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负债办学风险及化解对策

2012-08-15

关键词:负债贷款政府

张 丽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处,安徽 淮北 235000)

一、我国高校负债现状分析

(一)高校负债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

高校负债的情况不仅仅出现某一类型或某一级别的高校里,毫不夸张地说,负债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类型、级别的高校中。据审计署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一共有1164所地方所属的高校负债2634.98亿元,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1]无论是“211”、“985”之类的重点高校还是普通院校,无论是综合型大学还是专科类大学(包括职业技术学院),多多少少都承受着一定的财务压力。负债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高校迅猛发展的代名词,只是不同高校负债程度不同。重点高校比起普通高校在知名度、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它可以从财政部门得到的教育经费投入比普通高校要多,自身财源相对普通高校较为充足,对政府的依赖性小,需要贷款的数额相对普通高校来说要低很多,因而银行更愿意放贷给重点高校。一般来说,重点高校的财务状况要比普通高校要好一些。而普通高校的负债率比较高,学校必须依靠学费收入和其他渠道筹措资金等来化解负债压力。

(二)高校负债的规模和风险不断扩大

虽然高校扩招的速度已经有所减缓,但是现在仍处于高校建设的关键时期,高校仍然需要不断贷款筹措资金来保证高校建设的完成,而且针对有些高校已经出现的严重债务危机,银行开始对高校的偿还能力进行重新审查,偿债能力差的高校筹集资金的难度更大,财务风险将更加严重。高校负债经营有效缓解了高校发展与政府财政性拨款和自有资金不足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的迅速发展。短期内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迫使高校向银行大量贷款,建成满足需要的教学楼、实验室、宿舍楼。同时,负债融资是把“双刃剑”,在促进高校飞速发展,缓解高校资金压力的同时,也给扩招高校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不断增加的债务还本付息负担,使高校陷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之中,甚至也给社会带来复杂的社会风险。[2]

二、高校负债经营的风险与危害

(一)高校财务上出现资不抵债境况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产业结构一直处于调整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日益变化,高校如果不能把握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招生人数减少,生源质量不高,从而会引发出毕业生就业前景不明朗等问题,这些都会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还本付息的难度会更大。[3]另一方面,银行和高校本身都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计算依据来确定贷款的最高额度,一旦高校的贷款规模超过其偿债能力,就会导致资不抵债的状况 。

(二)高校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受到严重制约

为了解决协议还贷问题,部分高校无奈采取压缩经费开支的办法,包括降低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这样做的后果是高校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优秀骨干教师工作积极性,直接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可以说,扩招继而负债经营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学校大量压缩教研开支,导致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无法进行,严重降低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众所周知,高校贷款主要是信用贷款,逐渐增加的贷款成为高校的负担,到期无法还本付息,也会降低高校的信誉度。可见,高校负债办学的最大风险便是对其招生、人才引进和科学研究的负面影响。

(三)政府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

从经济学角度看,高等教育具有混合公共物品属性,需要政府予以大力支持;当高校大量负债经营,出现债务危机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高校势必向政府寻求财力支持。政府从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促进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角度考虑,会考虑替高校还本付息,承担财务风险,从而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当高校确实无法按期还本付息时,也许会无奈采用提高学费或压缩教研经费的方法来筹集还贷资金。学费标准提高或教学质量下降都会引起舆论关注或公众反对,这会迫使政府站出来替高校解决债务问题。最后,高校如果出现逾期不能偿还贷款的情况,商业银行必然会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债务问题,这可能会造成部分负债高校破产,给政府形成间接压力,迫使政府承担财务风险,出面救助高校。

三、我国高校负债经营成因分析

(一)从各级政府视角看高校负债经营成因

政府投入不足且不均衡。由于政府提供的教育经费的不足,高校的收费又不能完全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因此在银行对高校贷款门槛低、操作简便的背景下,高校的资金缺口(特别是基本建设的资金缺口)就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来解决。与此同时,政府在高校间投入也有所区别。高校投资扶持政策,因校而异。“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是政府财政投入的首选,其次才是一些省内重点大学,而普通高校(包括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得到的扶持少之又少。而承担扩招任务、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的又多是地方高校,它们在资源博弈竞争中被边缘化的现状越来越突出。

政府隐性担保问题非常严重。高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过程中,在政府财政拨款不够的情况下,能够从银行取得大规模的贷款,正是因为政府以“隐性担保”的方式为公立高校贷款提供了担保。因为高等教育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高校是事业单位,高校的实际管理者又具有行政级别,这种特点决定了政府应向其提供财政拨款。而且,由于大学的事业单位性质和公共物品属性,即便是未来因无法还贷面临诉讼,法院也会因种种考虑,不会支持查封高校的资产。正是看到高校贷款的相对安全性,银行才敞开大门放贷给高校并给与相应的优惠政策,导致出现高校巨额负债的情形。

