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临空经济的三大任务*
2012-08-15曹山河
曹山河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一、临空经济的基本特征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发展临空经济的状况,临空经济作为依托高度发达的现代航空运输以及现代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而兴起的一种新的区域性经济形态,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一是临空性。临空经济规划区(或称临空经济科技园)必然以现代特大型国际空港为中心,依托强大的航空快捷运输,兴办独具特色的科技园区,吸纳具有很强的临空指向关联度的产业向园区聚集。
二是流量性。临空经济实质上是流量经济,按照国际上围绕特大型空港发展临空经济的临界值,特大型空港的年旅客吞吐量必须达到1000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0万吨左右。根据这个特点,那些年旅客吞吐量只有一百多万、几十万的小型机场提发展临空经济还为时过早。
三是创新性。临空经济从内在动力机制上来看,是一种创新型经济,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规划管理,都必须以企业和社会组织强劲创新能力作为支撑和内在推动力,时刻离不开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创新。
四是组织性。临空经济具有他组织性与自组织性双重特点,所谓他组织性是指临空经济科技园的规划、组织与发展,必然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众多组织参与的共同体来完成,必然是一种多方参与的资源重组与利益联动的巨大系统工程,任何企图依赖现有的区划与资源配置状况让市场自发地形成临空经济是不可能的。自组织性指的是临空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与程度时,一方面国际国内包括省内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创新要素向临空经济园区快速集聚,另一方面,临空经济园区也将大量的经过创新机制得以升华的新的人流、物流与信息流等新的创新要素向本省、兄弟省份和国际市场高速扩散。一个优良的临空经济园区最后形成临空经济、空港业务、腹地经济与外围经济多方互动的自组织机制。
五是小区域性。一般地,临空经济园区以特大型空港为中心,以10公里为半径,共300多平方公里的小区域为范围,车程10分钟内可抵达机场(以60公里/小时车速计算),这个范围是空港航空运输所能产生强辐射的区域,超过这个范围空港的辐射能力就减弱了,其经济活动几乎不受空港的影响,便不属于临空经济的范围。
二、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临空经济的主要任务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经过22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的高速发展,已进入全国民航机场排名前11名,硬件设施随着新航站楼的启用,已排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之后,居第5位。年旅客吞吐量连续3年突破1000万人次,日期分别为2009年11月19日、2010年10月14日(该年人流总量达1262万人次)、2011年9月25日(今年可望达到1300万人次)。从中部省份的机场发展来看,黄花机场的人流量已连续6年居首位。货邮年吞吐量已经突破10万吨,其中2010年为11万吨,预计2011年为14万吨。据预测2012年人流总量将达到1500万人次,货邮总量达20万吨。拥有一条3200米长的飞机跑道,第二条3800米长、60米宽的新跑道已动工修建。黄花国际机场已经制定“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国际航空港”战略,下一个目标是发展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生态环保、国内一流的航空港。至2012年开通国内城市航线100多条,周航班总数达4400个,国际定期航线8条,开通美国、欧洲航线。至2015年,将成为中国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跻身“全球机场100强”。以上数据表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正逐步成为国际特大型航空枢纽,随着更多国际国内航线的开通,其航空运输的辐射能力将以更快速度提升。
参看国际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发展临空经济的历史与经验,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发展临空经济为例,1993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顺义区政府随即提出了“依托机场、服务机场、大力发展空港口岸经济”的发展思路,标志着进入发展临空经济的起步阶段。2004年,首都机场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顺义区紧接着提出“抓住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和民航体制改革的机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并且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被列入北京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的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上升为北京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前后用了11年的时间,首都机场周边临空经济区形成。2007年,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周边临空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根据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发展态势,长沙黄花机场周围地区发展临空经济应当完成起步阶段,开始向形成阶段转换。但实际情况长沙黄花机场周围地区发展临空经济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根本没有转到形成阶段,这说明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临空经济的理论研究、调查考证、咨询决策等工作严重滞后。长株潭城市群有关部门和省里领导还没有高度重视临空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性,没能有效对临空经济区做出前瞻性的科学的规划与整合,以至于围绕黄花机场周围区域发展临空经济的举措依旧是维持在原有行政区划、产业基础和城镇发展水平上,非常珍贵的临空经济起步阶段的3年黄金时光被白白浪费了。相反省内离黄花机场30~60公里甚至更远的其他开发区、科技园区却在加速发展许多具有临空指向的产业,这是与临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规律严重不相符的。
