使用了自制简易负压吸引,进管持续给氧。氧气的持续给入抑制了厌氧菌生长,创面分泌物及时排出,消除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对于抑制厌氧菌生长起了重要的作用。
[1]金嘉琳,翁心华.地震中的传染病——气性坏疽[J].微生物与感染,2008,3(3):157.
[2]邵增务,罗怀灿,杜靖远,等.42例创伤合并气性坏疽的临床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1996,4(5):274-275.
[3]杨春,张伟,江南,等.地震伤并发气性坏疽 18例临床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3):270.
[4]李全岳,刘伟信,何富强,等.四肢火器伤继发气性坏疽13 例分析[J].感染、炎症、修复,2003,4(1):40-41.
[5]刘颖,张会英,黄艳,等.开放性创伤并发气性坏疽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2):1514-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