政府后续支持不到位。对于高校负债办学,政府是持支持态度,并且承诺会给予贷款财政贴息,来补充对高校办学经费的不足。但实际上,高校积极贷款发展自己事业,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贷款规模逐渐扩大,陷入债务危机,政府的后续支持并没有跟上,大部分利息还要自己消化。另外,政府在利用教育国债资金支持高校发展时,一般要求高校和地方政府给予相应资金配套,若配套没有及时跟上,资金支持也会视情况减少。实际上,要求地方或高校配套的规定并不合理。因为这样做的后果是提高了高校寻求国债资金支持的门槛。一些高校为了获得国债教育资金,只有再次向银行贷款,加重高校负担。

(二)从高校视角看高校负债经营成因

高校定位不明确。未来发展的定位对于高校以后的贷款规模大小和投资效益水平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定位过高或过偏都会使得贷款资金投入方向发生偏移,极容易形成债务危机。所以,对学校未来发展准确地定位将会有利于控制贷款风险的大小。由于定位不准,高校在扩张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没有结合高校的发展战略和定位,只一味地扩建校区和购置固定资产,造成教学资源闲置等情况。除去政府划拨的教育经费,其余扩建款项大部分都来自银行贷款,由此会导致高校贷款过度。

融资渠道具有单一性。[4]目前我国高校除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收入这两种渠道可以筹集资金外,筹资的其他渠道,例如社会捐赠、社会服务收入、校办产业收入等可以获得的资金非常有限。一些国外高校,例如美国,社会捐赠是缓解教育经费紧张的主要方法,但这与我国的国情并不相符。我国的社会捐赠主要取决于学校的形象,而且受我国相关政策影响,能获得社会捐赠资金的只有少数几个名牌高校。而在社会服务收入和校办产业收入方面,普通高校在这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只有一些科研实力雄厚的重点高校才有此能力。因此,除了依靠财政性教育拨款和学费收入,高校目前只有寄希望于银行贷款,才能实现进一步的跨越式发展。

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作为非盈利组织,高校目前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收付实现制”,而企业实行“权责发生制”,两者完全不同。对于高校的投资项目,从财务风险识别考量,不能照搬照抄企业的办法。例如,“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比重”、“学校年末对外负债总额占学校总经费收入的比重”等指标,就无法全面反映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5]在高校运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制度的情况下,“应收及暂付款”项目中的暂付款,实际已经形成支出,并且大多数是垫付款未核销数,但仍然体现在在高校资产中。可见,银行使用“资产负债率”考核高校偿债能力,若没有认真分析高校收付实现制核算制度特点,就会高估高校偿债能力,导致对高校资产状况判断过于乐观。这可能也成为高校过度负债办学的成因之一。

(三)从银行视角看高校负债经营成因

银行对高校还款风险预估不准。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进入经济相对低增长时期,多数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不佳,私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还未建立可靠的信誉,银行没有可靠的交易对象,而此时高校扩招导致各高校的资金缺口让他们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因为相信高校会逐年扩大的招生规模和逐年增加的学费,也相信国家最终会买单,甚至没有对高校发展情景做认真评估,银行就放心地把资金贷给高校。而且,为了体现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宗旨,各大银行在为高校贷款时,还提供了低于市场利率的优惠条件。但实际情况却是高校的学费被严重控制无法上涨,扩招导致的教育质量下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让国家开始控制招生规模,一些高校招生数量也逐年下降,高校还本付息更加困难。由此看来,各大银行对高校还贷风险的预估不准对当前高校还贷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

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为高校贷款提供方便。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是国有银行以客户为向导的原则,形成了矩阵形的信贷管理体制。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因为高校是具有公共属性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竞争对手很少,相比企业来说,高校所面临的风险小很多。因此,银行在放贷时更愿意贷款给高校,从另一方面促成了目前高校出现严重债务危机的现象。可以说,高校的负债风险,银行的逐利性是“助推器”。

四、化解高校债务办学风险的策略

(一)政府方面

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均衡教育资源。[6]政府的投入不足是导致高校负债经营的直接原因,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是由于政府对一些普通高校的投入不及“985”工程和“211”工程学校多。高校负债经营,扩大学校招生规模,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政府不能让扩招高校全部承担巨额教育成本。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很大,完全有实力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帮助高校顺利度过债务危机。此时,政府增加政府投入力度,不能厚此薄彼,应对所有的高校(包括职业技术学院)都相应增加投入力度,不能仅对陷入负债风险的高校增加投入,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适度的公平,使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得到缓解。