很显然,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临空经济近在眉睫,当前的主要任务有三个。
第一,围绕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临空经济进行系统的理论论证与战略研究。
实践未动,理论先行。理论上论述清楚临空经济的深刻内涵、显著特征,世界发达国家与我国发达地区发展临空经济的历史过程与宝贵经验,以及根据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及政策资源阐述清楚发展临空经济的可能性、必要性与紧迫性,继而从理论上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临空经济作出战略规划与预测,3年内短期的、5年内近期的、10年内中期的、20年内远期的、20年后未来的战略都要考虑进去。比如说长沙市城区建成面积至2010年为249.3平方公里,那么长株潭城市群临空经济区经过未来20年左右的发展,面积能够达到300多平方公里,完成可以提“再造一个新长沙市”这样的长远战略目标。
同时迫切需要研究解决好的理论问题还有,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临空经济的区域独特性、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科技创新作为内在推动力的研究、政府优惠政策导向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临空经济的立体交通枢纽设计(如机场内部——国内、国际航线的开通;机场外部——高铁、城际铁路、地铁、高速公路、公共交通以及其他交通等),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临空经济如何凸显空港、高铁的双核交通优势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临空经济如何进行文化建设、如何实现“两型”社会的价值取向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临空经济人才战略、社会服务体系、信息化研究,等等。
这一任务要依靠“内脑”与“外脑”来完成,“内脑”就是指要集中省内的一批专家学者、一些大学科研院所也包括政府和企业的一些研究专家的智力,“外脑”指的是可适当借用国际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智慧团、咨询机构的智力。
第二,政府高起点、高规格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临空经济进行顶层规划与设计。
由于黄花机场正处长沙市长沙县、浏阳市、芙蓉区、雨花区的交界处,因此周边发展临空经济不可能象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那样由哪一个县(市)、区来做规划设计,需要长沙市从整体上来整合多县(市)、区的资源来进行,由于行政区划的复杂性,甚至必要上升为省、中央的顶级层面方可完成这个规划设计与资源整合。更何况长沙黄花机场周围临空经济区呈现出了方兴未艾的园区开发热潮,异彩纷呈。西有武广新城开发区,东有浏阳生物医药园,北有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乡镇都有自己的规划。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格局应该说是不利于长株潭城市群临空经济发展的。
因此,时下迫切需要长株潭城市群、省里制定强制性规划,对黄花机场周边300多平方公里土地进行强制性征收与规划,并采用国际临空经济发达地区的做法,采用园区规划格局,对各大园区合理布局、进行功能定位,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这个战略规划进行应以长沙市为主、株潭两市密切配合,并上升为湖南省的核心战略,争取中央政策的全力支持方可完成。毫无疑问,长株潭城市群临空经济发展战略应当成为湖南省未来20年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周边顺义区临空经济园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由于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将临空经济区升级为市级战略,现临空经济区GDP已占到全北京市的8%)。
这个顶层规划与投入之所以需要株潭及“3+5”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甚至全省的市、州密切配合,因为这些看似与临空经济区较远的城市在区域布局与产业规划中,必须明确地将符合临空经济产业特征的产业引导到临空经济区来,形成一个产业筛选准入的联动机制,避免各市、区的布局重叠、产业雷同,从而形成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整合优化效应。
第三,临空经济区发展战略与规划设计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得以实施。
发展战略与规划设计出来了,紧接着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好土地征收、园区建设、政策激励与产业准入等问题。
首先是土地征收,政府仍起着主导作用,要打破县(市)区、开发区之间的区划界限,强制性将以黄花机场为中心10公里为半径的300多平方公里临空经济区的土地进行征收,控制性对临空经济区土地范围进行交通网络建设与园区功能设定。
其次对于园区建设,要考虑湖南及周边省份的实际情况,如黄花机场临空经济区可以形成一个以黄花国际空港、武湖广高铁作为双核的快速交通运输体系,长株潭城市群已有的一系列开发区、其他经济园区的功能布局与产业发展状况,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产业优势与特色状况,以及长株潭城市群对本省其他城市与周边省份的优势辐射状况等。
再次政府制定临空经济区的激励政策是增强临空经济区对产业、人才与项目吸纳能力的关键。政府激励主要包括产业的财政资助与对园区内产业、企业或投资者的税收两个方面。财政资助表现在通过建立资本资助、培训资助、就业资助与研发资助等4种协议方式对区内临空产业项目进行资助,资助的价值取向是贯彻就业基准原则与保持国际竞争力原则。政府的优惠政策包括对临空经济区实行税收优惠,包括减税、免税、退税等,面对的对象有临空经济区的产业、企业和投资者。
最后是产业准入机制的设立。相关部门应设立临空经济区企业遴选指标,从产业入口关把严临空产业的标准,科学选择产业,使区内产业高标准、高质量、高创新地进入良性循环,优化区内产业结构,提升区内国际竞争力。如新加坡樟宜机场城通过设立樟宜商业园、新加坡机场物流园、樟宜国际物流园、新加坡白沙芯片园和淡滨尼芯片园,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处于价值链高端的跨国公司和本地优质公司,大大提升了临空经济的产业品位与竞争实力。
[1]曹允春.临空经济—速度经济时代的增长空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刘志仁.三个着力:拉动机场建设科学发展[J].求是,2010,(3).
[2]曹山河.湖南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机遇分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1).
[2]曹山河,李志军.对长沙发展临空经济问题的探讨[J].湖湘论坛,2010,(4).
[2]曹山河.创新型湖南评价系统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9,(2).