加大贷款贴息。在政府不可能为高校投入更多教育性经费的前提下,对于已经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处于破产边缘的高校,政府应当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加大对高校贷款的贴息,尽量化解巨额贷款。在高校面临债务危机的时候,政府应当在一定程度上给与高校贴息优惠,体现高校属于公共物品的属性。

发行教育债券。由于现在我国高校向学生收取的费用占教育成本的一小部分。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依靠学生上交的学费是完全不够的,因此高校必须依赖于政府的补贴。这其实是高校资金短缺的根本原因。此外,国家现行的紧缩银根政策,使得高校继续向银行贷款的难度变大,从而导致高校基础建设后续资金链断裂。因此,通过试验发行高等教育债券,不仅能缓解高校资金短缺,发行债券得来的资金可以用来满足高校后续建设的需求,从而可以缓解高校的债务风险,同时也缓解了各级财政的负担。

(二)高校方面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招生规模并不是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真正衡量高校的标准是教学质量和公信力。各类高校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结合发展的眼光确定办学理念,制定办学目标和计划。要将重心更多地放在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上,不要一味的贪图招生人数的增长,要保持招生规模相对稳定即可。应该合理配置目前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注重内涵式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办出自己特色。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各类办学资源,把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加强教师队伍和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公信力。

多方筹集办学资金。高校应根据要求并结合本身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对于科研成果不是特别多的普通高校,在校办企业等方面都不具有很大的优势的情况下,高校应利用自身资源(人才、科研)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通过提供优质服务筹措发展资金,是高校的优势所在。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供技术和政策咨询、教育培训,来增加自身收入水平。科技水平高、科研成果多的高校应继续发挥其优势,以科研成果换得资金收入。

修订完善高校会计制度。[7]在高校实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基础下,针对高校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缺失与漏洞,高校应规范财务管理过程中使用的会计科目,对核算贷款项目的会计科目进行考证和增设等,要做到各项财务指标对于高校的实际情况的表示都是准确的。改变固定资产和固定资金的处理方法,用银行贷款建设的固定资产在完工后先计入固定资产科目,等到贷款完全偿还后再将数额计入固定资金科目。这种做法使得高校真实的负债情况和资产数量都有正确的反映,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减少,从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准确性。

(三)银行方面

加强对高校贷款风险预估和监督管理。银行要遵守教育部、财政部对高校贷款的管理规定,严格细致地审核高校的贷款申请。对于高校申请增加的新贷款要进行严加考量,在贷款之前依法进行风险审查,从高校目前财务状况、贷款规模及还款期限、未来现金流入等方面进行评估;要对贷款额度和使用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控制贷款总量实施风险防范。银行在高校取得贷款后,要继续关注高等教育发展态势,适时进行风险预估。

适度降息以助高校缓解危机。寻求商业银行的支持,建立良好的”银校合作”关系。[7]对于负债情况严重的高校,银行应采取降息、给予优惠条件的方式来帮助缓解高校债务危机。对于高校负债经营的现状,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高校,银行在这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银行对高校出现贷款的风险预估不到位、轻易放贷也对危机的出现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因此在高校债务危机时,银行也应积极配合帮助高校度过财务危机,采取例如降息的措施来帮助高校度过危机,给高校暂时喘息的机会,也为以后收回贷款本金提供保证。

总之,高校扩招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也将高校推进了严重的债务危机中。高校的当务之急是对债务形成的原因进行探究、分析,找出化解之道,摆脱危机。各级政府、高校、银行都应该认识到自己在这场危机中所担当的角色,找出自己的错误,深刻反思,并实行可行的解决方案,尽快解决我国高校普遍处于债务危机的局面。

[1]王旭东.高校负债负的更是“人才债”[EB/OL].http:∥ 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09-27/content_7123438.html.

[2]马强.高校负债现状与化解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8):118-120.

[4]程昔武,丁忠明.高校负债融资风险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财贸研究,2009(6):131-138.

[5]黄秀娥.高校负债办学财务风险探析[J].财会通讯,2009(2):132-133.

[6]周清明,刘善球.从高校负债谈如何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机制[J].教育财会研究,2011(1):14-16.

[7]贺晖.我国高校负债融资经营的理性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6-49.

猜你喜欢

负债贷款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你的负债重吗?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还贷款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